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公园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东吴路,隶属于镇江三山景区。焦山历史悠久,东汉时期即有人在此建造了普济庵,唐朝至明朝时期又多次增建寺庙和道场,佛教活动频繁。清朝康熙皇帝和思想家康有为等人都曾来此游览。景区拥有定慧寺、乾隆行宫、焦山碑林等众多古迹,还藏有《瘗鹤铭》《魏法师碑》等重要石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地质演变
焦山地处宁镇山脉东部的褶皱隆起带的中段。从北固山到焦山是沿江大断裂所在地,两山体均形成明显的断崖。焦山与象山本属同一山体,后受断层作用,二山分离,焦山被推移到江中,逐渐形成长江中下游唯一的江心岩石岛屿,与南岸象山隔江相对。自1949年以来,焦山地区经常受到洪涝侵袭,导致多次滑坡,致使焦山的西峰日渐削平,山体不断收缩。
二、景区布局
焦山风景区有定慧寺、碑林、乾隆行宫、古炮台、吸江楼等多个景点,其中定慧寺位于景区南侧,靠近景区入口,在其东侧有乾隆行宫。碑林在乾隆行宫北侧,古炮台位于碑林东北侧,吸江楼则位于古炮台的西侧,南侧则有老山门“不波亭”。此外,还有三诏洞、别峰庵、万佛塔等景点分布在景区各处。
三、主要景点
1、定慧寺
定慧寺是焦山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景区入口处,焦山南麓。相传始建于东汉兴平元年194年)。清康熙年间改名定慧寺。第二次中日战争时期,部分寺宇毁于日本侵略军的炮火。解放初期曾予修葺,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受到严重破坏。1979年6月大殿、天王殿整修,现已稍复旧貌。焦山诸寺以定慧寺为最大,余皆称庵或阁,通称十三房,即海若庵、海西庵、水晶庵、碧山庵、玉峰庵、香林庵、石壁庵、海云庵、自然庵、别峰庵、松寥阁、文殊阁和观音阁。其中部分已湮没。
2、乾隆行宫
乾隆行宫位于定慧寺东、焦山碑林南,又称焦山行宫。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建于焦山海云堂旧址。行宫除殿堂、寝宫、朝房外,尚建有镜江楼(上行宫)、罨画窗、竹楼等。道光年间即已倾圯,至同治年间已全废。现焦山行宫实为自然庵与文殊阁旧址,内有蝴蝶厅、北极阁、黄叶楼、文殊阁等建筑。庭院内有青翠的竹林、古老的银杏和枫杨,建有假山、池、亭、桥,环境幽雅。
3、焦山碑林
焦山碑林旧称宝墨轩,位于定慧寺东北侧。北宋初建“宝墨亭”,清道光间设宝墨轩。1960年,在宝墨轩旧址的基础上扩建为碑林,将《瘗鹤铭》残碑移此建亭保护,并搜集镇江地区自南朝至清朝历代刻330多方在此陈列。1984年增加460余方石刻。
4、古炮台
焦山古炮台又称抗英炮台,位于碑林的东北侧。建于清道光年间。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国军舰侵入长江曾遭焦山炮台守军的抵抗,炮台亦毁坏。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建。炮台面东兼南,呈扇面形,内设八尊大炮。炮台后筑营墙、兵房、火药库,前营门向南至江边下码头,后营门向北对松寥山。中日战争期间,又被日军破坏。
5、吸江楼
吸江楼位于古炮台西侧的焦山东峰之上。原名吸江亭,因亭内四面有木雕佛像,又称四面佛亭。还曾名汲江亭、汲江楼、吸江亭、四面楼等。吸江楼最早建于宋朝时期,但如今的吸江楼为1981年10月重建而成。楼呈八角形,全楼共分两层,当代著名书法家沈迈士,为楼书“江山胜概”横匾。
此外,还有不波亭、乾隆御碑、魏法师碑、三诏洞、别峰庵等众多景点。当夕阳西下,余晖洒满山林,为焦山公园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更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此刻,无论是驻足远眺,还是静坐沉思,都能感受到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美好,让人久久不愿离去。如果你到镇江来,一定不要错过这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