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冬季掉膘,盐砖悬挂定位,牧场迁移期,补盐时段固定

小冰养殖 2025-02-19 16:01:39

牦牛,在高原地区那可是非常重要的畜牧品种呢。牦牛适应高寒的环境,身上有着厚厚的毛,能抵御寒冷的天气。它的肉呢,在当地可是很有特色,是很多传统美食的原料,牦牛奶又香又浓,很有营养。牦牛还挺强壮的,力气也大,能帮助人们干不少力气活。牦牛的生长周期可不短,一般养个三年左右才能出栏。

今天咱们就说说牦牛冬季掉膘的事儿。在咱们的印象里,牦牛在高原地区生存,它们对寒冷的气候适应得挺好的。可是到了冬天,牦牛掉膘还真是让人头疼的事儿。为啥呢?这得从牦牛养殖的场景说起。很多牦牛是散养在高寒的牧场的。在冬季,天气特别寒冷,草原上的草也长得不咋好,营养不够了。就像我一个网友分享过的,他在青海有个远房亲戚家养牦牛,每年冬天看到牦牛的膘都掉了不少。他亲戚说啊,这牦牛冬天吃的东西少了,体重自然就下来了。

牦牛冬季掉膘这事儿,还受到地域地貌的影响。在青藏高原上的牦牛养殖,地形起伏很大,牦牛有时候找食儿都费劲。而且高原的环境比较封闭,营养的来源不像平原地区那么多。这种地域的环境特点,让牦牛在冬季掉膘成了个普遍的情况。而且啊,牦牛是一种很重感情的家畜,在牦牛群体里,如果有牦牛生病了或者掉膘严重了,其他牦牛会有反应,这样也会影响整个群体的生长状态。比如说,在云南的迪庆,那里也是牦牛主要的养殖地区,我听说有个养殖户发现,他家牦牛群里的一头牦牛因为受伤掉膘,结果周围的牦牛都有点情绪低落,整体的食欲都不如以前了。

牧场迁移期和牦牛掉膘也有关系。牦牛养殖很多时候都是随着牧场的迁移变化的。一般来说,牧场迁移的时间是根据季节和牧场的牧草生长情况来定的。比如在西藏的一些地区,一年可能会迁移三次牧场,3月到5月是一次,6月到9月是一次,10月到次年2月又是一次。在冬季牧场迁移的过程中,牦牛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道路,这也让牦牛消耗很多能量,体重就不由自主地降下来了。

那对于牦牛冬季掉膘,我们有哪些应对的办法呢?这时候盐砖悬挂就很关键了。盐砖对牦牛来说就像是能量补充站。在牦牛养殖场里,悬挂盐砖能吸引牦牛主动去舔舐。盐砖里面有各种矿物质,像钙、磷这些元素,虽然量不多,但是能够增强牦牛的体质,帮助牦牛在恶劣的环境下更好地生存。我在网上看到甘肃的甘南玛曲有个牦牛养殖户分享,他从3年前就开始在牦牛养殖场悬挂盐砖了。在冬季,他发现牦牛舔盐砖的频率特别高,而且通过对比,有盐砖吃的地方的牦牛掉膘的程度比没有盐砖的地方的牦牛要轻很多。而且盐砖悬挂要有个定位,不能随便挂,不然牦牛不好找也不方便舔舐。

在牦牛冬季的饮食方面,牧草的选择也很有讲究。有些冷门的绿色的牧草品种,比如紫羊茅,它比较耐寒,在寒冷的冬季还能给牦牛提供一些营养。和甜高粱这种常见的优质牧草比起来,紫羊茅虽然产量没有那么高,但是在冬季它的适应能力很强。还有羊茅属的其他品种,像羊茅,它的水分利用率比较高,对于在干燥寒冷的高原环境里的牦牛来说,也是很不错的选择。还有冷地早熟禾,虽然产量不高,但是很适合在高海拔地区,它的营养比较全面,富含多种维生素。这些冷门的绿植牧草如果和常见的牧草搭配着给牦牛吃的话,在冬季能让牦牛的膘更保住。

牦牛在冬季还会面临疾病的风险,而且冬季掉膘也容易诱发一些疾病。比如说在内蒙古有养殖牦牛的,因为内蒙古冬季比较干冷,有养殖户发现牦牛容易得呼吸道感染,而且因为掉膘的原因,一旦得了病就不容易好,死亡率也比较高。所以说预防疾病也是防止牦牛冬季掉膘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冬季养殖牦牛,要加强日常的巡查,看看牦牛有没有异常的行为或者症状。及时给牦牛做一些驱虫,保持牦牛养殖场的卫生环境等等。

牧场迁移期的管理对牦牛的膘情也很重要。就像我刚刚说的牧场迁移一般是一年三次。在从夏季牧场迁移到秋季牧场的时候,大家觉得秋天草不是也很丰富吗,但是这个时候也需要注意。因为牦牛习惯了一个牧场的草生长情况,突然到了新的牧场,它的肠胃要适应新的草料,这个过程中牦牛很可能会掉膘。我听说过四川的一个牦牛养殖案例,那里的秋季牧场和夏季牧场地形不一样,夏季牧场比较平缓,而秋季牧场有一点点坡地。有养殖户在这个季节迁移牧场的时候,发现牦牛的膘掉得厉害,就是因为牦牛不适应新牧场的地形和牧草。

那补盐的时段也得固定。固定的时间能让牦牛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就像我们人类每天三餐定时吃一样。一般来说,每年的冬季可以从11月开始,每月给牦牛固定三次补盐的时间,每次补盐的量也要根据自己的牦牛的数量和年龄分布来合理安排。在新疆的阿勒泰地区,那里的牧民就有给牦牛补盐的传统,而且他们也会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牧草的生长情况调整补盐的量和时段。他们发现按照固定的时段补盐,牦牛的身体更好,掉膘的情况也会减少。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牦牛和牦牛的亚种在养殖上的一些差异。比如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九龙牦牛体型比较强壮,在寒冷干燥的冬季,它更能适应低温环境,它的掉膘速度可能比麦洼牦牛要慢一些。麦洼牦牛它比较适合在气候稍微温和一些的牦牛养殖区,麦洼牦牛在冬季的时候如果养殖环境温度过低,它的掉膘速度就会加快。而且这两种牦牛在食性上也有差异,九龙牦牛比较能吃干草,而麦洼牦牛相对更喜欢吃新鲜的牧草,在冬季新鲜牧草少的情况下,麦洼牦牛的膘可能就更容易掉。

在牦牛的养殖场景里,不管是散养还是集中养殖,冬季掉膘都是个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散养牦牛,养殖户要更加注意牦牛冬季的活动区域有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水源。我在青海的草原上看到,有些散养的牦牛冬季的活动范围很大,但是可吃的牧草稀疏,牦牛为了寻找食物就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膘就掉了。要是集中养殖牦牛呢,养殖场的规划和饲料的管理就很重要。比如在甘肃的部分牦牛养殖场,他们集中养殖牦牛,刚开始没有规划好饲料的储存和分配,在冬季的时候牦牛没吃够,掉膘严重,后来重新规划了,牦牛的膘情就好多了。

牦牛在寒冷的冬季,它的心里状态也会影响它的膘情。就像我们人一样,如果心情不好,胃口也不好。牦牛是群居性的动物,如果群体里有牦牛打架,或者有牦牛被欺负,被欺负的牦牛就会很紧张,食欲也会下降,这样就会掉膘。在我了解到的西藏的一个牦牛养殖户的情况,他的牦牛群里有一头年轻牦牛老是欺负一群小牦牛,结果小牦牛们都很紧张,膘都掉了不少,后来把那头年轻牦牛隔离了,牦牛们的膘情才慢慢恢复。

牦牛冬季掉膘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各种各样的因素。从牦牛的品种特性,到养殖的场景,再到季节和地域的特点,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我们也要像照顾自己的宝贝孩子一样照顾牦牛,才能让它们在冬季也保持好的膘情。那大家说,如果要把牦牛养殖到南方一些温热潮湿的地区,我们又该做哪些改变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