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10月13日,神舟十六号飞船的三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向全国的少先队员发来了热情洋溢的问候和祝福。然而,当我们仔细观察他们的面貌时,不禁惊讶地发现,他们和四个多月前出发时相比,竟然变得圆润了许多,甚至有些发福的样子。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空间站里的食物太美味了,让他们吃得太多了吗?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空间站里的伙食确实很好。
中国空间站里配备的食品种类超过120种,包括主食、副食、复水蔬菜、点心、调味品、水果、饮料等几大类,食品形式包括冷冻食品、辐照食品、脱水食品和热稳定食品等,可以通过微波炉加热或加水复原。食品口味考虑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喜好,有川菜、粤菜、鲁菜等各地特色菜式,如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红烧肉、红烩猪排等。食品营养均衡,荤素搭配,满足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特殊需求,如增加优质蛋白质、钙和维生素等。而这些食品分配由航天员自主选择,每日三餐,每餐均有7-8种食品可供选择,还有5种加餐和一些零食。
但是这并不是航天员变胖的主要原因,他们有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得了“太空病”。
我们的航天员们看似轻松惬意,在空间站里飘来飘去,其实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不仅要面对外部环境的极端变化,还要承受身体内部的巨大变化,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失重。
我们在地球上生活时,都受到地球重力的作用,这使得我们身体内的血液和其他体液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而当我们进入太空后,就会进入一个几乎没有重力的环境,这时候,我们身体内的体液就会失去平衡,从下肢向上肢流动。这就导致了我们看到的航天员面部浮肿、眼睛变大、鼻子变塌等现象。这些现象看起来像是航天员长胖了,但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肥胖。这只是因为体液分布不均匀造成的视觉效果而已。
当然,这种视觉效果并不会对航天员造成什么严重的危害。只要他们回到地球后,在地球重力的作用下,他们身体内的体液就会重新恢复正常分布,他们也就会恢复原来的样子了。但是,在太空中失重还会引起一些更严重的问题,比如骨质流失、肌肉萎缩等。这些问题会影响航天员在地球上重新适应重力环境的能力。
我们知道,在地球上生活时,我们需要用骨骼和肌肉支撑自己的身体重量,并进行各种运动。这些运动会刺激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和维持,使得我们的身体结构保持稳定。而在太空中失重后,我们的骨骼和肌肉就不需要承担那么大的负担了,所以它们就会逐渐退化,变得脆弱和萎缩。据研究表明,航天员在太空中每个月会流失约1%的骨质和肌肉。这意味着,如果航天员在太空中呆了6个月,他们就会流失约6%的骨质和肌肉。这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航天员在太空中需要每天进行至少两个小时的体育锻炼,包括跑步、骑自行车、举重等。这些锻炼可以模拟地球上的重力环境,增加航天员身体的负荷,从而减缓骨质流失和肌肉萎缩的速度。但是,即使这样做了,也不能完全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所以,当航天员返回地球后,他们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期,才能重新适应地球上的重力环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航天员在返回地球后,都需要由工作人员抬着出舱,还要被工作人员抬着走、抬上车、抬上飞机的原因。
当我们进行前几次航天任务的时候,总有些人会误以为,这是因为我们的技术不够先进,导致航天员在返回过程中受到了伤害才不能走路,其实不是这样的,这是因为航天员在太空中呆了太久,他们的身体已经习惯了失重的状态,当他们突然回到地球上时,他们就会感到非常不适应。他们会感到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也是因为“太空病”而引起的。如果让他们自己走路,可能会出现摔倒、受伤等危险情况。所以,在安全第一的原则下,在这个时候就不能让航天员自己走路了。
当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期后,航天员的身体就会逐渐恢复正常了。他们就可以重新开始参加训练和准备下一次太空飞行任务了。我们相信,在他们不懈努力和奋斗下,在中国空间站建设完成后,在中国空间站上将会有更多更精彩更有意义的科学实验和探索活动等待着他们。我们也相信,在他们勇敢探索和创造下,在太空中将会有更多更美好更神奇的事情等待着我们。
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还以为是中国空间站呢
我还以为是中国空间站呢?加上国际二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