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浩瀚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四岁能作文、七岁能作诗,13岁便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
本以为他会在学术界留下自己的名字,却没想到,他后来以另一种方式被人记住。
他对算命非常痴迷,在成功预言了一些人的经历后,他成了有名的神算子,他不光给别人算命,还给自己算命,
有一年,他给自己算命后,果断抛弃了妻子,不料,在多年后,他却成功地把自己给算死了。
这位神算子到底是谁?他为何要抛弃妻子?又是怎么把自己算死的?
从神童到神算子
1910年,一个只有13岁的少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他就是林庚白。
林庚白13岁考入京师大学堂的事情,震惊了社会各界,大家纷纷以神童来称呼他,但实际上,他的聪慧从小就体现出来了。
他四岁时,便能熟练地写出简单的文章,七岁时,已经能够作诗,这样的天赋让家人和周围的人都看得目瞪口呆。
从小,周围认识他的人就叫他神童,但让林庚白神童的名号真正传播开来的还是他13岁考入京师大学堂这件事。
进入京师大学堂后,林庚白面对繁重的学业,展现出极强的自我驱动力和求知欲。
无论是古代经典的解读,还是西方哲学的讨论,他都能迅速掌握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那些学识渊博的教授和名流,都对他充满了期待,认为他将会是中国未来学术和文化的中坚力量。
林庚白的学术天赋不仅限于文学和哲学领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对更多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最吸引他的是命理学。
这个领域,对他来说,既充满神秘,也充满挑战,面对命运和命理这类看似虚无缥缈的东西时,林庚白心中的好奇与怀疑并存。
他既想探究其中的奥秘,又深知它与他所学的其他学科截然不同,无法用常规的学术方法去衡量。
最初,林庚白并没有将命理学视作一种真正的学问,而是仅仅把它当作一种可以用来消遣的兴趣。
直到有一天,在他对袁世凯生辰八字进行一番简单的测算后,他被眼前的结果深深震撼。
那时,年仅19岁的林庚白,竟然预测出了袁世凯称帝后所面临的短暂命运,甚至精准地预测到了他会暴卒。
这一切,最终都应验了,袁世凯继位后,仅仅过了几个月便因病去世。
这一神奇的预言不仅让林庚白在命理学界声名鹊起,也使得他对命运的看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渐渐地,他对命运的探求不再仅仅停留在对袁世凯等政治人物的预测上,而是将其拓展到了整个社会,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他通过对一系列历史人物和身边人的命运进行研究与推算,认为人的命运在某种程度上是天注定的。
他的预言和算命逐渐吸引了各界名流的注意,不仅政界和商界的名人纷纷求他预测自己的命运,连一些艺术家、文学家也开始前来请教。
随着林庚白对命运的研究逐渐深入,他开始越发感受到命理学的沉重与神秘。
这种神秘不仅让他更加迷恋于命运的推算,也让他逐渐产生了对自己的命运的焦虑与恐惧。
命运是否真的能被掌控?如果人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那又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确定性?这些问题,成为了他在这一阶段思考的核心。
他开始将自己当作一个实验对象,不断为自己推算命运,并从每一次的测算中寻找着某种答案。
正是这种不断推演自己命运的过程,让他对命理学的信仰愈加坚定,也最终让他走上了悲剧的轨迹。
抛弃妻子
林庚白的一生,充满了天才的光辉与命运的无奈,而其中一个深刻的转折点便是他与妻子许今心的婚姻。
许今心是一位贤良淑德、温柔体贴的女性,但在林庚白的心目中,许今心并不完全符合他对于“命中注定”的妻子的标准。
他从命理学的角度推算出自己的一生,发现自己命中注定将会娶到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
而在他眼中,许今心虽然贤良淑德,但远没有达到他心目中才貌双全的标准,自然就不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妻子形象。
于是,林庚白开始将命理中的预言与现实中的婚姻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他的内心充满了无解的纠结与困惑。
他认为,既然命理告诉他将来会有一个更为合适的妻子,而当前的妻子并不符合这一标准,那么他们的婚姻必然是一场误会,一段无法持续的关系。
林庚白反复推算,无论他如何调整,最终的结果都指向了一个结论:与许今心的婚姻注定会走到尽头。
于是,林庚白开始萌生了离婚的念头,但在做出决定之前,林庚白曾多次尝试去改变这一局面。
他不止一次地告诉自己,这一切也许只是自己过于执着于命理预言所产生的焦虑,他试图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证据,证明命运并非如此注定。
可惜,每一次当他看向许今心时,那种失落感总是挥之不去,林庚白的内心深处,已无法再容忍他与妻子之间的差距。
最终,林庚白决定按照自己的命理预言行事,1931年,林庚白提出了离婚,他选择“净身出户”,将所有的家产和子女全部留给了许今心。
许今心为林庚白付出了太多,也曾为这个家尽心尽力,从未想到,她的丈夫会选择抛弃她。
但林庚白的离婚并没有为他带来他想象中的解脱与满足,反而让他越发感觉到空虚与迷茫。
尽管他后来确实如自己预测的那样,娶了一个才貌双全的妻子,但新的婚姻并未如命理所言带来幸福。
而随着他不久之后在一次预测中推测出了自己将来的命运,他对命运的恐惧越来越深刻。
死亡预兆
林庚白在一次对自己命运的测算中,预测自己将来会死于非命,他一开始不愿意相信这个结果,于是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测算,但结果都是一样的。
每当夜晚来临,林庚白便开始不安地翻来覆去,脑海中不断回响着那句预言:他活不过五十岁就会死于非命。
渐渐地,林庚白对自己命运的恐惧变得愈加严重,他的生活似乎被这预兆笼罩,所有的成功与成就,似乎都在这命运的阴影下显得如此苍白。
无论他如何试图转变自己的心态,去克服这份恐惧,心中那种对“死于非命”的预感愈发深刻。
抗战爆发后,林庚白的恐惧感达到了顶峰,他为了避难,与妻子林北丽一同来到重庆。
但战乱的气息越来越浓,林庚白几乎可以感受到每一次轰炸声都在提醒他,命运的凶兆即将到来。
每一次空袭,他都会不由自主地给自己算命,试图通过八字和面相来寻找一丝生还的机会,但每一次,他都无法摆脱那一命定的结果。
就在林庚白几乎陷入绝望时,他听闻了一个名叫陶半梅的“看相名家”。
陶半梅被称为“陶半仙”,他以准确的相术闻名,许多名流和达官贵人都曾求他看相,林庚白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决定寻求陶半梅的帮助。
当他见到陶半梅时,这位老人却给出了一个令林庚白更加绝望的答案:
“你算对了,你确实会在不久后死于非命,现在情势这么紧张,我劝你去乡下暂避。”
在陶半梅的建议下,他决定逃往南方,林庚白和妻子林北丽一同前往香港,寻找一片相对安全的天地。
可林庚白刚刚抵达香港一周,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迅速沦陷,日军开始占领整个城市。
就在一次日军搜查时,林庚白夫妻正准备通过朋友的家避难,当他们从后门悄悄离开时,几个日军突然出现,开始盘问他们。
林庚白内心的恐惧几乎要让他崩溃,他的腿开始颤抖,手心满是冷汗,就在他准备离开时,突如其来的一声命令让他愣住了。
日军发现了他的异常反应,开始怀疑他就是他们要找的目标,一个日本宪兵上前紧盯着他,最终拔出枪,对准了他。
那一刻,林庚白的所有恐惧、所有命运的预兆,仿佛都应验了,子弹穿透了他的背部,林庚白倒在地上,眼神中满是震惊与迷茫。
那一刻,他的心中没有愤怒,也没有抗拒,只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命运,最终如他所预料的那样,把他推向了无法改变的结局。
林庚白的故事,宛如一场深刻的悲剧,而这场悲剧的根源,正是在于他对命运的极端信仰与依赖。
林庚白的悲剧不仅仅是因为他对命运的执念,更多的是他未能理解“命由天定,运由人”的道理。
人可以知道自己的命运,甚至可以通过命理学来预测未来的趋势,但真正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是他如何在命运面前作出选择。
林庚白的悲剧在于,他将所有的命运压力都投射在外界,认为命运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认为自己无力改变命运。
当他沉浸于这种思维时,命运就像一张无形的网,将他和他周围的一切都牢牢地捆住,最终让他走向看似命定的结局。
林庚白的死亡并不是命运注定的悲剧,而是他自己在恐惧和焦虑中一步步走向的结局。
如果他能够放下对命运的执着,转而去依赖自己内心的智慧与力量,或许他的结局会有所不同。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