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初三的早晨,一阵又一阵的鞭炮声响彻博鳌的上空,堪比大年三十,仿佛在说,“过去的不顺和不愉快都已经过去,新的一年,新的机会已经到来。”上午,鞭炮声稀疏了下来,街头也渐渐恢复了如常。年在悄悄走远。
年的味道正在被稀释。许多年前的那句“小孩盼过年,老人怕过年”的老话已彻底成了过去式,在经济已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只要不是贫困地区,所有的人几乎都在“天天过年”。所谓的“年味”正在走入历史。
我们通常所说的年味,并不是单指仅仅吃进嘴里的味道,它包括吃、看、听、甚至是嗅进鼻子里的味道,同时包括所用与年相关的那些物事。
的确,现在的年味比起以前似乎真的是越来越淡了。也许是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平时吃得比过年还好。经常看到家长追着喂药似的给小孩喂食,只要小孩子说想吃什么,大人就屁颠屁颠开心得像过年一样;大鱼大肉糖果零食都不太符合现在的健康标准了,传统的香肠腊肉等等年货被现在的青年人嗤之以鼻;年夜饭可以订个饭店;春晚不再是除夕的必须,还常常被吐槽,相声小品脱口秀也不再好笑;大扫除也没有必要了,请个小时工轻松搞定;新衣服买到衣柜挂不下,再也不用大年初一穿上新衣相互显摆;团聚也可以是双向奔赴,自驾让一票难求的春运变成了鸡肋……所有过年可以做的那些事情都在逐渐失去意义,淡薄的年味之外,亲情的功利也让人失望,连团圆的意义都在弱化。
其实仔细想想,是幸福的味道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了,所以才少了历经艰辛阅尽千帆之后的惊喜;是幸福的感觉无处不在俯拾皆是,所以少了山穷水尽柳暗花明后的快感。回想以前的艰辛岁月,再看看那些战火频仍的国家,我们真要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物产丰裕精神富足,让我们家国无恙和平安居。
我们小时候过年,还想不到“亲情”这样高尚的话题,满脑门子就是“吃、吃、吃”;后来工作了,自然也成了春运队伍的一员,几天的年过后,那个叫“乡愁”的东西就无端涌上心头;再后来退休了,回家了,“年”变得越来越多余,怕做客和“被做客”,于是和妻自驾他乡。现在的老人或许都会有我同样的感觉,过年就是沉浸在亲情的回味里。
不管怎样,年都会过下去的。年的味道,是盛世华年的味道,是岁月静好的味道,是代代传承的味道。我们老了,我们珍惜这个味道。
今天2025年1月31号,正月初三,自驾南方过冬第77天,到海南岛第42天。停驻博鳌,天气晴,气温18-24度。驻车营地的车走了一批,又来了一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