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币收藏市场,有一种纸币极少出现在大众视野,却能在专业拍卖会上掀起巨浪——那就是“试印票”。这类纸币并非正式发行流通,而是印钞厂在试印阶段用于调整设计、测试工艺的内部样张,数量稀少,外观异于常规,堪称“人民币中的原型机”。

简单来说,试印票是印钞厂在正式大批量生产人民币之前,为测试油墨配比、对齐精度、印刷效果等技术问题所制作的样张。这些样张常常会出现序列号缺失、图案未完成、颜色失准等现象,其目的不是用于流通,而是供内部调试、评估之用。

以即将亮相的第五套人民币100元试印票为例,其中有几张极具代表性的品种:

一张正面完整,但背面未印建筑图案,且无任何序列号的样张,被业内称为“无背图试印票”,估价高达3万港币;
另一张正面缺少梅花图案与面额数字的变体版,显然是处于早期设计阶段的产品;
更罕见的是一张从未采用过的单面设计稿,与最终发行版风格截然不同,堪称第五套百元钞的“遗珠”。
这些试印票大多未曾进入流通体系,其流入市场的路径本就极为有限,能保存至今的每一张,几乎都是“孤品”级别。

从收藏价值的角度看,试印票具备几大稀缺优势,使其在专业收藏圈层始终热度不减:
第一,非流通币种,稀缺程度远超普通纸币。以正式发行的第五套100元纸币为例,市场上流通数以亿计,而试印票多数为几十、甚至个位数存在,仅用于内部调试和归档。
第二,设计独特、工艺未定,具备“设计演化”价值。试印票往往展示了一个币种在最终定稿前的不同风貌,是研究人民币设计演变路径的重要实物佐证,其“唯一性”和“历史见证性”是普通纸币无法比拟的。
第三,流入路径复杂,不可复制。与常规币种不同,试印票从未公开发行,其流入市场多因特殊原因——如内部人员留存、设计档案释出、特定渠道流拍等,这种不可控、不可复制的稀缺性,成为其价格一路走高的重要推动力。

试印票的价格一直处于高位,尤其是高面额+高稀缺度的组合,更易引发藏家哄抢。
在过去的拍卖市场中,类似的第五套人民币试印票曾有多次惊人表现。例如,2022年在广州某拍卖会上,一张第五套10元试印票(正面无序列号)最终以9200元成交;而早在2019年,一张第五套百元纸币的“双色试版”便拍出超过2万元人民币的高价。
而此次SPINK拍卖会上亮相的几枚样张,不仅状态完好、评级优良,更具有从未曝光过的设计变体特征,极有可能刷新第五套纸币试印票的拍卖纪录。

第五套人民币中的试印票,是目前人民币收藏体系中尚未被全面挖掘的板块。它不像第一、二套人民币那样历史悠久,也不像纪念钞那样大规模炒作,但正因其低调、神秘、稀缺,反而成了顶级藏家眼中的“隐形天王”。
从未采用的设计稿、残缺但真实的印刷实验品,到无号、无背图的印钞厂样张,每一张试印票,都是人民币发展史上不可复制的一环。而即将在SPINK 2025香港拍卖会现身的几枚精品,也再次提醒我们:最稀有的,不一定是最古老的,真正的价值,往往藏在工艺与细节之中。
你是否也曾忽略了那些“不完整”的试验品?又是否愿意开始关注这个更专业、也更稀有的收藏板块?在这个市场不断细分的时代,选择正确的细节,也许就掌握了未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