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科幻的六代机再次试飞,将与歼-35一起成为航母舰载机!

筱筱同学 2025-01-06 10:52:30

近期,我国社交平台上传的一段视频再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于我国新一代战机的神秘面纱。与成飞六代机相比,沈飞六代机在上一轮试飞中,因其高度的隐秘性,外界对其的了解可谓寥寥无几。然而,这一次,我们得以窥见沈飞新一代战机更多令人瞩目的特征(以下所述六代机,特指沈飞六代机)。

细观飞行视频,其外形设计已跃然纸上。可以确信的是,这款六代机的尾部并非外界曾广泛猜测的可变形尾翼,而是与欧洲GCAP、FCAS两款六代机遥相呼应的“兰姆达翼”。那么,何为兰姆达翼?它,正是那宛如希腊字母“λ”(兰姆达)的优雅身影,其独特样式,请见下图:

自飞机翱翔长空之日起,兰姆达翼战斗机便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未曾镶嵌于任何一架战机的翼下。这项技术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使飞机在高速驰骋中如虎添翼,尤其在突破音障的巡航阶段,大幅降低空气阻力,提升飞行稳定性。这或许正是全球六代机竞相采用兰姆达翼的奥秘所在。

然而,我国六代机的设计却与欧洲两款采用兰姆达翼的六代机迥然不同。它们将兰姆达翼与V翼巧妙融合,而我国六代机却独树一帜,仅以纯粹的兰姆达翼示人,最多点缀以襟副翼。简言之,摒弃V翼的设计,使得我国六代机在隐身性能上更胜一筹,与欧洲所谓的六代机在隐身外形上已不可同日而语。

敢于舍弃V翼,彰显了研发团队对飞控技术的无比自信。而欧洲双六代机却对V翼恋恋不舍,这背后恐怕是对机动性担忧的体现。以美国B-2轰炸机为例,它虽拥有卓越的隐身能力,却因缺乏尾翼或V翼而机动性堪忧。一旦被导弹锁定,若红外干扰失效,B-2便成了活靶子。

我国六代机毅然决然地摒弃V翼,正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超音速巡航的能力。从物理指标来看,六代机追求的,是极致的隐身与超音速巡航。这不仅是对技术的极致追求,更是对未来战争形态的深刻洞察。

我国这两款备受瞩目的六代机,一经亮相便令全球瞩目。无需多言,只需一眼便能辨识:它们那无尾翼、V翼的独特造型,昭示着其卓越的隐身性能与飞行控制系统的高超自信。

六代机的设计中,一个显著特征便是其两个进气道之间那深邃的腹沟。有人对此心生疑虑:“这会不会影响其隐身性能?”诚然,任何改动都可能带来些许影响,但只要过渡设计得足够流畅,整体隐身结构便不会受到破坏。

然而,若没有这“沟”的存在,似乎也难以想象。透过照片,我们几乎可以确信,这款六代机未来将登上航母的舞台。这是因为,为了给飞机的前起落架预留足够的空间,而弹射型战机对起落架的要求之高,不仅技术复杂,轮杆还需具备足够的硬度和尺寸。

因此,这款六代机未来很可能与歼-35战斗机并肩,共同在我国航母上展翅翱翔。

至于腹沟之所以如此深邃,原因似乎也与弹仓的布局有关。由于弹仓需放置在进气道附近,因此在进气道的高度设计上不得不做出一定的妥协,这也导致了我们视觉上所见的腹沟似乎过于深邃的现象。

或许,这款沈飞六代机的问世,预示着它将不再步成飞六代机的后尘,摒弃了弹仓携带大型空射高超音速弹道导弹的设计。沈飞的这款六代机,似乎肩负着更为纯粹的任务——作为空优平台的先锋,致力于争夺制空权,指挥忠诚的僚机,并肩负起对海、对陆的打击任务,但这并非其主要职责。它如同一位无声的刺客,悄无声息地解决敌人战机,而后通过指挥、引导,乃至预警,让歼-15、歼-35以及协同作战的无人机,乃至各类军舰,各司其职,各展所长。

因此,这款六代机的弹仓,或许将主要装载各类超远程空空导弹,空间自然受限。然而,这仅仅是笔者的揣测,或许这款六代机能够带来更多的惊喜,正如我们总希望惊喜连连。

目前,唯一令人稍感遗憾的是其尾部设计,似乎并未经过充分的隐身化处理(或者说隐身处理尚显不足)。或许沈飞已深信其隐身性能已足够卓越,加之未来换装二元矢量的WS-19发动机后,隐身性能将更上一层楼(目前搭载的WS-10常规版显然不具备隐身特性),因此无需在尾部追求极致的隐身效果。此外,这也可能与该机未来作为航母舰载机的身份有关。

目前,全球两款隐身舰载战斗机——美国的F-35和中国的歼-35,均采用了常规尾部设计,最多只是在发动机喷口处采用了锯齿设计以优化。若尾部设计过于复杂,恐不利于战机在航母上的起降。例如,飞机尾钩的结构,或许并不利于机尾部的隐身化设计。当然,这依旧只是笔者的猜测。

可以肯定的是,由于美国海军的六代机项目F/A-XX才刚刚起步,我们作为六代舰载战斗机的先行者,许多工作需要我们自主探索。而这款六代机,已经具备了在全球任何一架战斗机之上的实力,难道这还不够吗?

在其他方面,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这款飞机采用了菱形升力体横截面设计,整体造型简洁而清爽。进气道布局略带苏-27的影子,这或许也是沈飞与苏霍伊之间那份浪漫的羁绊。然而,它并非苏-27的楔型进气道,而是一种无附面层隔道进气道,中间的腹沟或许也是为了附面层排气流。

最后,让我们再探讨一下,为何歼-35和六代机都是我国所必需的。

今日,网络热议一触即发,有网友好奇地发问:歼-35问世未满两月,第六代战机的神秘面纱似乎也即将揭开,那么,歼-35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跳过它,直接迈向六代机,岂不是更高效?毕竟,从表面上看,两者的研发进度似乎不相上下。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首先,歼-35已蓄势待发,即将开启上舰之旅,并接受严格的起降测试。而六代机,从原型机首飞到正式服役,需耗时近十年。即便六代舰载战斗机进展顺利,预计最快也要到2030年前后才能进行着舰测试。我们怎能坐视歼-15在未来十年孤军奋战,面对美国的F-35C舰载战斗机?

其次,歼-35日趋成熟,预计明年即可批量交付,并将在福建舰航母上小试牛刀。到2027年、2028年,福建舰航母有望实现第五代隐身战机的满编。2030年前后,海军新服役的航母也将满编歼-35,届时,海军航母打击群的实力将实现质的飞跃。

最后,对于六代舰载机的未来趋势,我们仍处于探索阶段。例如,其平均使用成本与现有五代机、四代半机的差异,以及未来航母上会使用多少六代机,都还是未知数。毕竟,许多航母的航空任务,并不需要出动昂贵的六代机。例如,在和平时期执行远洋驱逐任务,歼-15T可能比六代机更为合适。

然而,无论怎样,我们已拥有海、空战机的先发优势,这一点,已足以让我们为之自豪!

4 阅读:1046
筱筱同学

筱筱同学

每天更新原创视频,欢迎小主点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