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院子一角,几个老兵正在唠嗑。“你们知不知道,当年抗日战争的时候,国民党的那些杂牌军里面也有分等级呢?”老李一边抽着旱烟,一边问道。
这一下可把旁边几个年轻人听得好奇了,一堆问题扔了过去:“啥意思啊?
国共两党不是合作抗日的吗?还能有这种事?”
杂牌军中的派系组成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内部的派系非常复杂,中央军和地方军的矛盾尤为突出。
中央军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拥有最好的装备和资源,而所谓的杂牌军则是各地方势力控制的军队。
这些地方军有的来自广西、有的来自福建,还有的来自四川、云南等地。
各个地方军之间也分出三六九等,有的能拿到不错的补给,而有的则只能靠自力更生。
“杂牌军,其实是个大杂烩,各地军队啥样的都有。”老李丢下烟蒂,又开始讲述这些杂牌军的故事,他说得入神,听的人也渐渐明白了些。
李宗仁与桂系军队的特殊地位李宗仁领导下的桂军,在这些杂牌军中独树一帜。
虽然李宗仁不承认桂军是杂牌军,但在国民党内部桂军的确是个特殊存在。
李宗仁很有策略,他不仅在地盘上管理广西很有一套,还能很好地利用自己在中央中的势力。
桂系的另一个巨头白崇禧是军训部长,黄昭竤是浙江省主席,有这样的靠山,桂军的补给问题就变得不是难题。
李宗仁还搞了精兵政策,不追求数量,而是提高军队素质。
最神奇的是,他居然凑资金组建了一支广西空军。
要知道,当别的地方军连基本的武器装备都缺的时候,桂军已经有自己的战机了。
其他地方军:闽军与黔军的生存策略相比之下,福建的闽军就没那么幸运了。
陈仪领导的闽军虽然也是杂牌军,但因为陈仪和蒋介石是老乡,待遇也还算过得去,至少不会被克扣军饷。
老李说,陈仪为了让自己的部队自在点儿,还得讨好蒋介石,这样武器和粮草还不会太缺。
而像黔军、湘军这些地方军就没那么好运了。
这些地方军不仅装备差,补给少,还经常被强行裁撤。
老李回忆起庞炳勋带领的部队,他在台儿庄战役做出不小功劳,可是蒋介石却让他裁撤一个团。
这操作把老李气得不行,“立了大功,还要被裁人,这不是逼人走投无路么?”他说。
蒋介石的“借刀杀人”策略讲到这里,老李特意强调了一个关键点——蒋介石采取的“借刀杀人”策略。
为了减少地方军的势力,蒋介石让这些杂牌军和日本人拼消耗。
表面上是合作抗日,实际上是让杂牌军顶在第一线,自己手下的中央军却留在后方。
许多地方军不堪重压,甚至有的转投日军。
比如庞炳勋和孙殿英,他们后来干脆投靠了日本人。
这不是怕死,是无奈啊!
老李感叹道:“当时有多少杂牌军,就是被逼到绝路,才走上投敌的路。”
杂牌军与中央军的内部矛盾不断内部的矛盾不仅是杂牌军和中央军之间的,还有杂牌军内部自己也不和谐。
由于这些地方军时常被克扣补给,他们只能通过贿赂来解决问题。
比如鄂军的许源泉,他为了部队能活下去,特意贿赂了在中央有职务的湖北老乡何成睿。
后者不报坏消息,想办法送物资,这才保住了鄂军基本的生存。
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国民党内部的腐败愈演愈烈。
老李说:“中央军想裁杂牌军,杂牌军为了生存就贿赂中央官员,这么一来,你说腐败能不多么?”
结尾:听完这些故事,年轻人们感慨万分。
原来,抗战中不仅有正面战场的激烈,还有这些不为人知的内部分歧与斗争。
老李缓缓地说道:“战争,不只是打仗,还牵扯到太多的人和事。”听者也逐渐明白了,一个军队强大,不仅在于战斗力,更在于内部的团结和诚信。
看似简单的抗日战争,背后却有着如此复杂和深刻的故事。
或许,这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让每一个故事都饱含人性的光辉和阴影,也给我们今天的生活以新的思考和启示。
我们应当珍视和平年代,并从历史中学会团结和自强,这样才能不负前人浴血奋战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