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禅心,今年55岁,退休5年,越来越感受退休生活的美好。
前段时间,听社区一个阿姨说:“人老了,儿女也指望不上,过年不回,平时不理。”
阿姨絮叨很多“子女不孝”事情,等她离开,跟阿姨同龄的老人的一番话,让我感慨:
“人老了,依靠儿女,错了吗?孝顺老人不是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吗?”
生活里,每个老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安,但不是每个老人都能够如愿。
老了,可以去依靠谁?其实,人到最后,真正能依靠的唯有自己。
千万不要把自己的生活指望在别人身上,子女也不行。
退休五年,禅心觉得,晚年做个不被子女讨厌的老人,不过就这4个字:过好自己。
1、人老了,千万不要有跟子女居住在一起的想法。
看到一个网友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母亲:老人从来心里不憋屈,只把身边照顾的儿女憋屈坏了。如果自己不是老人的子女,这样的老人没谁愿意亲近她。
这段话,听起来很心酸,但做子女的确实很委屈,有些老人过度依赖子女,非要跟子女居住在一起,每天发挥家长权威,挑起家庭矛盾。
记得最初给女儿买房,老伴说我多此一举,即使女儿回来工作,家里也足够居住。
事实证明,子女没有几个愿意跟父母居住一起,一是生活习惯不同,作息时间也不一样。
二是独生子女独立,有自己生活理念和消费观念,老人跟子女居住一起,矛盾重重。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子女一场,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不断渐行渐远的现实。
尘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双向奔赴,唯有父母对自己的爱是为了更好的分离。
给女儿早早买了房子,就是为了不跟她居住在一起,距离产生美,还能和谐相伴。
人到一定年岁,跟子女之间就是亲戚,各人有各人的习惯,每个小家的生活各不相同。
我觉得,父母与子女保持适度距离,彼此尊重各自的生活,逢年过节在一起就很快乐。
2、人老了,不要过度依赖子女,学会独立,不仅仅是生活独立更要行动思维独立。
人活一世,最好最牢靠的依赖,永远是坚强健康的自己。
过度依赖自己,处处想让子女为自己服务,早晚会被子女嫌弃。
苏大强曾是多少子女的“噩梦”,明明自己还未老到需要自己照顾,需要保姆伺候。
却在三个子女间来回折腾,最终还是女儿苏明玉把他接走,给他一个安稳的生活。
只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子女有苏明玉那样的条件,能够独立给父母买房养老。
有人曾说:“我养儿女是出自本分,是社会义务,而子女养我是麻烦,是负担。”
话听起有股凄凉味道,但却是现实生活里的人性写照。
为了自己的晚年生活,有头脑的老人,早早地对晚年生活做好长远规划。
养老不仅仅只有“养儿防老”这一条路,还有很多的养老方式可以选择。
人到晚年,学会独立,不仅仅是生活经济上的独立,更多是思想和行动上的独立。
子女家事不要随意插手,需要帮忙再伸手;管不了的事就不要操心着急,别费力不讨好。
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子女的生活随他们自己,眼不见心不烦,照顾好自己就行。
3、人老了,尽量少麻烦子女,保持学习能力,做自己能做的事,少些对子女的挑剔。
养孩子是我们当初的选择,爱子女是做父母的天性和责任,但养老子女不是“工具”。
子女们长大成人,我们给予子女的自由和对他们的托举,不是我们晚年养老的要求。
手机里经常能刷到子女吐槽家里老人的各种奇葩想法和做法,对身边照顾自己的子女各种为难和指责,肆无忌惮地发着家长权威。
有些老人能自理独居生活,却事事给子女打电话提要求,子女慢一拍就要道绑架子女。
有人曾说,如今八九十的老人,自己年轻时未曾照顾过这么高龄的父母,没有体会过这样的艰难,总是用“养儿防老”的传统要求子女。
其实,真正活得通透的老人,拥有一种能力,那就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能力。
他们会紧跟时代学习自己不知道的新鲜事情,不会事事都麻烦子女,要求子女。
爱子女的老人,都希望子女过好自己的生活,而作为老人也要安排好自己的养老生活。
不麻烦子女,更不要对子女百般挑剔,做个不扫兴的父母,家人之间才能和睦相处。
人老了,少些关注给子女,多些时间给自己,提升自己的价值,用包容的胸怀接纳生活。
写在最后:
《事林广记》中写道:“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现实生活里,人老了,靠水都不如靠自己,存好自己的养老三宝。
一是遮风避雨的老房子,二是风雨相伴的老来伴;三是健康自理的身体和银行里的积蓄。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缘,只有今生没有来说,做个知分寸有界限的老人,让家庭更和睦。
人老了,不要有跟子女一起居住的想法,独自居住更加自在悠闲;
也不要过度依赖自己,学会独立,与孤独和解,与自己和解,做个独立优雅的老人;
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能力,少麻烦子女,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要过度挑剔子女。
母慈子孝,家宅安宁,心安则生活顺畅,生活美满,诸事顺遂。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拥有幸福美好的晚年,与子女和睦相处,共享生活美好。
作者:华贵禅心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畅聊余生时光。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