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东局势再次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今天要介绍的电影,是一部中东电影,它给大家讲述了一个关于深陷战争后遗症冲突的故事。它就是《羞辱》,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豆瓣评分8.2。
本片故事的发生地黎巴嫩,由于地理环境的独特性,自古以来就是各宗教少数派和少数民族的避难所。这个国家教派众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两大教派矛盾深远,直接导致了1975年的内战,而这场内战持续了15年之久。几次中东战争,造成大批巴勒斯坦难民涌入黎巴嫩,更是不断冲击着这里原本就脆弱的宗教格局。
《羞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背景之下。一号男主托尼,是一名黎巴嫩基督徒,生活在首都贝鲁特,没事儿就听爱国演讲。他经营着一家汽修铺,和妻子生活得很平静,有一个即将出生的孩子。有一天,因为阳台排水管的修缮问题,他和工程师亚西尔产生了矛盾。由于排水管坏了,托尼在阳台上给植物浇水的时候,水撒到了正在楼下的路人身上。而这个路人,恰好是社区建筑整改的包工头亚西尔,也是本片的二号男主。因为排水管不符合建筑标准,亚西尔便找他协商换水管,没想到却被托尼态度恶劣的拒绝了。尽管没有得到托尼的同意,亚西尔还是帮他把水管换掉了。可托尼看到后,二话不说,抡起锤子就把新换的水管砸了。免费帮他换水管就算了,可对方还这么不讲理。即使脾气再好,亚西尔也忍不住骂了托尼一句:“你这混蛋!”但他万万没想到,因为这句话,引发了一场轰动全国上下、涉及中东多个国家问题争端的骚乱。托尼找到了亚西尔的老板,表明如果亚西尔不道歉,他将起诉亚西尔。老板不希望闹成这样,因为他了解亚西尔,他认为亚西尔是一个负责的好人,也不轻易服输,况且他做的那些并没有对托尼造成很大的损失。老板代表亚西尔给托尼的妻子送去了道歉巧克力。结果却被托尼还了回来,坚持要求要亚西尔本人道歉。没有办法,老板只能去找亚西尔。因为亚西尔是一名巴勒斯坦难民,在黎巴嫩没有工作的权利,他是非法雇佣。一旦打官司,他将可能因此而失去工作。为了生活,亚西尔只能去和托尼道歉。可刚走到托尼工作的车间,电视上正在播放一段演讲的视频:这段演讲,对于黎巴嫩来人说,是爱国宣言。可是对于巴勒斯坦人来说,它却充满了恶意。亚西尔感觉受到了莫大的侮辱。托尼明显还不过瘾,他走到亚西尔面前说:“你知道吗,你们是一个混蛋民族,否则你就会道歉,这个坏名声是你们应得的,就像犹太人说的一样,巴勒斯坦人从来不会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亚西尔不堪受辱,转身离开。但是托尼放出了一句更狠的话:“如果沙龙(以色列武装部队早期领导人之一)从开始就消灭你们该多好”。亚西尔受不了这种堪称灭绝民族的诅咒,回头就是一记闷拳,打断了托尼两根肋骨。亚西尔主动去自首,但两人都没有找律师,直接在法庭上对峙。亚西尔直接认罪。托尼却表示,自己只需要一个道歉。但是当法官问为什么打架的时候,两人都沉默了。托尼知道自己说的狠话,比亚西尔的那句“混蛋”要严重多了。而亚西尔即使知道说出那句话,对自己有利,但他也不想把那句侮辱自己民族的话再重复一遍。法官因为两人的证据太过于模糊,判定亚西尔无罪。愤怒的托尼大骂法官,认定法官收了亚西尔的钱。气不过的托尼,故意在车间搬运重物,导致自己伤情加重,结果妻子也因为惊吓而早产。但不管怎么说,托尼的目的达到了,就是再次起诉亚西尔。基督党的明星律师表示愿意免费为托尼辩护。而他的女儿,则表示要为亚西尔辩护,因为她知道巴勒斯坦人的权益在黎巴嫩经常受到侵害。在随后的多次庭审当中,两大律师各显神通、针锋相对,甚至扒出了当事人的过往,就连托尼妻子的隐私也被公之于众。托尼和亚西尔对这种行为都很不满。亚西尔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尊重人的;而托尼要的,依然只是亚西尔亲口说出的一句道歉。日复一日的官司争斗,让这件事从简单的辱骂升级到了民族的尊重问题。这个案件也变成了一场巴勒斯坦人和黎巴嫩人之间的官司。而这场官司又被记者偷拍,传到了网上,瞬间掀起了轩然大波。黎巴嫩人和巴勒斯坦人都愤怒了。黎巴嫩人觉得,就是这些巴勒斯坦人把战争和不幸带到了黎巴嫩。巴勒斯坦人觉得,自己也在辛辛苦苦的求生,却处处遭到歧视和鄙夷。这件事还惊动了黎巴嫩的总统,亲自出面调停二人。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托尼如此执着于一句道歉?甚至连他的父亲和妻子都觉得托尼是理亏的那一方。但是托尼的偶像在电视上的一次采访,慢慢让大家感觉到了什么。这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军在无数人的注视下对托尼说:“不要以为我不理解你的痛苦,我知道你经历了什么,我们不能改变过去,我们可以记住,但不能活在过去,让它控制我们。”托尼的律师也在调查托尼身世的时候,查出他是一个达穆尔人。瞬间,这个经验丰富的老头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托尼一直坚持要那一句道歉。达穆尔,一个被称之为“海的未婚妻”的地方,美丽平静。托尼6岁那一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洗劫了达穆尔,制造了一场大屠杀。也就是在那一年,托尼的母亲被害。托尼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成为了避难者的受害人。他一遍又一遍的强调,不是为了亚西尔那句“混蛋”,而是在所有人都同情巴勒斯坦人的情况下,为同样遭受苦难的同胞们,要一个说法。托尼不愿回忆起这段过去,带着流泪的父亲愤然离席。而平日里充满火药味的法庭,安静的只能听到呼吸声。当天晚上,亚西尔独自来到托尼的汽修铺,故意激怒托尼。托尼忍不住打了亚西尔一拳后,亚西尔对托尼说:“对不起!”托尼听到后,愣了一会儿,眼里已被泪水填满。亚西尔终于说出了那句对不起,是因为他懂托尼的痛。两人以拳为始,也以拳为终。第二天,法院在一票弃权、两票否决的情况下,判处亚西尔无罪。离开法院的时候,托尼站着车门边,亚西尔站在台阶上,两人互相注视着,嘴角都露出了微微一笑。这两个倔强的男人,就像两个不屈的民族,无声的原谅了彼此。电影就此结束。但就像影片开头所说: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与导演的想法。这是一个黎巴嫩人对和平的渴望。一件再小不过的事,因为战争的创伤,被搬上了法庭,引起了全国的骚乱。导演以小见大的手法运用的恰到好处,这不只是两个人的矛盾,这是两个国家隐藏的伤痕。水管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民族仇恨才是这一切的催化剂。正如影片中的一段对话:“战争在1990年结束,但是在人们的记忆里没有结束,因为民族之间没有和解。”对于和解的方法,导演给出了一个皆大欢喜的温馨结局。但是事实往往是残酷的,中东地区依旧处在战乱中,反而是这些普普通通的民众,往往会对他人存有最善良的包容。就像影片中托尼的父亲和妻子一开始就埋怨托尼,实在不应该对一个巴勒斯坦人说出那样的话。而一直犟得像一头牛的托尼,也会在亚西尔车坏掉的时候,一声不吭的修好他的车。但在战争面前,作为个体的普通民众是完全被动和无力的。
最后,希望全世界都像这部电影的结局一样,新生儿安睡在父母的怀中,恶语相向的人们终究和解,饱受战乱的国家迎来久违的阳光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