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英国舍得!28亿美元支援乌克兰,原来花的都是普京的钱?

以彤玩转生活 2025-03-09 14:14:38

2025年3月,英国宣布向乌克兰提供价值28亿美元的军事贷款,引发国际热议。

相比过往援助,最大的亮点在于这笔钱并非英国自己掏腰包,而是以冻结的俄罗斯部分主权资产收益作为还款来源。

这份协议一出,让不少人心生疑惑:这些资金究竟是怎么样的法律根据?是否会影响国际金融秩序?

一、英国援乌协议的焦点

这项面值约28亿美元的援助计划,是英国同乌克兰达成的多年度分批贷款协议。

根据官方文件,首笔7.52亿英镑将于2025年3月拨付给乌克兰,主要用于购买武器、军事技术及国防基建。

但这笔钱并不是真的由英国纳税人出,而是来自“冻结的俄罗斯主权资产产生的收益”。

换言之,英国先垫付资金,让乌克兰用这些被冻结资产的利息和投资收益偿还,政府预算本身受到的冲击反而有限。

不少观察人士注意到,英国之所以敢迅速拍板,正是因其在国内立法上做了铺垫。

2023年6月19日,英国通过一项立法,允许政府将被冻结的俄罗斯主权资产收益用于支持乌克兰。

这背后又与G7的“特别收入加速计划”相呼应,即确保乌克兰获取更多“非传统”的资金支持。

二、冻结资产的争议与挑战

在国际法领域,“冻结资产”与“没收”向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冻结通常意味着暂时阻止资产所有者交易或使用资金,但并不改变该资产的归属权。

若想要将这批资产转化为实际的援助或赔偿,须要突破主权豁免原则和私有财产权保护这道坎。

具体而言,截至2025年,西方国家冻结的俄罗斯主权资产规模已达3000亿美元,英国大约持有250亿美元。

虽说这笔资金可观,但想要永久拿来使用,依旧考验各国的法律体系。

即使英国率先立法,也不代表其他国家会跟进。

更何况欧盟内部就对如何处置这些资产产生过争论。

英国美国等国态度相对强硬,欧盟部分成员国担心一旦打破“主权资产不可触动”的规则,未来国际金融交易时,投资者可能会对欧洲的法律环境失去信心。

三、各方的计较

在地缘政治的大棋局里,英国终究想在外交舞台上留下更醒目的脚印。

自脱欧之后,“全球英国”曾是口号,实质却不尽如人意。

此次援助协议恰提供契机,一方面彰显对乌克兰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让国内军工企业找到新增长点。

同时,利用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收益去偿还贷款,也能在国内政治上稍微圈一波好感,减少对财政支出的质疑。

从乌克兰方面而言,乌政府2025年的预算赤字已逼近430亿美元,外汇储备告急,急需外部资金维系政府开支和社会稳定。

有了英国这个“贷款包”,乌克兰至少能够采购军事设备、维持战争防御。

然而,乌克兰国内舆论担心过度依赖西方贷款可能加重未来债务负担。

一旦停火,乌克兰可能还要面对庞大的重建费用,来自欧洲和北美的“附加条件”或将影响其政策独立性。

四、G7协同与俄罗斯反应

这份英国援乌贷款,其实是G7“特别收入加速计划”的一部分。

除了英国的22.6亿英镑贷款外,欧盟与加拿大也计划各自出资(分别约350亿欧元与50亿加元)支持乌克兰。

七国集团内部在“动用冻结资产”这件事上态度并不完全一致,出现了以下局面。

美国与英国更倾向直接没收或使用这笔冻结资产,尽快让冲突方为战事“买单”。

欧盟部分国家则提出“利息收益模式”,仅拿被冻结资产所产生的收益,加以运作或投资,再间接援助乌克兰。

匈牙利等国担忧这类做法可能在国际金融市场里埋下隐患,未来或遭到其他国家对等反击。

另一方面,俄罗斯方面也在密切观望,曾多次警告:“没收资产等同宣战”。

俄方认为,无论是冻结资产还是动用其利息,都违反了国际法的基本精神,可能迫使俄罗斯对等冻结在俄境内经营的西方企业资产,引发新的金融制裁和对抗。

若局势持续紧绷,后续或涉及网络攻击、能源限供等“混合战争”手段,地缘局势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五、俄乌冲突走向

随着冲突耗时日久,国际社会对持久军事对抗逐渐出现“疲劳”。

尽管在经济层面,西方企图利用冻结资产支持乌克兰,但这套模式是否持续有效仍有待观察。

一旦出现可能的“脆弱停火”,如何安排这笔动用中的俄罗斯主权资产,将考验各国的政治与法律智慧。

有分析认为,乌克兰能否获得真正的持久和平,不仅取决于战场形势,也取决于各国政治博弈。

如果关键大国想停战,就会推动乌俄双方在某种框架内达成临时协议。

若地缘对抗继续加剧,全面动用俄罗斯资产或只是开始,后续还可能有更多新制裁工具冒头。

战争带来的伤害已不仅是军事上的,更是经济社会层面的深层次崩坏。

战前乌克兰占全球粮食贸易份额达10%。

战火波及黑海航运,出口被大幅削减,全球粮价波动。

电网时常紧张,依靠欧美的外援也难以在短期内全面修复,重建乌克兰势必需要巨额资金。

然而,“由俄罗斯资产收益来支付重建成本”的思路能否真正落实,尚存很多变数,毕竟国际法与金融秩序的框架并不简单一言堂。

与此同时,英国、欧盟、美国等国在道义与自身利益之间,也需要不断权衡。

是继续加码对俄制裁,还是通过谈判换取更长远的和平?

结语

在俄罗斯资产已被冻结的大背景下,英国向乌克兰提供28亿美元贷款,表面看似“慷慨”,但本质是用对方资产收益埋单,这是在法律和金融手段上的一次“对冲”操作。

只不过,是否能够走出普遍共识的道路,尚需要更多国际协调与法律层面上的突破。

对于乌克兰而言,这笔“冻资”既可能是争取生存空间的机会,也可能是未来政策上背负的压力。

至于战事能否因此走向终结?这场围绕地缘格局的角力,仍在继续。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0 阅读:8
以彤玩转生活

以彤玩转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