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再有本事,也别给子孙三种福气

布衣粗食 2025-04-14 14:36:47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灌输“做好人”的道理。

回到现实,我们会发现,做一个没有原则的好人,总是好心没有好报。

当我们老了,还继续做“老好人”,善意难免会反噬自己,也害了子孙。

毕竟,我们的本事再大,也挡不住生老病死的脚步,无法保证子孙的未来。

老祖宗有一句忠告:“好事做尽,家败人亡。”

人老了,就别给子孙“三种福气”了,一定要把自己的本事慢慢往回收。

01

别让子孙“坐享其成”,每一代人都靠自己。

太多的老人,恨不得管好子孙的一辈子。

想尽办法,留下钱财,可以让子孙一百年都不愁房子车子,日常开销。

事实上,计划赶不上变化。所有的安排,过不了几年,就会失效。

那些不靠自己,就能衣食无忧的人,反而多了一些惰性,而不是依靠老人的遗产,把家业做大做强。

北宋有一个名将郭进,战功很大,得到的奖励很多。

他考虑到子孙长久的生活,就在城北修建宅院。

宅院建好了,举行了盛大的乔迁宴。他让工匠坐在首席,儿女们坐在下席。

大家都不解,凭什么工匠的地位那么高?

郭进说:“上席是修建房子的人,下席是卖掉房子的人,哎。”

果不其然,多年后,郭进过世,其房子被子孙变卖,钱财耗尽。

为什么一个聪明的人,预测到了房子的结局,却没有及时改变呢?他的本事真的很大,可以让子孙提前享福。也就因为他的本事太大了,导致子孙无所事事,茫茫然过日子。

历史上类似的情况很多,拙政园的创造者,晚清富豪胡雪岩等,都没有办法用钱财来保证子孙的未来,连百年都没有守住。

有句话说得好:“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老人对未来的安排,就是站在当下,去展望未来。而未来是不确定的。

用不变的行为,去固定未来可变的社会,这显然是做不到的。因此,老人留下大量的钱财,让子孙坐享其成,不过是异想天开。

如果让子孙靠自己,那就形成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格局,子孙穷困,但是有崛起的能力,那就注定不会穷,也会有一个致富的过程。每一代人都如此,子子孙孙就可能很穷,但终究都不受穷。

02

别让子孙“忽然当家”,家业交接,要循序渐进。

《增广贤文》有言:“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再多的家庭成员,当家人只有一个,避免几个人一拥而上,谁都不服气,最终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

按照家庭的格局,我们会发现,很多人到了六七十岁,还在当家。并且当仁不让,直到自己过世,才把家业的控制权,彻底交付。

也有一些老人,自己清白的时候,就一定管家业,子孙没有任何说话的权利。

等老人忽然生病了,糊涂了,这时候,匆匆忙忙交代后事,家业是什么情况,都不知道。

家业的具体情况,子孙不清楚,也没有参与过。那么子孙要传承,就非常困难。

在北宋末年,宋徽宗面对外敌入侵,明知无法抵挡,就把皇位马上传给儿子。

此时的北宋,在宋徽宗的管理之下,重用奸相蔡京、宦官童贯等,弄得朝政日非,天下大乱。起义军到处都是。具体什么情况,儿子是不知道的。

儿子硬着头皮走马上任,很快被外敌打得落花流水。靖康之耻,就发生了,父子都被外敌掳走,一大批皇家的人,都变成阶下囚。

北宋灭亡,大片的土地被外人吞并。

我们看到一个家庭,交接不顺的时候,也就是家庭最脆弱的时候。这时候,外人虎视眈眈,家庭六神无主,家人互相争斗,为了权限而伤害。

有远见的老人,会在自己健康的时候,把家业交出去。也辅佐子孙当家几年,从而体现了“让贤”的做法。家庭过度顺利,子孙就真的承接了福气。

03

别让子孙“非常安稳”,总要去经历社会的风浪。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如果老人一直求稳定,也让子孙求稳定,这社会风浪却在发生,这就导致安乐而亡。

老人年纪大了,求稳定是没有错了,毕竟人不要一辈子都折腾。但是子孙还是中年,少年,就开始稳定,不去折腾,就不能和社会浪潮直接面对,积极求变。

在晋朝,王衍作为权臣,安排了弟弟王澄做荆州刺史,王敦做青州刺史。人们都称他“狡兔三窟”。

他自己认为,这样的安排,是万全之策。

可是晋朝已经风雨飘摇,很快就朝代灭亡。王家的子孙,终究一声叹息。

人,到底是要稳中求进的。

学会以攻为守,比较坚守不出,是好多了。

人老了,就鼓励子孙去折腾,眼看子孙也会因此受伤,但是一个个伤疤,是经验,是抵挡风雨的盾牌。

04

人老了,总是会带着一颗慈悲的心。

但是这份慈悲,别太过分了,善意应该和现实接轨,而不是把福气锁定在当下,应该看到百年风雨,千年巨变。

老子说:“善行无辙迹。”

利用很长一段时间,培养有能力的子孙,给子孙当家,也给子孙折腾的勇气,那么老人在背后,默默无闻地看着,冷淡的外表下,就有炙热的心。

爱护子孙是我们的天性,但是爱的方法,一定是带着凉薄的,常常有锋芒。

保护是爱,鞭策也是,旁观还是。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0 阅读:61
布衣粗食

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