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名篇鉴赏(九十 )
—— 欧阳修《渔家傲》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阁在沙滩上。
欧阳修使用《渔家傲》词调,填写了七首表现采莲题材的词作。其中六首,都处在这类题材的初始之作,即汉乐府《江南》的母题内涵与原型模式的规约之下,或多或少涉笔采莲女的爱情生活。唯有这里选评的一首,描写采莲女在荷塘里饮酒取乐的情景,不掺杂男女情爱方面的内容。词作的语言风格质朴清新,人物形象活泼可爱,诚为采莲诗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上片写采莲女荷塘饮酒。起句“花底忽闻敲两桨”,从听觉切入叙事。“花底”即荷花丛里,交代地点和环境,兼作人物性别的暗示。一个“底”字,既写出了荷茎的高挑,又写出了荷花的繁盛,荷叶的茂密。“忽闻”,忽然听到,从听觉衬写浓稠的花叶遮蔽视线,甚至阻隔声音,以致于有船驶到近旁,才听到双桨划动的声响。这一句虽然只写花底传来桨声,实际上已暗写了听见桨声的人,就是词中的叙事者;和划船前来的人,就是她的采莲女伴。第二句“逡巡女伴来寻访”承前,由听到桨声到看见来人。“逡巡”回应首句的“忽”字,是说顷刻之间小船已划到花底,女伴已来到眼前。所来女伴,是一人还是几个人,划一条船还是几条船?这些都无法落实也不须落实了。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女伴所为何来?
第三句“酒盏旋将荷叶当”给出了答案。女伴原来是找她喝酒呢,双方显然是一拍即合,折来荷叶当作酒盏就喝起来了。古人每以荷叶当酒杯,古代笔记中多有记载,诗词中多所描写,还产生了一个叫作《荷叶杯》的词牌。“旋”字既有漫然之意,又有旋即之意,回应上文的“忽”“逡巡”,一连串快疾的时间、速度、动作,传神地表现了采莲少女风风火火、热情泼辣的青春生命活力。酒是女伴带来的吗,还是女伴知道她这里有酒,于是就找过来了?她们从家里拿酒或到酒家沽酒,这样的行为是被允许的吗?她们是屡次这样做,还是第一次这样做?《花间》词里就曾写到劳动过程中女伴喝酒,或者在民间社会,对女孩子们的管束不像上层贵族家庭那么严厉,而要相对宽松许多。但是,我们毋宁把这次少女“聚众喝酒”事件,看作是她们背人耳目偷偷进行的,而且是第一次尝试,这样她们才足够兴奋。“莲舟荡”一句,是说她们的采莲船不曾系缆抛锚,原本就是浮在水面上,容易随着水面波动而晃荡起来。但这只是一个方面,这个“荡”实际上表现了采莲少女聚饮时笑闹嘻哈的快乐气氛。还有就是酒精的刺激作用,让她们更为闹嚷,弄得小船连带着晃荡起来。“时时盏里生红浪”一句承前,因采莲船的摇晃颠簸,她们手捧的荷叶杯中的酒,也随着滉漾起来。酒称“绿酒”,又以翠荷为杯,而曰“红浪”,是说酒盏里映入了船边的红荷,也映入了女孩子们的红脸,红花和红颜把酒都映红了。则被酒的女孩子们的亢奋和放恣,已可想见。
下片前两句“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将花、酒、人合写,酣畅淋漓,将少女花间聚饮的热烈气氛推向高潮。花的清香与酒的清香融合在一起,酿出了更加醉人的别样的清香。花的红晕与脸的红晕相映衬,分不出是花瓣的颜色还是脸腮的颜色。少女的脸腮本就红艳,多了一层酒红,越发艳如红荷了。想其情形,这几个并不知道酒有多大后劲、醉酒是什么感觉的采莲少女,越喝越兴奋,越兴奋越热闹,越热闹越放得开,越放得开喝得越多。避开家庭监管、躲进荷花荡里偷偷喝酒的女孩子们,终于一个个不胜酒力,昏然而醉了。“醉倚绿阴眠一饷”一句,描写她们醉酒之后的酣眠之态。倚靠在荷茎上,硕大的荷叶为他们遮起绿荫,任由她们在绿荫下小睡一饷。“绿”字既与花腮酒面之“红”比衬,丰富色彩效果。“绿阴”二字又与“花底”二字呼应”,构成人物活动环境的互补。与“红”色的兴奋热烈不同,“绿”色显得冷静,与醉眠的安静氛围相适应,为下文写少女酒醒预做准备。
后结“惊起望,船头阁在沙滩上”二句,是一个既符合生活真实又有几分戏剧性的结尾。醉卧花丛的女孩子们,一个个不管不顾睡得正酣,不知道小船在水面上随风漂流,最后搁浅在沙滩上了。小船在水上悠悠漂荡之时,昏昏酣睡的醉酒少女没有感知。大概是沙滩的阻力使小船猛然停了下来,船体有了较大的簸动,加上少女们酒力逐渐退去,所以一下子被惊醒了。不明就里的她们起来一看,原来是船头在沙滩上搁浅了。这个结果真是有点出乎预料,让她们一时有些尴尬,这就是偷偷喝酒必须付出的代价。但尴尬只是暂时的,她们随即笑闹起来。自嘲的笑闹化解了尴尬,这首颇有民间风味的采莲词,就在这戏剧化的一幕中结束了。至于小船搁浅的问题如何解决,已经无须再表,留给读者的想象就可以了。
这首小词叙事性很强,民间题材多喜叙事,词作所取即是采莲的民间题材。词中的人物形象是热情活泼的民间采莲少女,与婉约词中常见的慵懒、愁怨的女性人物形象大为不同。
杨景龙,笔名扬子、西鲁、南乔,河南鲁山人。二级教授,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年度人物,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散曲研究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成果鉴定专家,搜狐教育全国分省十大最受欢迎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诗歌教学、研究工作,兼事诗歌创作。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中国韵文学刊》《诗探索》《词学》等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中国古典诗学与新诗名家》《古典诗词曲与现当代新诗》《传统与现代之间》《诗词曲新论》《不薄新诗爱旧诗》《花间集校注》《蒋捷词校注》等专著10余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等10余项。在《奔流》《河南诗人》《中华诗词》《小楼听雨》等刊物和平台发表诗作300余首,编有个人诗选《餐花的孩子》《时光留痕》《与经典互文》等。论著入选“中华国学文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推荐书目”,获评中华书局年度十大好书、中原传媒好书、中国读友读品节百社联荐优秀文艺图书,多次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夏承焘词学奖、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暨孟浩然新田园诗歌奖理论奖等奖项。
编辑/章雪芳 审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