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环境也是越来越严峻,在这个前提下,考公务员就成了许多人就业的重要渠道。只不过这个渠道也是异常拥挤的,报考难度甚至比高考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近几年来这一现象也被一些高校看在眼里,于是便有了专门教人如何考公的“公务员专业”。2024年8月9日,黄冈师范学院发布了“公务员能力与素养”微专业招生方案,正式招收这一“公务员”专业。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专业?教什么内容?
首先什么是“微专业”呢?它是提炼某一岗位群的核心技能,以快速、集中培养的方式,通过5门~10门左右的核心课程的学习,让学习者能够快速达到某一领域的工作技能要求,从而实现快速就业的一种培养方式。简单来理解,它就像是一种“速成班”。
近年来许多高校为使学生的专业与社会需求更加对口而开设了大批的微专业。这其中既有文科专业,也有理工科专业。理工科“微专业”多集中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高分子材料、虚拟技术、碳中和、生物微电子等前沿科技领域,而不少文科“微专业”则瞄准“体制”需求。
而黄冈师范学院发布的这个“公务员能力与素养”微专业就是对标公务员公开招考所需核心知识、能力而建设的应用型专业。它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公共精神,了解数据收集、公文写作、团队沟通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公文写作方法与技能的高素质公务人才。就如同这一专业的名字一样,它就是培养公务员的一个专业。
而在课程设置上,它也非常接地气,开设了公务员考试大数据分析、领导力培养、申论写作、行政思维与行政能力提升、公务员面试技巧与沟通、模拟面试与角色扮演总共6门课程,全都是在公务员面试和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知识。这一微专业学制2年,没有人数限制,也没有专业限制,但必须是大二及以上阶段的本科生才能报名。它总共有16个学分,一个学分100元,总计学费1600元。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冠以“专业”的名称,但实际上“微专业”并不会颁发学位证书,包括这个微专业也只会发放黄冈师范学院“公务员能力与素养”结业证书。
虽然如此,但可以预见这一微专业的开设显然会引起众多学生的踊跃报名。而实际上这种“公务员”专业并不是黄冈师范学院首创的,早在2020年黑龙江大学就已开设了“公务员知识与技能”微专业。这之后陆续又有一些大学开设了相关专业。2023年西南大学开设“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甚至还登上了网络热搜。
而各校的专业课程和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各不相同,以湖南工程学院的《公务员能力与素养》微专业为例。它虽然同黄冈师范学院的专业名称一样,但开设的课程却相去甚远,分别是管理与创新、公共基础常识、申论概论、公文写作训练、行政能力测试基础、公务沟通与礼仪6门。同时它只招收50人,且学生的平均学分绩点不低于2.0,要求显然比黄冈师范学院要高一些。
根据中公教育的数据统计,2024年的国考截至报名截止前半个小时,报名总人数就达到了2913891人,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加近41万人,首次突破290万人,创下历史新高。这其中2606075人通过招录单位的审核,成功拿到2024国考的“入场券”,比2023年同期增加了36.5万余人。平均竞争比为66:1,最热竞争比更是达到了恐怖的3572:1,可以说如今的考公几乎已经成为了另一场“高考”。而在考公热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这种“公务员”专业,也是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
赞成者认为这是顺应了时代潮流。相比校外民办考公培训机构动辄上万的学费,高校的这种微专业收费非常低,对想要考公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福利。而且从师资力量来看它既有校内老师,也有专业的校外考公培训老师,教学质量有保证,让学生多学一门重要的实用技能,毕业后多一条出路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而反对者则认为这种微专业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大学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而不应该变成一个公办考公培训机构。这种“公务员”专业的设置挤占了学生正常的学习时间,耽误了他们的专业课学习,显然不值得提倡。而且在如今全民考公热的背景下还开设这种微专业,引导学生去考公,有火上浇油的嫌疑,若是所有的学生都只盯着“公务员”这一条就业渠道,绝对不是大学教育的幸事。
只是不管对错,这类微专业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却是不争的事实。其实除了“公务员”专业之外,许多学校还开设有其它文科类的微专业,例如北京大学开设的“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微专业、华东师范大学推出的“家庭教育”微专业、西南大学同“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一起推出的“乡村振兴”微专业等。但许多专业虽然设立了,却因为报名人数不足而根本就没有正式开班过。反观“公务员”专业却是遭到疯抢,像湖南工程学院的《公务员能力与素养》微专业甚至还需要通过学生综合选拔成绩录取(综合选拔成绩构成:平均学分绩点50%+面试50%)。二者一对比,一冷一热差距明显,这也就代表了学生的选择。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