苍璧礼天,同心归圆,奥运奖牌也是礼器

怜珊聊文化 2023-02-10 21:54:08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金镶玉”奖牌被公认为历届奥运会当中最美的奖牌之一。而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奖牌“同心”的形象则参考古代“弦纹玉璧”,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共设五环。

源取玉璧,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人们凝聚在一起,冬奥荣光,全球共享。奖牌设计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相呼应,展现“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

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在《尔雅•释器》中记载:“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肉”代表器物外围的玉,“好”代表中间的穿孔。边为孔径的两倍便是璧;孔大于边的便是瑗;孔径与边相等的便是环。周边有一个小缺口的环,叫做玦。

玉璧是“六瑞”中出现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礼器,也是中国古代玉器中最为常见且流传最为久远的器类之一。玉璧最早发现于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存中就有数量较多且制作较为精美的玉璧发现,其后于殷商、两周发展,战汉时随着玉文化的繁荣玉璧达到鼎盛时期,历经唐宋元清明后慢慢开始衰落。玉璧的存在几乎贯穿整个古代玉器制作史,见证了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演进。

新石器玉璧

新石器晚期各种文化大多出现了玉璧,而又以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玉璧为代表,玉材采用的是当地所产的透闪石质玉材,多数不纯,含有较多的青灰色、红黄色杂质,土浸后常呈白雾状。早期的玉璧大多显粗糙,边缘不够规整、璧体厚薄不均匀、表面留有明显的切割痕迹。到了中期,器形仍比较简单,素面无纹,但璧身圆整光滑、打磨较光亮,制作精细。

这时期的玉璧的尺寸较大,一般直径在1尺左右,强烈地表现出显贵者阶层最大限度占有玉料的愿望,而与这种愿望相对应的主要是一种财富的观念。玉璧自早到晚的嬗变体现出追求圆大和精致并重的趋势,显示出璧在良渚文化中的地位逐步提升的过程。

商周玉璧

商周时期玉璧成为贵族阶级专用的礼器。祭天所用的玉璧分大璧、谷璧、蒲璧。大璧径长一尺二寸,天子礼天之器。诸侯享天子者亦用之。谷璧子所执,饰谷纹,取养人之义。薄璧男所执,瑑饰为蒲形,蒲为席,取安人之义。三者统称为“拱璧”,因皆须两手拱执。汉代郑玄说过:“礼神者,必像其类。”古人认为天是圆的,是苍色的,因此在礼器中的玉璧为青玉圆形玉璧,象征着巨大的天体。

商周时期的玉璧尺寸小于新石器时代,璧面切割平整,内外缘厚度相同,外缘边棱为圆角,两面对钻打孔,一般都很规整。商代玉璧多素面无纹;周代大璧无纹,小璧则有雕琢精美的纹饰。纹饰题材主要为龙、凤、鸟纹。刻法常用宽细阴线加隐起阳纹相结合的手法,宽阴线斜挖而成,线条自然流畅,动物造型柔美,极具特色。

春秋玉璧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代,也是我国各民族经济和文化走向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玉璧仍然是主要的玉礼器,除了在礼制方面,玉璧起着重要的作用外,它还大量用于装饰。用作礼器的玉璧形制较大,造型规整,多用于祭祀、盟誓。

春秋时期玉璧特点:造型比较单一,一方面承袭西周做法,一方面又孕育着后期新的发展因素,能够反映出承前启后的演变趋势,春秋早期玉璧风格与西周晚期十分接近,中晚期玉璧纹饰由简变繁,隐起的谷纹、云雷纹、蟠虺纹常见于春秋时期玉璧璧面纹饰图案。

战国玉璧

春秋之后,由于礼制衰落,玉壁开始大量被用来作佩饰玉和硷葬用玉。这一时期玉壁的用途相当广泛,形式多样。从型制上来看,战国玉璧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型七式:

玉璧的基本型制为——圆形。圆形玉璧根据纹饰不同又可延伸为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光素无纹的素面璧;第二种形式是璧面整体雕琢纹饰不分区域。纹饰内容广泛,主要有云纹、谷纹、蒲纹、蟠螭纹等等。根据纹饰的工艺又可区分为线刻纹饰和浮雕纹饰两种;第三种形式是璧面分区域雕琢纹饰,所琢纹饰又有二个区域和三个区域之分。

延伸发展的型制——出廓璧,即在圆型璧的基础上,于其外缘镂雕出辅助的装饰。从出廓部分位置的差异又可延伸为二种形式:一种是出廓部分在璧的一端,另一种是出廓部分在璧的两侧。另一种延伸发展的型制——重环璧,即在圆型璧的基础上,于其孔内又镂雕出一同心圆小璧。

汉代玉璧

汉代,封建统治者对传统的礼器重视程度已经降低,而是以拥有贵重的生活实用品来衡量其社会地位的尊卑。汉代玉璧并不局限于祭祀使用,更重要的是具有馈赠、装饰、随葬等多种功能。由于玉璧的社会功能丰富,造型和纹饰都比前代亦更多的创新。

西汉初期基本承袭战国玉璧样式,玉璧制作精细规整,玉质仍以白玉、青玉为主,璧的形体渐大,璧的孔径明显缩小,璧形略厚,边缘相比战国时期玉璧略宽,通常在玉璧的璧面分别装饰不同的纹饰(如谷纹、蒲纹等传统纹饰),纹饰更加规范化。从总的水平看,汉代玉璧不及战国的精细。

宋元玉璧

宋代重视璧的使用,仿古玉器盛行,但在雕刻刀法上又有所不同。宋代的雕刻工具多是用砣子制作的,因此有砣制的痕迹出现。这个时期的玉璧形体浑圆,边沿呈圆形转角,不见锋棱,所仿谷钉稠密模糊,动物纹饰和造型在细部常有明显不同。刻有龙螭纹的玉璧,龙螭分叉长尾,叉尾内卷,具有宋代龙螭纹的特征。

元代玉雕多仿唐代器形,玉璧制作也不例外,一般器形厚重;大璧少些,以小型居多,做系璧,供佩带用,多数只在一面雕纹饰,璧形厚重,谷粒稀疏,排列无规律;动物纹饰带有本朝的特点。元代玉雕刀工粗糙,用刀较深,刀锋常常出廓。

明清玉璧

从流传下来的明代玉璧实物看,数量比前三代均多,玉质多选用青玉、白玉制作,加工不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面玉璧浅浮雕螭虎纹,一面雕仿战国时代的谷纹、云纹或是卧蚕纹;二是根据古文献记载中的玉璧式样加以仿制,璧的两面均饰有仿战国、汉代的谷纹、云纹或卧蚕纹,然后在璧体的边沿外增加其他装饰。明代开始出现八卦纹饰的玉璧。

清代玉璧质料极佳,以白玉、青玉为主,主要是用于祭天和玩赏,其中除帝王所用的礼器和玩赏品以外,在民间也流行系璧和仿古璧。清代玉璧小型的比较多,璧身较厚,孔较小,出现了中间带活环套的双联璧。玉璧上常用的纹饰除螭虎纹外,新出现了几何纹图案,含有寓意的吉祥图案及人物图案,也是清代玉璧中的常见装饰。清代乾隆时期大量改制旧玉,或将一面光素的璧面加刻纹饰,使之器形、图案纹饰都显示出丰富多彩的形式。清代仿古和伪古的玉璧十分逼真,还创造厂清代特有的阔带几何纹玉璧。清代后期,玉璧的质料较差,做工粗糙,雕琢不成章法,只求其形,不求其工,工艺水平大大下降。

0 阅读:16

怜珊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