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HiFi圈里,事实存在这么一条鄙视链:
听大耳的会鄙视听入耳的;
听音箱的就会鄙视听耳机的;
听无源箱的,会鄙视听有源箱的……
难道说,无源音箱就真的那么牛X吗?
趁着最近开始折腾台机的机会,所以菠萝我找到也算是认识多年的杰长老,从他那里蹭了一对NS14 4寸无源音箱过来听听。
这里我先科普一下有源音箱跟无源音箱的区别吧。
所谓的有源音箱,是指音箱内部内置的驱动源,也就是把电源、功率放大器、调音电路、甚至解码电路这些都统统打包塞进音箱主体内部,用户只需要管给数字或者模拟音频信号就可以,剩下的工作就全部交由音箱自己去完成。
如上图,右边的惠威M200 MK3+就是属于有源音箱,主发声单元口径是5.25英寸,因此也被称为5寸有源箱。
而这次到手的自然声NS14则是4寸无源箱。
它本身并没有功放架构,需要通过外接前端的功放机才能发声。而且它的驱动需求也比我们一般的有源音箱或者耳机苛刻得多。以NS14为例,它的灵敏度只有86dB,因此驱动它发声就需要20~60W的输入功率才行。而一般的有源音箱或者耳机,撑死也才几W的输入功率,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所以在连接方面,就不能只单纯依赖于前端的数播或者解码,因为它们一般只提供前级输入,并不足以驱动无源音箱运作。因此为了配搭NS14,我特意增加了一台Topping拓品的一台入门级别D类功放——PA3。
杰长老对此是很嫌弃的,因为拿D类功放来推确实差了点意思,好歹你弄个A类或者AB类的放啊~!其实我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只是想先试一下水,最终是否真的要烧到玩无源箱的程度,目前来说还不好说。何况我主要是想放在书架上使用,因此体积控制是我首要考虑的……此处乱入我们伟大的凯音钢板梁同学,之前菠萝找他请教配什么功放时,钢板直接让我抛弃了TA-22,直接拿DMP-A6接凯音的MT-12N合并式胆管功放。看到那7只散发着暖黄光线的电子管,菠萝确实是有点心动的,如果不是钱包君死命阻拦,没准我就真的下单了
……
好了,说回音箱本身吧。
NS14是杰长老自立门户,在折腾了一圈耳机之后重新又开始折腾的无源HiFi音箱。本来我想着4寸箱应该不会很大,何况还是无源箱,怎也应该轻松塞进书架里吧?但事实被打脸了,NS14虽然是采用单颗4寸口径的全频动圈单元,但箱体本身却一点都不小,也就比我客厅用的M200 MK3+稍稍矮一点而已——要知道M200是2分频5.25寸的有源箱,而NS14作为无源箱甚至比有源箱还要重,可见用料之扎实了!
红色的钢琴烤漆箱体本身确实很抢眼,但也依然比不过NS14正面的这颗4寸全频动圈单元。
据说这颗单元最早是出自基点的老KEN之手,当时他无心插柳推出的基点MC12没想到在国内HiFi圈子大火,之后才成立了声技,并推出升级后的MC13。不过后来老KEN因病早逝,所以声技以及MC系列也就沉寂了。而长老之所以命名为NS14,没准也是为了纪念老KEN,并作为一种延续吧。(当然这只是我瞎猜的)
单元本身采用实木三文治振膜,中间部分则使用黄铜色的金属尖顶,它实际起到类似同轴发声单元的效果。NS14就是利用这个方式,实现了单颗发声单元却能兼具分频和全频声音优点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塞进小空间里,NS14采用的是前置的倒相孔,这样一来,箱体跟后背墙面之间的距离就可以大幅缩短,从而节省空间。
此外,NS14的底部采用4颗半球型的软质减震脚垫,可以直接放在桌面或者书架上使用。毕竟是小箱子,如果是大音箱,则建议更换成金属减震脚了。
NS14背面提供1个拨动式的开关,用于选择是否开启陷波。这里要切记左右音箱需要同时设置,否则出来的声音会明显失真变形的。
PS:NS14为了美观,采用的是磁吸的防尘罩,确实很好看,就是搬动箱子时最好摘下,不然容易出事。
作为单单元全频4寸箱,自然很难要求NS14在动态以及高低频两端延展方面会有多么出色,但最少在中频表现能力方面,是要交出点成绩来才行。
而NS14的中频最少在我听来是没有让人失望的,它的人声结像非常清晰、自然,甚至会有很明显的脱箱感。我用的摆位是左右箱体间距在1.2米左右,水平高度大致跟胸口齐平。用来听林子祥跟叶倩文的《爱到分离仍是爱》,能清楚感觉到两个大神各自的站位在两只音箱之间,并且略高于箱体顶面的位置。而且整个声音结像会十分清晰,甚至闭着眼也能感受到其轮廓的线条。
可以说,用NS14来听一些香港粤语老歌时,无论味道还是解析都一耳朵完胜M200 MK3+,甚至连我家那位从不HiFi的领导,在听了之后也非常肯定地说更好听了。
在不开启陷波的情况下,NS14整体声音往干净、通透的方向靠拢,同时会呈现更清晰和丰富的细节。而如果想要更具韵味,那么建议是打开陷波,此时中频会变得更加浑厚,人声的磁性会增加,有点像英国声的味道。但其整体还是保持着相当透明度以及解析力,所以我更愿意把它归类为更现代化的英国古典声。
不过在器乐表现方面,则NS14好跟不足两者都并存了。主要的问题其实还是出在单颗全频单元上,无可避免在动态以及频宽方面会比较吃亏。直观地说,NS14的高频衰减还是有点快,冲高明显是比较吃力的。同时低频量感也没办法做到很足,不然就会对中频形成干涉,所以氛围的烘托也稍嫌薄了些。同样是演绎大编制的交响乐曲目,NS14虽然在解析方面依旧保持高水准,但气势上就不如M200 MK3+强。特别是两者都并排摆放在客厅来听,NS14对于较大的听音环境会明显力有不逮,而M200毕竟单元口径更大而且还是二分频的,反而会更占优势些。
但我本意就不是作为客厅影音音箱来用的,而是拿来放在书房里自娱自乐,因而NS14反而更巴适些。而且对比已有的耳机系统而言,后者是由xDuoo TA-22与森海HD660S组成,同样的曲目下,NS14所呈现出来的结像无论是真实感还是清晰度,都可以说是完胜对手。这似乎也印证了为什么玩箱子的会鄙视玩耳机的……。
只是,音箱确实可以施展的空间要比耳机严苛,反正我家领导就强烈禁止我晚上10点之后使用,然后二世同学做功课时也不能用,领导在追剧时更不能用……反正到头来,整个月下来实际能听的时间加起来也就10个小时左右,远不像耳机那么自由!
此外,拓品的PA3功放确实不算很好的选择。虽然按照L7AUDIO的测试数据来看,拓品不愧是指标党,哪怕是PA3这样的入门级别D类功放的指标都相当华丽。但指标好并不代表着声音就一定好,不然何来“科学HiFi声”一说。PA3跟NS14配搭的主要问题还是不够甜润,而且太过板正了,反而缺少点韵味。反正杰长老是强烈安利我入手A90功放,而我自己也有点被钢板梁给诱惑到了,反正就是很纠结啦!
而自然声NS14作为一对2K以内价位的4寸无源小音箱,相比起我们日常听的有源小音箱来说确实有它的魅力。只不过会用无源箱来充当桌面音箱用的,恐怕也只有我这样的烧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