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知青回城,打地铺、被辱骂、被驱赶也要回去住

苏苏苏二瑶 2024-11-06 23:51:12

最近看《小巷人家》的时候,总是觉得很难受。

因为政府同意知青子女回城落户,所以很多知青的心思就开始活络起来,宁愿寄人篱下,也要赖着不走,想要让自家的孩子有上海户口。

庄桦林先试水,想要让鹏飞到苏州读书,奈何却没有人愿意收留,即便是她低声下气地去求,愿意出生活费,也没有任何的法子。

在不知不觉中,家已经不是她原先的那个家了。

鹏飞也一直在劝说庄桦林,他们回贵州的家去,但是庄桦林还是不愿意放弃。

同样的,庄家隔壁的王家也是如此,因为妹妹王芳和她的女儿周青从乡下回来,导致整天鸡飞狗跳的,打骂声不断。

“不要脸的一家子,给我滚。”

“我告诉你们啊,这没有你们的地,给我滚。”

周青可以拥有上海户口,这本该是一件好事,为何身为舅舅的王勇会骂得这么难听呢?

仅仅是因为王勇想要王芳秋天去上海的爷爷奶奶家,这样就可以把她的房子占为己有了。

但是这可是王芳辛苦求来的房子,而且那也不算是一个完整的房子,只是在院子里简陋搭起来的。

但即便如此,王芳还是觉得非常珍贵,因为是她在上海的根,怎么可能愿意放弃呢,所以打骂声不断。

小小年纪的周青经常站在角落听着这些肆无忌惮的辱骂,手足无措。

而李佳的父母也计划着让儿子文文去城里读高中,即便知道自己弟弟不是好相处的,文文过去的日子不会好过,他也坚决要让他去,忍气吞声三年,拿到上海户口再说。

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这些知青为何要这么执着地让孩子留在城里呢。

明明这么没有尊严,干嘛不回乡下,不是更自在。

甚至还有网友还感慨,“为啥李佳一家子非得要纠结落户,在那不是挺好的吗?哭哭啼啼的招人烦。”

只能说,不知他人疾苦,不要擅自下结论。

父辈们这么执着地想要孩子有城里户口,真相是非常残酷的。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当时的大环境,为何当初是上海户口的他们要下乡。

在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大批城市知识青年被组织或自愿前往农村。

除了那些自愿的,很多人是被家里牺牲的,为了家里能好好过日子,下乡的名额就落在了这些知青身上了。

下乡容易,返乡难。

而王芳那么执着地想要留在城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乡下太累了。

挑粪、挑灰、犁地、锄草、收割,那真的是从早干到晚。

却只能睡地沟子,吃米糠,即便是手都干肿了也没办法吃饱。

倘若运气差点,遇上缺医少药的,全都要靠自己扛着。

王芳和丈夫两个上海知青因为政策的原因,被迫非转农,这辈子就只能是农民了。

但是他们真的不希望孩子今后的日子也跟他们一样,这样的日子实在是太苦太苦了。

所以即便是没有任何的尊严,王芳也要坚持留在城里。

李佳的父母明明知道自己的女子在弟弟家过得不如意,但还是厚着脸皮去求人给个住所。

奈何,知青离家多年,早已没有家了。

0 阅读:12

苏苏苏二瑶

简介: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