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我们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幸福的生活,离不开革命先烈的付出。
在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战争中,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被世人熟知,但却很少有年轻人了解越南自卫反击战。
这场战争发生于1979年,虽说当时的中国在武器装备和军队训练上仍有欠缺,但与新中国成立时相比,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备的军队体系。
只是令人不解的是,在当时中国有如此充足军队的情况下,却将一群新兵蛋子送往了前线,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一、1979年中国对越展开反击早在20世纪50年代期间,中国和越南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也是非常亲密的盟友。
在越南抗法战争和抗美战争期间,中国都曾向越南提供过大量的军事和经济帮助。
然而在越南实现国家统一之后,却对我们这个曾经关系密切的盟友亮出了獠牙。
60年代,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开始恶化,越南则开始倾向苏联,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也日益紧张。
当时的苏联在中国边境地带大量增兵,并且凭借自身和蒙古的关系,在蒙古国驻军,这都对中国的安全构成了威胁。
然而就在此时,越南也开始在中越边境挑起事端,趁中国分身乏术之际,开始侵占中国的岛屿和边境地区的领土。
1978年越南和苏联正式签订了《苏越友好合作条约》,这让越南有了稳定的后盾,但是却让中国和越南之间的紧张关系越发严峻。
越南在中国边境地区修建了大量的军事设施,并且还派遣军队进入中国境内,对中国边境地区的老百姓频频骚扰,这样的行为对中国的边境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守护边境地区百姓的和平生活,守护中国的领土主权,国家派遣人民解放军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自卫反击战。
当时的中国有着200个多师,多次战争让我们也有着足够抵御外敌的经验。
然而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那些前往越南的士兵并非是什么经验丰富的老兵,反倒是那些刚刚入伍不久,毫无战争经验的新兵蛋子。
那么中国当时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实际上,当时中国之所以会让新兵参与越南自卫反击战,主要就是因为在中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的苏联对中国构成的威胁。
当时的苏联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军事强国,一旦对中国发起战争,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去应对。
因此中国不得不将大量的精锐部队在北部边境地区进行部署,防止苏联南下进攻对中国构成威胁。
而在当时的南部战场上,一些军队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将士兵进行裁撤或者转移到其他军区,主力部队并不多,就只能通过招募新兵来弥补兵力不足上存在的缺陷。
当时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实际上也是中国派遣新兵前往越南的主要原因。
越南确实频频对中国进行挑衅,并且两国之间的边境冲突也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战争到底何时会发生、何时会结束都是未知数,也只有保留精锐部队,才能应对可能发生的长期战争。
战争初期阶段,让这些新兵在实战中接受训练,这样一来,就能够快速提升新兵的战斗力。
而那些精锐部队在突发情况发生时,就能够快速作为补充力量扩充战斗力,保证我们能够在战场上有足够的实力进行应对。
这些新兵也不负所望,在战火中快速成长了起来,一个月的时间便让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获得了胜利。
战争发展初期,我国对这些士兵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和战前动员,用极短的时间让这些士兵们接受了高强度的军事基础训练。
战争开始之后则采用老带新的方式,在实战中让那些老兵将自己的战斗经验和技巧传授给新兵,这也帮助他们快速适应了战场。
战争初期阶段,这些新兵们由于实战经验缺乏,确实在与越南老兵的作战中处于被动地位,出现了较大的伤亡。
然而随着战争的推进,这些士兵们逐渐掌握了技巧和战术,在应对敌人攻击过程中游刃有余,表现出了非常出色的能力。
为了能够赢得胜利,我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搜集敌方情报、制定相应战术,也加强了前方士兵的后勤保障,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弹药、粮食和医疗物资。
我国军队在完成预定作战任务之后,1979年3月16日全部撤回了国内,打破了苏联和越南之间的战略部署,也守护了国家安全。
而那些曾参与越南自卫反击战的新兵们,也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成为了经验丰富的“老兵”。
战后他们大多都继续留在了军队中,也成为了之后中国军队的中坚力量,甚至成为了优秀的指挥员和骨干。
也正是这些新兵们的英勇表现,才铸就了中国军队的辉煌历史。
80年代前夕的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当时若是只有越南一家挑衅,中国自然不足为惧,但当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在中国北方地区部署了大量兵力。
为了预防苏联的进攻,中国只能派那些新兵前往对越反击战的前线,守护我国来之不易的和平。
好在这些新兵在战争中快速成长,才保证了我们战争的胜利,而这些年轻的士兵们,也成为了之后中国军队中的重要力量。
几十年的光阴过去,中国的军事实力早已排在世界前三,若是再次发生类似的冲突,相信中国一定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其解决。
然而是战争就会有牺牲,华夏儿女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也希望世界能够一直和平,让老百姓彻底远离纷争与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