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项目“总盘子”、三项举措、四圈联动
【强实干 抓落实——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太原多向发力带动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赋予山西省的重大任务,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太原市作为山西中部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怎样从产业体系、项目建设、改革试点等方面协同发力,有效推动本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太原市政府新闻办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太原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回答相关热点问题并介绍下一步规划。
近年来,太原市坚持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2024年全市省级重点产业链企业达到186户、营收2275亿元,数量、产出均居全省第一。其中服务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质效显著增强。2024年,太原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704.31亿元,占全市GDP的68.4%,占全省服务业总量的28.3%,是我省服务业发展的主阵地。下一步将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优化生活性服务业供给质量、深入推进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区域现代服务业集聚地。
按照全省部署,太原市将深入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2025年全市储备项目“总盘子”确定,共谋划项目1793个,总投资13679亿元;谋定了“三张项目清单”,共439个项目,总投资4997.5亿元,包括重点产业项目169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151个、重点民生项目119个,其中百亿级项目6个、50亿元—100亿元项目11个;省级重点工程项目111个,总投资2283.79亿元。
围绕项目建设,太原市推出三项具体举措:一是深化重大项目专班推进落实。成立太原市统筹谋划重大项目工作组,抽调发改、科技、工信、住建、项目推进中心等18个单位的“精兵强将”集中办公、实体运转,用好“四全工作法”,全周期发力、全要素保障、全流程提速、全方位推动,统筹抓好重大项目的各项工作。二是加强重大项目要素支撑保障。资金方面,积极“跑部进省”争取国家、省资金支持,常态开展重点项目融资推介活动,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用地方面,利用“一张图+一台账+一药方”的工作模式为重点项目落地提供用地支撑,让更多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方面,对列入“三张项目清单”的重点项目逐一把脉会诊,实行“一项目一方案”“一项目一清单”,配备项目审批手续管家一对一跟踪指导。三是强化省市重点工程带动作用。用好“一个项目、一名市领导、一个行业主管部门、一个属地政府、一个统筹部门”多级联动抓项目的工作体系,保障项目建设。
在扛牢重大使命、深化各领域改革试点方面,将高质量谋划召开太原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推动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扎根太原、深耕太原。用好中小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促进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持续提升“信易贷”服务能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培育民营经济发展沃土。
此外,为更好引领山西中部城市群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高度,下一步,太原市发展改革委将围绕“四圈”建设,系统谋划、协同推进。构建便捷高效“通勤圈”,加快推进古娄方高速、青银二广高速太原联络线、国道一级公路环线等建设,打造连接城市群四市1小时城市快速路。培育梯次配套“产业圈”,加强“晋创谷·太原”与“晋创谷·晋中”合作联系,努力形成太原晋中科技创新集群。通过“总部+制造基地、总装+配套、研发+转化”等模式,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借助太原“歌迷之城”活力,共同做优做强文旅经济,共同推出“持太原演唱会门票畅游景区”系列活动,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构建共保联治“生态圈”,加强汾河、潇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太榆退水渠污染治理,协同落实“1+30”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监测数据共享,实施环境监管执法联动。建设便利共享“生活圈”,加快推动山西中部城市群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完善跨区域双向转诊医疗服务体系,扩大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新推进2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市通办,持续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五个共建共享”。 (卢文艳)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