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的SR71侦察机都飞出了3马赫的速度,为何现代战机却不行?

寒潭孤影 2022-10-24 10:06:29

任何武器的指标都是根据需求来的,3倍音速放在60-80年代是一个很管用的“护身符”,但是放到现在属于“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在花费巨大的情况下也未必能保证绝对的生存。所以即便是美国也放弃了3倍音速的实用化战机,无论在侦查还是轰炸方面都另辟蹊径以求生存,是在属于没必要。

世界上超3倍音速的实战化飞机一共有3种:美国XB-70“女武神”战略轰炸机(未投入使用)、美国SR-71“黑鸟”侦察机(另有A-12作为同宗截击机未投入使用)、苏联Mig-25"狐蝠”截击机。这三种飞机中前两个美国产品都是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而苏联的Mig-25则是为了应对美国产品而诞生的高速截击机。这3种飞机除了都具备超3倍音速之外也具备超3万米飞行高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双三”指标

为什么说当时的美国极力追求飞行高度和速度,因为当时苏联的防空技术在急速提升。1960年5月1日,一架U2高空侦察机入侵苏联境内侦查时被苏联S-75(北约SA-2)防空导弹击落。随后的几年里,不可一世的U2侦察机又先后在中国境内和古巴境内被S-75先后击落6架。当时,苏联的S-75地空导弹最大射高达2.5万米,速度极值可以达到3倍音速,而配套的“匙架”预警/搜索雷达作用距离达到275千米。

另外,可携带空对空导弹的Su-9/Su-11截击机也在1958年和1961定型,其指标已经达到“双二”,即速度超过2倍音速,飞行高度超过2万米。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意识到了仅仅靠2.5万米的高度已经不可能保证飞机的绝对成功突防和生存能力,U2侦察机、B-36/47/53重型轰炸机都有可能根本深入不了苏联腹地就有可能折戟。所以美国在后续的侦察机和轰炸机设计要求中不仅飞行高度要继续提升,而且飞行速度也必须要超过的当时苏联已经投入使用的截击机。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XB-70和SR-71这两种怪物。

XB-70因为美国空军和国会内部对于洲际导弹的诞生和费效比问题而被迫下马,但SR-71则顺利服役。在黑鸟服役的几十年的时间里没有被击落的记录,甚至以色列装备的早期AIM-9空对空导弹只有2.2马赫飞行速度而根本赶不上“黑鸟”,只能眼睁睁看着他逃跑。所以其实这种高空高速的思路在60-70年代里是一个很好的突防手段,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否则苏联也不会研制“双三”指标的Mig-25来应对“黑鸟”带来的威胁。

那为什么美国人自己都放弃“双三”了呢?因为防空技术也在不断地提升,另外空射远程导弹和天基侦查技术完全可以做到“无威胁”。

防空技术

50年代诞生的S-75防空导弹在面对3倍音速飞机确实有些力不从心,虽然射速和射高勉强能达到“双三”,但射程只有48公里。而且早期导弹发射技术和探测技术的不理想,从发现目标到完全展开全程需要大概5分钟以上的时间,48公里对于3倍音速飞机来说只要48秒就可以脱离S-75的射程。

但苏联随后出现的S-200防空导弹系统则专门为了对付这些超高超快目标,V-860防空导弹重达2.8吨,极速可以达到6倍音速,利用215公斤的战斗部产生比常规防空导弹更远的杀伤距离。随后投入使用的S-200V型防空导弹系统配备的V-870防空导弹射高提升至40000米,射程达到300公里。而V-880防空导弹在射程提保持400公里的情况下还配备战术核弹头。这已经开始逐步打破了“双三”飞机的护身符。

现代防空导弹在制导方面的提升更是将这种“双三”飞机的优势完全抹除,比如先后出现的S-300和S-400系统,都配有超过200公里射程的防空导弹。下图是一张战机转弯半径的示意图,可以看到SR-71的转弯半径几乎就是一条直线,因为速度太快了,对于射程和射高足够的现代防空导弹来说打击这种无机动性目标几乎是易如反掌。SR-71虽然没有被击落的记录,但在朝鲜上空被S-200击伤过。所以3倍音速在新一代防空导弹面前几乎没有什么绝对的优势了。

导弹和天基侦查技术

上世纪50-60年代侦察卫星出现,但由于早期侦查卫星的对地分辨能力并不高,搭载的光学成像设备相比于大气层内飞行的侦察机来说相对还是偏弱。所以U2侦察机、SR-71侦察机仍然为美国战略侦察的主要手段。但是到了70年代中后期,侦查卫星开始搭载分辨能力更强的侦查设备,比如美国在1976年12月发射的KH-11侦察卫星的分辨率就已经达到15厘米,接近侦察机的成像能力。而且卫星可以做到90-110分钟绕地球飞行一圈的能力,侦查效率远远大于侦察机。而具备反卫星技术的国家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这三个,打击卫星远远比打击侦察机的难度要高。

另外,空射远程导弹的出现可以使得轰炸机在对方防区外直接实施打击,等于轰炸机无需接触对方防空系统,大大提高了轰炸机的生存能力。所以不管是轰炸机还是侦察机都已经有了较为靠谱的替代者,完全没必要再利用高空高速冒着被击落的风险深入敌防空系统内。

成本

再一个问题就是成本,因为高空高速带来的代价实在太大了,“黑鸟”使用了大量的钛合金,还有J-58变循环发动机都在无形中增加其采购和维护成本。美国在1990年1月退役了最后1架“黑鸟”侦察机后又在1995年重新服役了2架,但仅仅2年后又退役,原因就是太贵。按照当时美国在1997年的评估报告,2架SR-71A侦察机每月的维护费用就高达3900万美元,加上与之配套的空中加油机以及SR-71A的任务成本,每年的花费高达7.1亿美元,相当于当时采购3.8架F-22隐形战斗机。所以花着高昂的价格维护突防能力越来越弱的“黑鸟”还不如多采购几架隐形战斗机来的实在。

超3倍音速的飞机不是说没有这个技术了,而且这种“高空高速”的护身符已经不再起效,只能退出现役也不会再继续发展。

1 阅读:264

评论列表

蝴蝶

蝴蝶

4
2022-10-26 19:15

黑鸟直到退役还是世界第一的侦察机,比它先进的也只有美国还没公开的“曙光女神”

寒潭孤影

寒潭孤影

解读装备知识,了解军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