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云南省的西南部的深山之中,存在着一个和外界交流甚少的神秘民族。
也正是因为他们与外界近乎隔绝的状态,让现在的我们得以了解到一个古老民族流传至今的神秘习俗。
根据相关记载,该族内的少女在年满12周岁后将会接受一项仪式,在仪式进行期间她们必须忍受长时间的痛苦。
这一仪式对于被称为“太古之民”的他们来说十分重要,事关他们特有的文化和信仰的传承。
那么此项神秘的习俗具体内容是什么?又为何能在外界激起强烈的震撼呢?
一、神秘的民族
在我国的西南边陲腹地,在独龙江流经的贡山山脉之中,正是被史书称之为“太古之民”的独龙族聚居地。
相信大家对于他们的民族名称感到十分好奇,那我们就先从名称的来源说起吧!
关于该族的最早历史记录是在《大元一统志》中,文中将他们称为“撬”,明清时期称呼该族为“俅”或“曲”,这时的他们因为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关于自己民族的名称完全是靠外界定义的。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对于少数民族的调查之中,发现了藏在深山腹地中的该族部落。
在周总理的关怀下,他们终于有机会遵循本民族的意愿,选了“独龙族”作为自己民族的名称。
由于他们所居住的独龙江乡为高山所环绕,所以当地人想要外出十分困难。
首先要长途跋涉八十多公里抵达贡山县城,从这里中转才能到其他城市。
而到到贡山县城的路不仅崎岖难行,还因为有不少原始森林而充满危险。
正是这样充满原始自然的生活环境之中,让他们普遍保留着最为古老的信仰。
他们坚持万物皆有灵的传统观念,他们信奉鬼魂为神灵,认为人的祸兮旦福全部都是由鬼魂主宰的。
因此该族人十分重视祭祀活动,族内不论大事小事都依靠占卜、祭祀来决定,如今他们族内依然保留着每年的祭祀节日“卡雀哇”。
在这个最为隆重的节日当天,需要一位双亲健在的年轻男子用竹矛剽牛,所有族人都聚成一圈,用敲锣打鼓和挥刀舞来给剽牛者壮声势,帮助他完成这个重要的祭祀活动。
如果有好奇的旅人闯入这片“世外桃源”,那么他将得到独龙族人的热情款待。
因为在他们的传统观念中,在危险的天黑之时一定要留客人住宿,就算是素不相识的路人也应当得到这样的款待,否则将会被族人所耻笑。
而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是,他们族内依然流传着母系社会的风俗,具体体现在每个家庭中劳动成果的分配都是由最年长的主妇来主持。
正是因为女性在该族中的重要地位,所以族内流传着一个神秘的习俗,每个年满12周岁的少女都必须要经历一场十分痛苦的仪式。
二、独特的习俗
这个仪式被称为纹面,这个仪式的含义便是象征着少女成年,相当于一场独特的成年礼,这是她们婚前必须要完成的重要仪式。
纹面的过程一定是由经验丰富的年长主妇来主导的,她们会提前准备好细长的竹签以及锅底灰,在占卜出的吉日进行这个仪式。
少女需要提前洗净面部,然后任由数名年长主妇使用细竹签沾上锅灰,在她的脸上画出繁复花纹。
等花纹画好了后,由专门的手艺人使用竹针沿着勾勒好的线条,一点点将花纹刺入少女的面颊之中。
这并不是一气呵成的简单仪式,而是至少要花费十多天时间的繁杂项目。
每在面颊上刺入一针,就需要有人在上面敷上一层锅灰,这样才能让锅灰渗入创口之中,达到染色的效果。
在纹面完成后的三四日,少女的面部伤口会逐渐结痂。
从此之后永久的青紫色印记将伴随少女度过一生,这便是独龙族老一辈女性脸上特有的纹面。
学界有观点认为,这样的纹面习俗很有可能是用于祭祀辟邪。
由于该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所以会将古老的祭祀语言通过这样的方式流传下来。
但正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是否和他们的神话信仰相关,现在已经无法进行考证了。
除此以外,学界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样的纹面习俗很可能是一种自救的手段,这要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说起了。
由于他们所处的地方是个少数民族较多的区域,所以在过去的数百年间,常常会受到藏族以及傈僳族的侵扰。
尤其是藏族很早就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常常会侵入独龙族的聚集地,抢掠其中的青年男女充作奴隶。
至今这里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一个叫做察瓦龙的藏族土司,十分贪财好色,每年不但要求他们进攻各种奇珍财宝,还常常掳掠年轻女子充作农奴。
根据晚清时期所著的《怒俅边隘详情》中介绍:“上江女子,头面鼻梁两颧上下唇均刺花纹,取青草汁和锅烟揉擦入皮肉成黑蓝色,洗之不去。”
所以有观点认为,当时的独龙族女性为了不受外族凌辱,才使得“纹面女”的习俗兴盛起来,是想要使用这种消极的办法来自保。
但不论这个习俗的由来到底是哪个,如今这个“纹面”的习俗已经被取消,只有从寥寥几个年迈的老人面上,才能一窥那段被尘封起来的历史印记。
三、如今的现状
现在的独龙江乡已经今非昔比,曾经偏居于山坳之中的闭塞之地,如今已经成了第一批摘掉“贫困”帽子的模范乡村,被评为全国“森林文化小镇”。
能做到这一点十分不容易,正如我们上文所提到的那样,他们独龙江乡的交通环境十分恶劣,在我们解放初期,想要从独龙江乡政府走到贡山县,徒步要走8天的时间。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1964年一条国防人马驿道建成了。
而这将此前的8天路程缩短到了3天,物资的运输以及外出的方式也从徒步攀登转变为人背马驮的方式。
虽然这在独龙族人看来已经完成了很大的突破,但放在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的外界来看,这个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必须要想办法带着他们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才可以。
1999年,独龙江乡公路正式建成通车,这条公路的开通终结他们不通公路的历史。
从此想要走出这片大山只需要6个小时的车程便可以达成。
但是由于他们极为特殊的自然环境,每年的冬季都会面临大雪封山的情况,而这就导致一年中至少有半年的时间无法通过该条公路进出。
想要发展起当地的经济,只有彻底解决这里的交通问题,才能真正实现。
在独龙江乡群众们的期盼中,2014年4月的时候,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全线贯通。
而这条公路的建成使得当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迎来了又一次历史性大解放,迈上了与全国一道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从2012年开始,独龙江乡便逐渐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林下产业与旅游耶相结合的产业,通过自身的地理和历史优势,来推动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林下产业领域,草果、重楼、灵芝、羊肚菌、白芨等品类培养种植的成果斐然。
凭借当地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加之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与管理,才使这些林下作物得以成功培育发展。
与此同时,凭借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想要来到这片具有原生态特色的地区,体验不一样的民族风情,这也让当地的旅游业得以蓬勃发展。
最值得夸赞的是,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当地不但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甚至还给各地探索出了一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道路。
作为“三江并流”自然环境关键保护区,他们并没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反而更好的保护起了他们的自然资源,如今该乡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水质达标率为100%!
独龙江乡成功探索出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脱贫”的创新路径。
这一模式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理念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成功范例。
2023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7424元,家家户户的住房已经不再是曾经漏风漏雨的茅草屋,而是坚固安全的砖砌房,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如今全乡已经覆盖了4G和5G网络,这也进一步拉近了与外部世界的距离,让大家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各地的风俗和民情。
与过去相比,这里真正实现了脱胎换骨质的飞跃,曾经为了躲避外界侵扰而不得不隐匿在神山之中的日子已经过去,“纹面女”的习俗也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而消失。
对于这个仅有数千人的民族来说,这样的改变无疑是“一跨千年”的历史性蝶变。
希望未来他们既能享受现代化带来的便利,也能延续他们自己独特而神秘的文化传承!
结语
虽然纹面这个习俗如今已经消失,但是与之相关的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存在,这些都是他们独有的文化结晶。
希望日后他们能更好的发扬和传承自己的习俗和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真实的独龙族!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资料:
《脱贫答案在峡谷回荡——中国独龙江为世界贡献可持续发展样本》 参考消息2024-04-26 10:1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7361852562280868&wfr=spider&for=pc
《云新闻观察|这块碑,昭示了什么?》云南日报2024-10-12 10:4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2674281154025665&wfr=spider&for=pc
《文化地理视角中的独龙族发展印记》中国社会科学网2024-06-25 14:39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2814190208335403&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