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一个年轻美丽的女服务员端上咖啡,看到金庸,又惊又喜,低声叫道:“您是金庸先生吧!我是您忠实的读者,见到您真是太荣幸了!”
金庸抬头一看,只见这位20岁左右的姑娘,脸上挂着恬静的笑容,灿若桃花,不禁心旷神怡,心想:“妻子朱枚强势的样子,跟她比起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金庸还沉浸在与妻子争执的烦恼中,这个叫林乐怡女孩与他攀谈起来,说起自己对武侠小说的喜爱,甜美的声音像一阵春风,吹散金庸心中的阴霾。金庸离开时,拿出10元小费递给女孩。10元在香港当时是一家人半个月的花销。
没想到,看到这么大一笔小费,女孩婉言谢绝了。“金先生,您辛苦写稿,每一分钱都是您的心血,这钱我不能要。”女孩的温柔体贴让金庸非常感动,这10元小费也为两人搭了一座心桥。
金庸此后总去咖啡馆,他们迅速走到了一起,为了更方便和恋人在一起,金庸还在跑马地买了一处房子,与女孩同居了。而与他共患难的朱枚,早被金庸抛在了脑后。
1953年,金庸与第一任妻子杜冶芬离婚后不久,遇到了比他小11岁的记者朱枚,朱枚年轻貌美,又有才华,不离不弃地支持金庸,金庸非常感动,与她坠入爱河。
朱枚毕业于香港大学,一口流利的英语,积极上进,是妥妥一枚女强人。而金庸年纪大她不少,又是二婚,没有房子没有钱,所以,朱枚的家人开始并不同意他们的婚事。但朱枚非常爱慕金庸的才华,不顾父母反对,坚决下嫁,父母拗不过,只好答应。
1956年,朱枚与金庸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朱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了,会相亲相爱地和金庸白头偕老。婚后半年,他们的第一个儿子查传侠出生,他非常聪明,很有文学天赋,深得金庸喜爱。
也许是由于金庸和朱枚当时忙于工作,无暇专注于孩子的成长,也许是由于天分的负累,查传侠年少时性格就偏阴郁。
11岁他写了《我的人生是为了什么》一文,探讨活着的意义,里面的观点非常悲观,认为人生实苦,了无意义。但金庸觉得孩子只是早慧,没有在意。
1959年,金庸创办《明报》,在这条难走的道路上,金庸经历了人生的低谷期,朱枚依然全力支持他。朱枚主动承担记者工作,不拿分文。在生活上,也节衣缩食,毫不在意生活的拮据。
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经常到咖啡馆小憩,两个人为了节约,只点一杯咖啡,你一口我一口,一边聊天一边享用,滴滴咖啡都是浓浓的情谊。
1962年,《明报》在他们的苦心经营下,开始盈利,守得云开见月明,金庸和朱枚终于迎来了不愁钱的日子。
但是,钱多了,家庭矛盾也多了。以前,金庸和朱枚共同打拼,劲往一块使,心往一处用,彼此支持,彼此包容,生活和谐。
等到报社业务蒸蒸日上时,金庸开始不满朱枚的强势,觉得朱枚大事小情都要说了算,非常让人不舒服,两人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关系越来越不好。
这时候,咖啡馆女孩林乐怡出现了,并走入金庸的生活。纸里包不住火,不久朱枚就从金庸的变化中发现了端倪。
顺藤摸瓜,她查出了林乐怡的存在,并跟金庸大吵了一架。朱枚怎么也没想到,他们已经有了四个孩子,为了一个女服务员,金庸要跟她离婚。
当时在美国读书的查传侠知道父母离婚的消息,给金庸打了个电话,希望父母不要分开。但当时金庸正在赶稿子,打断查传侠的话,没有讲几句就挂断了。查传侠心中非常难过,觉得人生真的很凄凉。
那天,他的女朋友又跟他吵架了,跟女朋友的观念差异,让查传侠对人生更加失望,抑郁状态的查传侠想不开,跳楼自杀了。
1976年10月,是金庸一生最伤心的日子,他得知大儿子的死讯,白发人送黑发人,让他一时之间无法接受现实。有时他看到书桌,就会想起儿子站在桌旁,静静看他写书法,心里痛苦万分。
但是金庸还是与朱枚离婚了。不久后,52岁的金庸与23岁的林乐怡结婚。在晚年,最令金庸歉疚的是,朱枚在贫病交加中,孤独地走完了这一生。
“我不是一个专情的人,朱枚陪我走过贫困的日子,我们却分开了,我对不起她。”再忆斯人,斯人已不在。
云亦云
读完《鹿鼎记》,我就知道你是韦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