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了一幅又一幅精彩画作之后,肯定会产生创作的冲动。如果想要学习山水画,基础尤为重要。从古人刻印的各种画谱就能看出来,他们对基础特别看重。如果不解决基础问题,很难从临摹转为创作。古代山水画谱往往以画树法开篇,列举各种名家的画树方法。仔细看就会发现,画树法的核心可以归纳为出枝法和画叶法。那么就从这两个方面入手,选几幅传统山水画,看看名家在创作中如何活学活用画树法。
画山水先学画树,只有枝干的叫枯树,有树叶的叫茂林。别看只有寥寥数笔,就能表现出阴阳向背,左右顾盼。某种程度上讲,画树比画层峦叠嶂难度大。千岩万壑可以笔墨淋漓,各种杂树必须用心刻画。如果拿写文章作比喻,画树就像搭建结构,让文章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冯超然 江干七树
《江干七树》是近代海派名家冯超然的作品,仿清代王翚作品创作而成。前景是坡石、古树、草亭。中景是平湖、远岸景色,远景是墨青染出的起伏群山。从构图就能看出,这是元代画家很喜欢采用的构图方法。其中画树法并非王翚原创,而是参照元代画家风格。
画中可以分辨出的树木有松树、柳树、柏树、梧桐、榆树等。古人画树,并非完全写实,同样突出立体感与挺拔向上的态势。古人说,树分四岐。这是画出立体感的关键,用笔上必须有提按、有轻重,充满变化。冯超然笔下的枝干特点明确,力求在变化中形成统一的调性。

龚贤 秋山草亭
再看清代龚贤画的这几棵树,与冯超然画的树看上去感觉不同。这是由于,龚贤讲究清润韵味。别看他把山石画得黑如墨块,呈现的是江南山水的润泽。追求不同,表现手法必然不同。他画树讲究装饰效果,树与山石形成对比,借此表现出立体效果。
他画的杂树,并非可以一眼看出树分四岐,而是借助对比。这样看来,似乎是近代画家的画树法更加高明。临仿龚贤画树法,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墨色对比上,利用淡墨反复晕染,画出枝叶润泽的效果。

顾澐 仿黄公望山水
如果在画树法中单独设立一个小的门类,当然就是松树画法了。松树在文人墨客的诗词文章中被赋予人格精神。当松树出现在山水画中的时候,往往也凝聚了文人意象。古人画松树,受五代、北宋画家影响很大。
顾澐画松树从线条入手,展示了扎实的基本功。其实他的画树法并非学自黄公望,而是学习宋画。由于保留了他自己的想法,整幅画看上去不像黄公望的风格了。如何看待他的学习方法呢?临仿古人作品,往往是为了解决后辈画家在创作中遇到的瓶颈。顾澐这样处理无可厚非。他生活在清末,为了追求画中古意,才有了这样的变化。

郭兰祥 枫林秋色
再看郭兰祥画的树,是不是有种乱糟糟的感觉呢?实际上不乱,他严格遵守鹿角枝的画法,经过巧妙布置让画面有了不一样的味道。看完这幅画中的树,赶紧动手画一棵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