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考古研究先驱、南通籍考古学家王炳华逝世

扬眼 2025-02-07 16:47:15

2月7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讣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著名考古学家王炳华先生,因病于2025年2月6日在乌鲁木齐去世,享年90岁。

王炳华1935年出生于江苏南通,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7月进入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考古研究所工作,1989年任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两次获新疆“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2000年退休,2005年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自1960年代起,王炳华就一直在新疆考古一线,他最早的考古工作围绕天山以北的游牧文化遗存展开,这里是游牧部族往来的重要通道,有着众多珍贵的文化遗存。1961年,王炳华与王明哲、雅可夫对伊犁河流域9县的土墩墓进行调查,1963年又与易漫白、王明哲等在昭苏县夏台发掘了一大型土墩墓,这次发掘被认为是新疆考古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考古行动,在当时伊犁河流域考古鲜少有考古工作者涉足,而今伊犁河流域考古已经是新疆考古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此次考古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对伊犁河流域考古的基本认识。1976至1978年间,王炳华在阿拉沟东口、鱼儿沟车站地区主持发掘了墓葬85座,并在考古报告中提出了“塞种文化”的新概念。在《古代新疆塞人历史钩沉》一书中,王炳华详细论证了塞人考古文化观点,塞人考古文化的形成与提出对考古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极大地促进了对新疆地区发现的春秋战国时代文化遗存的讨论。在完成阿拉沟考古后,王炳华继续向东考察,发现了吐鲁番苏贝希墓地和哈密五堡墓地,他提出了“天山峡谷古道”的新概念,打破了固有的古代丝绸之路必须绕天山北麓、南麓二星的认识,让人们重新认识西域地理空间。

在新疆考古史上,楼兰的再次发现是极为重要的成就,这座在四世纪后衰落的古城曾在1901年被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发现,后因种种原因楼兰考古沉寂,直到1979年中央电视台与日本NHK电视台合作拍摄《丝绸之路》纪录片时,王炳华提出前往楼兰考察拍摄,楼兰考古的大门才重新开启。

此外,王炳华还主持规划了尼雅考古、克里雅考古、小河考古等新疆重要考古项目,他堪称是新疆考古领域的伟大开拓者,王炳华让新疆考古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

王炳华著作等身,除学术专著外,还出版有《瀚海行脚:西域考古60年》和《吐鲁番考古手记》等语言平实的、面向普通读者的书籍,在这些书中他记录下了自己六十多年来在新疆考古、西域研究中行脚和思考的记录。在《瀚海行脚:西域考古60年》的前言中王炳华写道:“文化,在交流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繁荣;懂得过去,才能更好理解今天,今天的一切,正铸造我们的未来!这是我 60多年新疆生活中,最重要的灵魂感悟,愿与大家共享!”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徐珩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