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支付,哪些省市获益最多?

刘晓博说财经 2023-05-04 19:49:08

原创 刘晓博

近日,财政部在官网公布了2022年各省市获得转移支付的具体数据,以及2023年转移支付的预算。

或许有读者是第一次听说“转移支付”这个概念。

所谓“转移支付”,是我们这种人口、经济要素分布不均衡国家财政的基本模式。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就出现了。它的实质是,把富裕地区的财政收入调拨给落后地区,支持它们的发展。

把甲的钱拿给乙花,还要避免贡献者“感觉不好”,怎样操作很重要。现行的办法是:“排排坐、分果果”,大家都有份,都获得转移支付。

能这样做的奥秘是,在财政的初级分配时,中央多拿走一些钱。比如2022年,全国一般预算收入20.37万亿,中央拿走了9.49万亿,占比46.6%,地方政府收入10.88万亿,占比53.4%。支出一共是26.06万亿,其中中央占比13.6%,地方占比86.4%。

可以看出,我们财政的玩法是:中央拿走46.6%的收入,但花费只占13.6%,其他的钱通过各种类型的转移支付,返还给了地方。只是富裕地区多拿走一些,少返还一些;落后地区少拿走一些,多返还一些。

通过收钱、分钱,强化了中央权威、实现了全国一盘棋,还有利于落实国家战略。

2022年,中央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总额达到了9.7万亿,今年将突破10万亿。

搞懂了这一点,你就会知道,没有一个城市可以真正实现“财政100%自给”,名义上,都需要中央的帮助。

比如2022年深圳仅在“一般预算收入”科目下,就实现了11074.8亿元的收入,但大部分上交中央,自己只留下了4012.3亿元。随后中央通过转移支付,发给深圳392.2亿元。

上缴7063亿,获得392.2亿返还,这是深圳的情况,上海也大致如此。至于经济落后地区,则是上交的少、返还的多。比如四川、河南、重庆等。

下图是内地31个省市区、新疆建设兵团、5个计划单列市获得的转移支付金额: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把深圳、青岛、大连、宁波、厦门5个城市单列?

因为它们是计划单列市,在经济管辖权上,这5个城市(包含新疆建设兵团)跟所在的省(区)平级,或者说它们是经济上的直辖市。

比如济南要发地方债,需要报山东省审批、到国家发改委报备;而青岛可以自行决定发行地方债(也需要到国家发改委报备),不经过山东省审批。

四川获得的转移支付最多,接近6500亿元;河南第二,获得了5638亿元。湖南、云南、湖北、河北、黑龙江、安徽获得的转移支付,都超过了4000亿元。

上图是“四川省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里披露的数据。2022年,四川全省一般预算收入4882.2亿元,但支出是11914.7亿元,差额主要靠中央转移支付来覆盖。

不过四川一年产生的一般预算收入肯定是超过4882.2亿元的,它在获得中央转移支付之前,也是先上交中央一部分。只不过,四川获得的中央转移支付远大于上缴的那部分。

有数据显示,2021年四川获得的中央转移支付扣除自己的上缴,是2515亿元。如果这个数据准确,就意味着,四川花掉了全部挣的钱,又让中央补贴了2515亿元。

对中央财政真正“净贡献”的省市,只有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天津、福建8个(含其中的计划单列市)。

从上图大致可以推算出,广东每年对中央1万亿净贡献中,大约有6600亿是深圳贡献的。深圳虽然很少给广东交税,但代表广东承担了对中央财政的责任,并通过转移支付帮扶了全国。

下面看一下,各地人均获得的转移支付金额。

西藏名列第一,达到了每人每年68672元;其次是新疆建设兵团,平均每人每年获得转移支付31435元;第三是青海,人均每年27017元。

人均获得转移支付超过1万元的省市区还有:宁夏、新疆、内蒙、黑龙江、甘肃、吉林、海南等。

人均获得转移支付最少的,是宁波、广东、深圳、厦门、浙江、青岛、江苏、山东、大连、福建、上海。这些都是财政净贡献区域。

北京是首都,财政上要保障首都功能,获得的人均转移支付超过了其他发达地区,也超过了直辖市重庆。

财政部还公布了2023年分省转移支付的预算,其中有1.4万亿保留机动,尚未分配到各地。所以看起来,各地2023年的预算数低于2022年的执行数。保留机动,是为了防备异常情况(比如天灾)的发生。

0 阅读:51
刘晓博说财经

刘晓博说财经

原创的财经评论,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度的市场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