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再次审视小米品牌和其价值观,会有什么结论?

创业者李孟 2025-04-30 01:42:42

如今再次审视小米品牌和其价值观,会有什么结论?我本人非常欣赏小米方法论和小米价值观,希望大家理性分析讨论

说到小米,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便宜好用”“性价比之王”。但后来就变化了更加多元化了,到了2025年我们再看小米,我们发现小米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只卖手机的小公司了,它造车、搞智能家居、玩AI,甚至被网友调侃“小米除了老婆不发,啥都能造”。今天咱们就聊聊:小米这套“便宜+黑科技”的打法到底还能火多久?

小米的三大绝招为啥能成功?

价格屠夫:便宜也能有好货!小米最狠的一招就是“把高端技术卖白菜价”。比如最新款的小米汽车SU7 Ultra,性能对标保时捷电动车,价格却不到人家一半。这背后全靠三招:

拼命砍成本:像拼乐高一样整合供应链,找最好的零件商,但靠大批量订货压价;

只做爆款:比如空调就出一两款,集中火力卖成网红产品;

用销量换利润:薄利多销,卖得越多成本摊得越薄。

红米继承了小米的性价比

技术狂魔:砸钱搞研发不手软;雷军说过:“要想颠覆行业,就得投10倍的钱!”2024年小米研发烧了240亿,2025年直奔300亿。现在小米自研的电机、操作系统都成了看家本领。以前大家觉得小米只会“组装”,现在它用真技术打脸。

生态圈套:让你买了就离不开;手机连电视、电视控空调、汽车还能指挥家里的扫地机器人…小米把全家设备串成一张网。更绝的是,它还带着几百家小厂一起玩(比如做平衡车的九号公司),用小米的品牌和渠道帮它们卖货,反过来又丰富自己的生态。

小米现在混得咋样?数据说话

手机:去年卖了1.69亿台,6000元以上的高端机暴增80%,把苹果都挤下中国第一宝座;

汽车:SU7 Ultra卖了13.6万台,买过小米手机的人有四成会再买它的车;

智能家居:空调、冰箱冲进全国前五,这块收入破千亿。

更厉害的是这套打法能复制:造车套路和当年造手机一模一样:先搞定科技发烧友,再靠参数对比和低价吸引大众;线下小米之家越开越多,坪效(每平米赚的钱)比同行高25%。

小米的隐忧:别被自己的成功绊倒

一招鲜吃遍天?汽车可能不买账,有人吐槽小米是“小无相功”(武侠里靠一套内功模仿各派招数)。造手机那套参数比拼、堆配置的玩法,放在汽车上可能翻车:汽车光跑得快没用,安全性和耐用性更重要;总强调“性能怪兽”,可能吸引爱飙车的用户,万一出事影响品牌形象。

摊子铺太大,样样做不精?小米现在啥都做,但除了手机,很少有品类能做到行业第一。更像是抢了二三线品牌的饭碗,而不是干掉龙头。比如空调卖得好,但离格力、美的还有距离。

口碑是把双刃剑,现在网上猛吹“小米良心”,但捧得越高摔得越狠。比如小米汽车用户如果被贴上“新手司机”标签,或者哪天出个质量大问题,反噬会特别猛。

未来怎么走?关键看这三步

该夸的得夸:小米确实让普通人用上了曾经买不起的高科技,这种“技术平权”是它最大的价值。

要小心的坑:别总用造手机的思路硬套其他行业,造车得先尊重汽车规律;研发烧钱不能停,但也要考虑怎么赚钱养家;别老盯着参数对比,多讲讲技术背后的故事。

雷军有句话挺实在:“小米模式适合多线作战,但要对每个行业保持敬畏。”如果小米能在扩张时不飘,它可能从“价格屠夫”升级成“科技灯塔”,但这条路肯定比前十年更难走。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创业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1 阅读:159

评论列表

吃青不改

吃青不改

8
2025-04-30 04:17

猴王屁股坐个火盆烤痔疮,别再吹了

怼猴谎言训猴不倦一乐也

怼猴谎言训猴不倦一乐也

2
2025-04-30 11:39

拆开低价空调看米性价比,原来“创新”在铝管代铜管。

花花道人

花花道人

1
2025-04-30 08:35

便宜性价比高,性能好,但是不好用

创业者李孟

创业者李孟

一起聊互联网创业、互联网科技资讯以及科技营销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