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高校博物馆也将大有作为

中工网 2025-04-13 07:50:18

陈俊宇

根据国家文物局2024年5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备案博物馆数量为6833家,其中高校博物馆约400家。

近期,有媒体就高校博物馆相关话题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64.32%受访者认为高校博物馆应该向社会大众开放,56.61%受访者认为高校博物馆在社会教育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37.33%受访者认为高校博物馆在社会教育中起到补充作用。

相较于公共博物馆,高校博物馆以其专业性、特色性、学术性而著称。高校博物馆的初始职能是服务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后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公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高质量博物馆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满足人民的需求,高校博物馆才开始逐渐面向全社会开放。

以北京为例,该市高校拥有的博物馆规模近50座,藏品文物珍贵、独特且稀有,有些堪比国家和世界一流水平的博物馆,如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等。

今年北京两会期间,北京市政协委员,市高校博物馆联盟秘书长施光海就带来了一份《关于统筹利用高校博物馆优质资源,高质量推进首都文化繁荣》的提案。他建议将北京高校博物馆建设纳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统筹范围,让“一流”大学拥有“一流博物馆”。

不少行业人士也认为,高校博物馆不是单纯的教育基地,还应具备文化旅游消费的价值,真正成为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间。高校博物馆应依托高校专业研究优势做到深入浅出,更易于贴近市民生活、服务市民文化需求。

向公众开放,对高校博物馆而言,新的要求、新的挑战随之而来。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多数高校博物馆存在公众知晓度低、展览内容较专业、开放程度有限等问题,被认为是“养在深闺”。

上述问卷调查就显示,宣传力度不足(65.29%),展览缺乏吸引力(51.59%),开放时间有限(47.15%),展览内容陈旧(24.50%)和专职人员不足、资金有限(15.39%)等,是高校博物馆未能被充分利用的原因。比如,目前多数高校博物馆的展览面积不足3000平方米,缺乏宽敞的展厅和专业的库房,教育和公共服务区域也常常欠缺。在这样的情况下,单次接待能力就有限了。

可喜的是,目前,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注高校文博事业,并开展了管理和资源配置工作。有些高校博物馆已经进入了国家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支持的行列,还有的高校博物馆得到了行业支持,实现直接服务社会大众。

校地共建就是一种全新“破题”。四川大学博物馆、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的共同点是由大学与成都市政府共建,这两家高校博物馆也成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文旅新地标。

当大步向外探索时,我们有必要再次审视高校博物馆的独特性,这是其价值与意义所在——与社会公共博物馆相比,高校博物馆能纳入高校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科学普及更具有和注重时效性,且其科学普及具有专业性、系统性;高校博物馆藏品来源多样且全面,除了有很好的教育科研功能外,还是青少年参观、研学、创新的理想殿堂。

“大有可为”的高校博物馆也将“大有作为”,这是美好的愿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合力、需要耐心、需要久久为功。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