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一旦从某个角度去看了一件事之后,他就很难再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件事了,这就是所谓的“先入之见”。
天上有一块云彩,你一看觉得像只兔子,在你已经看到这只兔子之后,另外一个人告诉你说它像一只狗,然后你就怎么看它都是只兔子,怎么看它都不可能是狗。这个就是因为你已经脑子里边“心有成兔”了,你已经有这样的一个先入之见的,形成的一个看法。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说两个人在某一个事情的看法不同的时候,你自恋上可能也会觉得,我这么看,他那么看,然后我现在我去服从他,觉得我原来的那种看法,我改变,这是不是伤我自恋啊,所以也会更容易坚持自己原来的那种视角。
有些时候,我们心理学家就觉得好多时候,好多人和人之间的一些矛盾啊、冲突啊,什么之类的,其实都是因为双方都不改变自己的视角而导致的,然后就卡住了。你觉得你这个看的是千真万确的,他觉得他那个看的是千真万确的,实际上没有一个人会去换一个视角看看,说其实另一个视角上看,你就会看到另外一个东西,可能也有道理。
其实好多事情,它不是一面理,它可能每个方面、每个视角,你会看到不同的东西,你会看到不同的道理,而它们其实都有一定的道理。这种时候我们心理学家有时候就会劝他说,“哎,你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视角上看问题,换位思考。”对吧。
你换到别人的那个位置上去看,你就试着用别人的那个视角去看,哎,你可能就能看到一些不同的东西。这种时候你可能就会发现,你这么劝了一个人的时候,心理学家这么劝了一个人的时候,那个被劝的人就说,“我换位思考了呀!我换在他角度上想,我要是在他那个角度,我肯定不会像他那么想,我肯定不会像他这么做,我肯定比他强。”
然后你会发现他没有真正的换位,他还是站在自己原来的那个立场上。我们并不是应该批评这个人,说他太顽固啊、太执着啊,他太自我中心啊,他不肯换位思考呀,我们批评这些是没有用的。因为什么呢?
因为有些时候并不是他不想那么做,而是他想那么做,他不见得做得到。因为我们这个人的心理,人的心,它就是这么个特点,他一旦有了一个视角,你想让他换,他很难做得到,不光一般人很难做到,就连心理学家都很难做得到,我自己有时候都做不到。
如果你也不想做到,那也没什么了哈,你就可以坚持你的意见。如果你想做到,你想去换个视角,你想去听听别人说的那个话有没有道理,你也想站在别人的那个角度去看看那个问题,看看是不是能看到一些新的东西。你有这个想法,但是你只不过做不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这种情况其实有一个真的很有效的,又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先把这个事情放下、搁置。就是“哦!我现在先不想这事了,我先把它放下,我先去干别的事情去。”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第一,你不会有情绪能量在这个上面了,你那种想保护自己的那种欲望,它会慢慢慢慢的降下去,过一段时间你甚至可能忘了这个争论,对吧。你可能已经在想别的事情了,这种时候其实你那个先入之见的那个视角就等于被放下了。在这之后,我们再回到这个问题上,然后试着站在另外一个视角上去看,你就会发现,你比较容易做到了。
两个人发生一些争论,当时可能每一方都特别努力的想说服另一方,但是你会发现你说服不了,于是两方都很沮丧,或者就很愤怒。其实这种时候就应该先放下,把这事放下,干别的事去,过一段时间再回来,再去回到这个事情上,也许你就会发现,站在另外一个视角上去看一看,另外一个角度的那种说法,也有道理。你就会有这样一个新的发现。
然后你们之间也许就会发现,这个事情就搞通了,就不至于卡在那儿了。这也就是我们古人说的,叫做“事缓则圆”。
END
关注我们
让心理成长走进生活,
让生活有温度。
作者 | 朱建军
编辑 | 内小明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