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健康获得感持续增强的“渭南样本”

大秦直道wn 2024-11-30 10:49:56

  韩城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向群众宣传糖尿病防治知识 通讯员 田玉平 摄  潼关县医疗人才为群众义诊 通讯员 汤志刚 摄  澄城县医院打造爱心驿站 通讯员 李淑娟 摄  市妇幼保健院为群众提供“一对一”全程陪诊服务 通讯员 王林双 摄  奋进中的市妇幼保健院 通讯员 田婷 摄  华州区人民医院开展“院长接待日”活动 通讯员 屈晶 摄  “互联网+医疗”,让“手机点一点、护士上门来”变为现实;患者就诊平均等待时间降至10.4分钟;全市54家医疗机构纳入全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一号管三天”就诊模式稳步推行,群众就诊费用有所下降;“心电一张网”“影像一张网”建设,让院前与院内接力救治、无缝对接,急危重症患者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悠悠民生,健康为大。在渭南,触手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是百姓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的基石。  近年来,渭南市卫生健康委在全市各医疗机构深入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力促医疗服务提质增效。一时间,各个医疗机构频频亮出实招,着力优化诊前、就诊、住院、诊后等各个环节的服务流程。随之带来的改变是,群众就医“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健康获得感持续攀升。

 瞄准“小切口”改善“大民生”  基层医疗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和网底,也是直面群众的“窗口”。  纵观我市医改之路,不难发现,既是各个医疗机构持续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的过程,也是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的生动实践。  曾几何时,看病排长队困扰很多人。市卫生健康委瞄准这一“小切口”,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服务: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建立预约诊疗制度,通过互联网医院预约诊疗平台等,提供多种途径、多种有效证件的预约,落实分时段预约,推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等多种模式,为患者提供就诊及检查检验精准预约。今年以来,全市医疗机构预约诊疗约98万人次,患者就诊平均等待时间降至10.4分钟,同比缩短4.1 分钟,下降28.29%……数字背后,是群众就医更加便捷的“健康红利”。  与此同时,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优化预约挂号界面,简化操作流程,方便老年人操作。畅通家人、亲友等为老年人预约挂号渠道,保留线下服务窗口,设立老年人优先就医窗口,配备适老化服务物品,保留现金支付方式,实行“一站式”结算,避免老人来回奔波。  “阿姨,您哪里不舒服,我陪您看医生……”11月21日,70多岁的李女士刚走进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大厅,护士便迎了上来。“我血压有点高,感觉头晕,哪个医生看得好?”李女士问道。“您把身份证给我,我帮您挂个专家号。”护士笑着说。随后,就诊、缴费、取药……护士全程陪同。“现在医院服务太好了,谢谢你……”临走时,李女士竖起大拇指。  这一切源于市妇幼保健院试点推出的“一对一”全程陪诊服务。自开展此项服务以来,护士陪同患者挂号、缴费、取药、检查、办理入院等,避免患者因环境不熟导致来回奔波等问题。目前,已为627位患者提供温情服务。  改革“小切口”,惠及“大民生”。医疗机构不断创新的动力在于守护群众健康这颗初心永远炽热。

 破解“看病难”搭建“连心桥”  来医院挂号、看病、做检查,有些检查很难当天出结果,要等到第二天、第三天结果出来之后再次挂号、就诊。很多群众都曾有这样的经历。  “一天难看完,重复挂号烦”不仅意味着更长的时间消耗,重复挂号产生的费用等经济成本对群众而言也是沉甸甸的担子。  为有效解决看病重复挂号这一问题,我市推行“一号管三天”就诊模式,在市中心医院试点并向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推广。换言之,患者在门诊就医,原则上只挂一次号,3日内同一科室、同一疾病不再支付二次挂号费用。目前,全市39家医疗机构已开始实施,免费回诊3.1万余人次,免缴门诊诊查费24余万元。  如今,在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第二医院等医疗机构就诊,细心的群众可以发现,新增了许多引导标识。根据标识,可以轻松找到对应科室。一直以来,为构建温馨的就诊环境,优化门诊全流程布局,各个医疗机构不断完善院内各类标识。今年,全市医疗机构新增标识535个,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同时,加强卫生间、候诊区等重点区域的卫生管理工作。针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对就诊环境进行适老化、无障碍等改造,配备轮椅、平车、母婴室、尿布台等便民设备设施。动态调整就诊诊室、服务窗口数量,合理增派医务人员,缩短患者门诊等待时间。开设儿科夜间门诊,延长日间门诊接诊时间,非急危重症患儿可以选择夜间门诊就诊。市中心医院儿科夜间门诊自开设以来,区间时段共接诊患儿3.3万余人次。  依托“互联网+”,市中心医院试点数坤AI辅助阅片、区域互联网远程会诊以及云影像等多种诊疗模式,着力打造“智能医学影像阅片会诊中心”。线上,医务人员可与专家会诊,实现“云看病”,优质医疗资源的“壁垒”被打通。  “石欢是个很优秀的护士,她冒雨到家里为我换药,还指导家属如何护理伤口,为她点赞。”近日,家住蒲城县阳光丽景小区的李女士在县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后台留言。  原来,前不久,今年71岁的李女士在西安一家医院接受左股骨粗隆骨折术。术后,需严格卧床,但要定期前往医院换药。“我们一直担忧,母亲不能活动,换药得用担架抬着去医院。从家里到医院的距离对我们而言,虽近却显得尤为遥远。”李女士的儿子忧愁不已。从亲戚口中,李女士得知,县医院提供护理上门服务。  “我年龄大不会下单,就试着打电话,很快,护士就到了家里。”李女士说,冒着小雨,护士石欢按预约时间来到家中。对伤口进行检查评估后,石欢发现并发伤口渗血,熟练地完成创面消毒、止血、换药、包扎,还告知家属伤口护理注意事项。

 “互联网+护理服务”,带给患者诸多便捷。  利用“互联网+”的同时,我市各医疗机构启动“心电一张网”“影像一张网”建设,建成“远程诊断中心”,搭建县(区)、镇、村心电及影像诊断网络,村卫生室急救点、基层卫生院急救站、县(区)级医院急救中心三级联动,建立“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并将急性胸痛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工作机制,织就一张“胸痛快速救治网”,打通急性胸痛救治的“起跑第一公里”。全市“心电一张网”建设覆盖乡镇卫生院77个、村卫生室328个,“影像一张网”建设覆盖乡镇卫生院30个。  就诊更便捷 群众有“医”靠  日间手术,患者当日手术,当日回家!太方便了。  “没想到早上去住院,下午6点就出院回家了,太方便了!”11月5日,提起前段时间自己在市中心医院做乳腺病损微创旋切日间手术的经历,家住临渭区的张莉(化名)赞不绝口。  张莉口中所说的日间手术,是指患者按照诊疗计划在1日(24小时)内入、出院完成手术或操作(不包括门诊手术),因病情需要延期住院的特殊病例,住院时间不超过48小时。也就是说,乳腺病损微创旋切手术是以日间手术诊疗模式进行,实现当日住院、当日手术、当日出院、当日报销结算。  日间手术是一种全新的手术模式,这种新型模式具有住院时间短、花费少等特点,为患者节省部分住院费、护理费。市中心医院创新推出日间手术新模式以来,已在10个科室开展,涉及21个术种,共计开展670例。  为提升服务能力,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验室不断扩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数量,全市已有54家医疗机构纳入全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三级医院由40项扩展至101项,二级医院由40项扩展至60项。今年1-10月,为患者节省费用约154万元。  国家级专家到我市医疗机构为群众义诊!这一重磅消息发出后,许多群众口口相传。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一流专家的医疗服务,是我市近年来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创新之举。  连日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西北大学第一医院、西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及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5家医疗机构选派50余名专家组成1个国家级、2个省级、2个市级共5支巡回医疗队,下沉县、镇、村级医疗机构,开展巡回医疗服务,累计服务群众5000余人。  出院后,如何与患者互动?各医疗机构交出的“答卷”是,建立健全随访机制。根据不同病种特点及诊疗规律,明确随访时间、频次、内容和形式等,医务人员建立随访档案,及时掌握出院患者病情,并提供指导和帮助。

  结束语:整合医疗资源,让群众看病更舒心;提升服务能力,让群众看病更省心;拓展医疗服务,让群众看病更暖心……这是市卫生健康委为改善群众就医感受亮出的一系列实招。未来,我市各医疗机构将继续聚焦细节,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让优质医疗服务变得触手可及。( 来源:渭南日报 记者 王小丽 惠晓翠 通讯员 李伟 梁健)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