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提干失败后调到基层,没想到和举报我的指导员分在一个车间

铁血青春 2024-12-19 09:16:20

我叫萧正阳,1961年出生于江苏苏州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1977年高考恢复后的第二年,我参加高考,但成绩差了几分。

怀着报效祖国的热血,我在1978年12月参军入伍,被分配到南京军区装甲第X师。

入伍第二年,因表现突出,我被选送到装甲兵技术学校学习。1982年毕业后,回到部队任装甲连技术助理员。1983年,经过层层选拔,我光荣入党

1985年底,

我被分配到省属军工企业华东机械厂,任技术科技术员。我的直属领导是技术科副科长刘向东,也是位转业军人,比我早来两年。

刘向东在部队是装甲营的技术主管,专业能力出众。初来时,他对我多有指点,帮我快速适应了企业工作。

但随着我的业务能力逐渐提升,得到厂领导赏识,他对我的态度悄然改变。

1987年,厂里承接了一个重要项目。

项目组组长竞争中,我和刘向东都在候选名单上。就在评选前夕,一份关于我在部队期间"技术失误致事故"的举报材料出现在厂党委办公室。

材料称,1984年我在部队时,一次夜间演练中错误操作导致装甲车受损。这件事我记得很清楚——那次是刘向东所在营的装甲车发生故障,我临时支援维修。

故障源于零件老化,与操作无关。但材料将责任完全归咎于我,显然是有意歪曲。

更让我震惊的是,这些内部细节,除了当时在场的几个人,外人不可能知道。我隐约猜到是谁在背后操作,但没有证据。

项目组长的位置最终给了刘向东。我强忍屈辱,专注于技术钻研。半年后,项目进入关键阶段,一个核心零件的加工出现难题。刘向东反复尝试都未能解决。

就在项目进度严重滞后时,我想起了在部队时一位老技师教的特殊工艺。经过几天攻关,成功解决了技术难题。这一方案不仅挽救了项目,还为厂里节省了大量成本。

表彰会上,当厂长要为我颁奖时,刘向东突然站起来:"萧正阳同志,1984年11月15日,你还记得吗?"

会场一片寂静。我明白他要引爆那个往事了。

"记得。那晚暴雨,你们营的T-62战车熄火抛锚,是我冒雨前去支援。"我平静地说,"车载电瓶的线路腐蚀断裂,而不是操作失误。当时的故障报告,在你的抽屉里吧?"

刘向东脸色煞白。原来,我早就发现了他当年私自更改故障报告的事实。只是念在军人情谊,一直没有点破。

会后,他主动找我谈心。

原来,他在部队时,因为那次事故,免去了营技术主管职务。转业后,一直活在阴影中,怕我到了更高位置后清算于他。

"向东兄,咱们都是军人,何必做这种事?"我说,"要比,就比谁为国家做得更多。"

此后,我们都放下了过往。刘向东主动澄清了举报之事,并在技术革新上与我通力合作。

到1990年,华东机械厂在军品制造领域已跻身全国前列。

如今,我的办公室里挂着两件军装。一件是我的,一件是刘向东临终前送给我的。

他说:"正阳,这些年都是我太钻牛角尖了。军人重情义,你做到了,我却辜负了。"

两件老军装见证了我们从对立到和解的过程。它们提醒着我:军人的品格不该被利益熏染,军人的胸怀更应该装得下是非成败。

在如今的岗位上,每当看到年轻的转业军人报到,我就会请他们摸摸这两件军装。

不是为了炫耀宽容,而是告诉他们:军装虽然脱下了,但军人的气节与胸怀永远不能丢。

人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关键是如何在逆境中守住本心,在名利场上不忘初心。

正如那两件旧军装,虽已褪色,却永远挺括。

1 阅读:265
铁血青春

铁血青春

回忆往事,抒写当前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