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立陶宛想靠外交手段上头条,那它的策略显然“卓有成效”。这个人口不到300万的波罗的海小国,再次用无耻操作震惊国际社会。
11月29日,立陶宛外交部突然宣布驱逐三名中国外交官,声称他们“违反了《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国际法、和当地法律”。
理由空洞到可笑,证据稀缺到离谱。
显然,这又是一场小国博出位的“碰瓷大戏”。立陶宛如此操弄外交,究竟是天真,还是自毁?
根据国际外交惯例,驱逐外交官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举动,通常需要明确有力的理由。可立陶宛这次驱逐中国外交官的声明完全避重就轻。
它没有提供任何详细证据,仅用“违反国际法”等泛泛之词掩饰其真正动机。
如果立陶宛真的掌握了所谓的“铁证”,它早就会组织媒体宣扬,毕竟这个小国的生存逻辑之一就是通过博眼球来谋求存在感。如今遮遮掩掩的态度,只能说明这不过是立陶宛用来挑衅中国的一个拙劣幌子。
他更讽刺的是,不久前,立陶宛新一届政府才刚刚对中国释放善意。总理帕卢茨卡斯甚至公开反思称,允许台湾当局设立“代表处”是“重大外交错误”,希望能恢复与中国的正常关系。事实证明,这不过是外交辞令而已。
就在释放善意的同时,立陶宛却用驱逐外交官的方式彻底打破了其所谓的友好姿态。这种前后矛盾的操作,让人不禁怀疑:立陶宛是在演“双簧”,还是根本没想过认真修复与中国的关系?
立陶宛的外交政策长期围绕着美国的战略利益展开。
作为北约成员国,立陶宛在反俄和反华议题上表现得尤为激进,似乎只要能博得美国的欢心,就能忽略一切后果。
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立陶宛表现得比美国还美国。
2021年,它批准台湾当局设立“台湾代表处”,公然挑战中国的“一个中国”底线。这种小国“表忠心”的方式表面看起来有模有样,但实质上却是一种错判形势的表现。
立陶宛对中国的挑衅行为,不仅没有换来美国的真心相待,反而为自己招来了经济和外交上的双重打击。
在立陶宛的认知里,美西方那可就是它眼中实打实的主子。既然中国被其主子视作了大敌,那立陶宛便觉得自己必须得冲在前头,对着中国一个劲儿地狂吠才行。
在它看来,唯有如此这般表现,自己才会有被主子瞧得上眼、加以看重的价值,也才能像得到赏赐一般,源源不断地吃到那点儿从主子那儿施舍来的狗粮。
不然的话,它就只能被主子毫不留情地踹出门外,沦为一条可怜兮兮的丧家犬了。
其实自从与中国关系恶化以来,立陶宛的对华出口额大幅下降。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立陶宛对华出口额仅为4.7亿美元,同比下降了50%以上。对这个依赖外贸的小经济体来说,这种损失无疑是沉重的。美国所谓的经济援助,不过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弥补中国市场的缺失。
讽刺的是,立陶宛在失去中国市场后,不得不将经济希望寄托在欧盟内部。然而,欧盟内部本身也充满矛盾,尤其是在能源危机的背景下,欧洲各国更倾向于自保,谁会真正为立陶宛的“孤注一掷”买单?
面对立陶宛的无理挑衅,中国可以采取对等措施,驱逐立陶宛驻华外交官。这是维护外交尊严的必要之举,也能向国际社会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绝不会对任何形式的挑衅坐视不理。
此外,中国还可以进一步降低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等级。事实上,自2021年立陶宛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以来,两国关系已经降至“代办级”。
这次事件之后,中国完全可以考虑进一步冻结两国的双边往来,将其彻底边缘化。
立陶宛的经济对外贸易依赖度高达60%,其中相当一部分曾经来自中国市场。随着立陶宛挑衅行为的升级,中国可以采取针对性的经济制裁措施,比如限制立陶宛的出口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或者加大对立陶宛竞争对手的支持力度。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中国可以通过加强与波罗的海其他国家(如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的合作,进一步孤立立陶宛。这肯定会削弱立陶宛在区域内的经济影响力,也会加剧其在欧盟内部的边缘化。
除了在外交和经济反制之外,中国还可以通过军事存在向立陶宛及其背后的西方阵营施压。例如,可以加强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在波罗的海地区举行联合军演。这能有效制衡北约的军事部署。
立陶宛显然高估了自己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它试图通过挑衅大国来提升存在感,却没有意识到,这种策略注定只能带来短期的关注,而非长期的利益。
尤其是在美国逐渐将注意力转向亚太地区时,立陶宛的战略价值只会进一步下降。
立陶宛的外交政策不仅在国际上引发争议,也在国内制造了严重的社会分裂。一方面,反对党和普通民众对政府过度“亲美”的政策颇有微词;另一方面,立陶宛政界内部在对华问题上的立场也并不统一。这种矛盾的积累,可能在未来演变为更大的政治危机。
立陶宛的外交政策,正将其引向一条自毁的道路。从挑衅中国,到屡屡挑战国际规则,这个小国似乎把“蹭热点”当成了外交战略。
然而,这种策略的代价是显而易见的:失去了重要的国际合作伙伴,陷入了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困境,还成为国际社会的笑柄。
对于立陶宛来说,是时候停止这种自损式的外交行为了。如果它继续无视国际政治的基本规律,最终只会沦为一颗被抛弃的棋子,成为一个被边缘化的小国。
正如《韩非子》所言:“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可亡也。”立陶宛能否吸取教训,恐怕才是决定其未来命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