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2e37b63566b974435b29703b1da9acc.jpg)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说:“最好的父母是那些逐渐把自己变得不重要,而孩子变得非常重要的人。”
儿女长大后,需要更多的独立空间,过自己的生活,维护自己的小家,父母千万不要过度干涉。
最好的相处模式,就是保持“一碗汤”的距离。
汤送到时不凉也不烫,距离刚刚好,方便互相关爱,又不相互打扰。
人到晚年,不管多爱儿女也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做自己生活的主角。
那些晚年不受子女待见的父母,往往是把这三件事做反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c072f1b5a21b08e65d0345d3e80a3a0.jpg)
管好心,不多疑
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
很多人忙碌了一辈子,老来依旧人闲心不闲。
他们胡思乱想、胡乱猜疑,给子女带来不少困扰。
电视剧《小日子》中的婆婆张善亚,就是个疑心深重老人。
一天,婆婆发现了一沓酒店发票,便怀疑儿媳有外遇。
于是她径直杀到儿媳顾茉莉公司大闹,搅黄了顾茉莉正在签的100万大单。
原来,她们一家5口人蜗居在50平米的“火柴盒”中,茉莉与丈夫只能睡在上下铺。
于是他们经常会利用午休的时间,到酒店去过夫妻生活。
这场因多疑引发的闹剧,不仅影响了儿媳的工作、毁坏了儿媳的名声,婆媳也从此心生芥蒂。
考虑到家庭和谐,茉莉选择了原谅,而疑心婆婆却在持续作妖。
母亲节的时候,两家聚在一起吃饭,茉莉更是买了两个迪奥包包送给两位母亲。
但婆婆却怀疑茉莉买了个假货糊弄她,提出要跟亲家母换,茉莉因妈妈的包绣了名字而拒绝。
于是,婆婆更加笃定茉莉心里有鬼,直接将价值一万五的真包扔进了鱼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19d8816a692dd7383644cc6a6097b4d.jpg)
公公也火上浇油,生气地将酒瓶子朝地上摔去,飞溅的玻璃渣划伤了亲家母的腿。
好好的饭局以鸡飞狗跳收场,茉莉也生气回了娘家,冷静后提出了离婚。
一对恩爱夫妻,因母亲的疑心病被生生拆散。
王维有一句诗:“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放宽心态,是尊重别人,也是善待自己。
心若简单,生活就简单。
人到晚年,不想东想西,不多疑猜忌,自己轻松,子女也舒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08c8b7a31b0324d94c3690e3dd43e6d.jpg)
管好手,不越界
微博上有个热点话题:“感情里,边界感到底有多重要?”
其中一个高赞评论是:“你的边界感,就是你所爱的人的安全感。“
父母爱孩子是天性,但会爱孩子是一门科学。
边界感,就是最容易忽略的“科学”。
爱默生说:“人是有边界的,在无形中界定自己,以免遭受他人的侵害。“
守住边界,于人于己,都是一种保护。
很多父母把“孩子就是一切”当成母爱或父爱的标杆,殊不知,“爱之手”伸得太长,不仅会给孩子添乱,还会把孩子一步步推远。
电视剧《我是真的爱你》中,陈娇蕊产后黑化,跟丈夫顾铭从恩爱夫妻到“对簿公堂”,其“元凶”就是那个没边界感的婆婆。
孩子生下来没几天,婆婆就自作主张辞退了儿子托关系提前一年半预约的金牌月嫂。
理由是,把孩子交给别人,她不放心,那些把孩子交给别人的父母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儿媳娇蕊因乳腺炎喂不了奶,身体和心理本就遭受巨大的痛苦。
可无知的婆婆却逼着她喝“豆浆+猪油”的土方下奶,还指责娇蕊不懂事。
儿子下班早早回家,婆婆责怪道:“让你不要那么早下班,耽误工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b0baad1b56c4462337a379bd1093761.jpg)
转头跟儿媳说:“小铭的工作才是最累、最难的,你要多担待、多理解。”
言下之意是,不要让儿子带娃。
有人说:“80%的婆媳矛盾,都源于婆婆越位。”
而有关统计表明,婆媳不和导致的离婚率高达47%。
可见,老人缺乏边界感,在摧毁儿女家庭方面有着巨大的威力。
因为这个“管天管地”的婆婆,娇蕊“喜提”重度抑郁,整日以泪洗脸,脾气也变得暴躁,最终与丈夫情感破裂以离婚收场。
她前夫作为三甲医院的儿科医生,因为有个喜欢越界的母亲,人到中年却落个家庭事业两空的下场。
俄罗斯作家邦达列夫曾说:“人类的一切痛苦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缺乏界限和分寸,是一种冒犯,只会得到他人的抵触和厌烦。
不论友情、爱情还是亲情,亲疏有度,才能久处不厌。
所以人到晚年,要学会放手,与子女保持适当距离,关系才能更亲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94c519bbbeac6c5648bc5f6260de5e7.jpg)
管好嘴,不妄言
中国有句古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所以很多父母,都以为孩子好的名义“口无遮拦”,殊不知,这样只会伤人又伤己。
电视剧《人世间》中,周家父子吵架的片段让我印象深刻。
周家三个儿女,哥哥姐姐学习好,恢复高考后都考上了北大,毕业后哥哥当官,姐姐当大学老师。
只有老三秉昆,初中都没毕业,在酱油厂当工人,还娶了个带孩子的女人。
周父在炫耀哥哥姐姐之余,还不忘挖苦秉昆,说他是没出息的老疙瘩。
秉昆也因此非常失落和自卑,为了证明自己,他从酱油厂辞职,在出版社和饭店拼命工作。
后来,他拿到了正式编制,也买了大房子,希望能让爹妈满意
没想到,六年没回家的周父,一见面就质问秉昆为何不给自己写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c0aaf37f961979cc2658a5f8b5c2162.jpg)
面对周父的紧逼,秉昆满腹的委屈终于憋不住了,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控诉父亲老把自己跟哥哥姐姐比,哥哥姐姐学习好,而自己是倒数。
周父大怒质问他道:“这是不是事实?”
周秉昆反驳说:“是事实就该说吗?是事实就该说吗?”
周父恍然,自己错在说了不该说的大实话。
可见,就算是说实话,有时候也会伤人至深。
海明威说:“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
很多时候,说得太多,矛盾就越多,距离也就越远。
多言多败,在亲情中也不例外。
人到晚年,观念和思维都跟不上年轻人,一句无心的话都可能引发家庭矛盾。
所以要学会适当沉默,闲话少说、假话不说、真话慎说,方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端。
▼
毕淑敏曾说:“亲近地保持距离,或许才是最恰当的交际方式。”
父母和子女之间也是如此。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始终掌握分寸,保持适度距离,才是安度晚年的一大智慧。
莫言曾在采访中说:“人到晚年,要学会找点乐子,做个‘傻子’,让自己活得舒适。”
人生下半场,要学会把空间还给儿女,把精力留给自己。
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有余力爱别人。
作者 | 幕卷·朴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