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徐惠泉总策划的可触摸的记忆——馆藏艺术档案文献展”在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举行。
作为公益性机构的美术馆,如何调动一切可运用的手段和资源将藏品呈现给观众,最大限度地提高公众对美术馆的利用率,从而充分发挥其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是江苏省美术馆长期研究和探索的主要工作,也是近年来美术馆致力于开展典藏活化的出发点所在。
展厅现场
此次江苏省美术馆以可触摸的记忆”为主题,首次推出馆藏艺术档案文献展,展出展览档案、名家信札、珍本图书等,以展览呈现江苏省美术馆对档案和文献工作的重视与关注。展览将分为记录历史、征集成果、珍档共享、多元链接四个部分,涵盖江苏省美术馆建馆前的历史,以及自1960年以来艺档资料的系列收藏、归档和使用成果及历史档案和图书等。
这些文献既是江苏省美术馆珍贵藏品的一部分,同时也以其脉络串联出美术馆发展思想不断拓展、提升、深化的历程,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们对美术馆的认识和理解。此次展览的推出,便是希望通过呈现文献史料的线索,通过对美术馆档案、藏书、文献等角度的全面展示,引导公众认识到艺术档案文献的重要性,从而更全面、更深入地感知美术馆的藏品,同时也满足人们对展览类型和品质更丰富的需求。
展厅现场
展品中包括江苏省美术馆前身国立美术陈列馆关于1937年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的史料和档案副本,记述了展览会从筹备到实施的完整过程,对研究该时期的文化政策及其管理运行机制、美术观念流变与实践演进问题的历史语境还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坐标。此外还有1958年国画展览会目录、1961年江苏省油画展览座谈会记录等史料文献,同时更有宋文治、李可染等就展览、出版等事宜与江苏省美术馆的往来亲笔信札,对于串连与粘合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相关活动、观念以及发展方向等提供了视觉化材料之外的文本角度。
展厅现场
对与美术作品相辅相成的史料文献进行展示与持续性的学术关照,是美术馆分享公共文化资源的重要面向,也是对于文献价值的强调与确认。在日趋快速的社会发展之下,公众对文化和精神的需求也在提升,作为学术平台的美术馆,对文献史料的收集、整理、展示和研究是深入学术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在传统的视觉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之外,补充性地为公众提供了更深厚的历史内涵和观念思辨。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3月20日。
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第一部分:记录历史
国立美术陈列馆及戏剧音乐院内部及外部剖面图案
1937年,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图录《过去时代》吕斯百作
1935年11月29日,时任民国政府司法院院长居正参加国立美术陈列馆的奠基仪式
1937年,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出品目录
1937年5月,《新人周刊》刊登北平参加全國手工艺品展览会之预展会
江苏省美术馆1956年展览卷宗
1956年10月,古今名画展”展览手写名录
1956年10月,古今名画展”展览手写名录
1959年10月1日,美协江苏分会筹委会,江苏省美术陈列馆筹备处,共同主办的江苏省庆祝建国十周年画展”,图为展厅一角
1960年6月,陈之佛、傅抱石陪同德国来宾参观江苏省国画展览”
第二部分:征集成果
1962年5月,美协江苏分会、江苏省美术馆主办的江苏省美术展览”册页
1962年12月,南京艺术学院校庆美术展”作品册页封面
1962年12月,”南京艺术学院校庆美术展册页
1969年10月,美协西安分会寄江苏分会此前李剑晨水彩画展览” 展出概况
1973年7月,江苏省美术馆展出墨西哥历代文化艺术展览”,图为入场券
1976年1月,《新华日报》报导江苏省年画、宣传画、农民画摄影艺术展”,图为陈世宁、张五力作
1977年9月4日,陈大羽、尉天池发表在《新华日报》关于日本现代书法展”观后感
1978年3月16日,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芙蓉国里尽朝晖——江苏省国画院湖南写生展览”座谈会签名册
1981年,南斯拉夫现代绘画展”展览前言手稿
1981年1月,南斯拉夫现代绘画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展,图为展览上所拍摄的作品之一
1984年10月,《人民日报》关于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各画种展出报导
1984年9月,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部分)”入场券
第三部分:珍档共享
1977年5月13日,沈柔坚写与吴俊发先生的亲笔书信
1980年12月,谢海燕写与江苏省美术馆的退件收据
1984年,王个簃写与江苏省美术馆亲笔信件
1986年,李可染写与江苏省美术馆的书信
1989年,宋文治赴西德巡回展”前言手稿
第四部分:多元链接
《艺术系的过去与未来》 吕斯百 1943年
《品读江苏省馆藏明清山水画》 马鸿增
2017年 《借古以开今——馆藏明清作品展》
《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
江苏省美术馆艺术档案文件
江苏省美术馆艺术档案收集与存储
编丨lisa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