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知青往事(连载一百二十六)~百感交集忆当年

晓峰爱思考 2024-03-07 10:52:32

百感交集忆当年

初到兵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荒芜,除了连片的白桦林外,便是无处不在的蚊子、小咬、瞎虻。北大荒以它粗狂而野味十足的面孔迎接我们的到来。

到达连队时,已是掌灯时分,到处是漆黑一片,没有电灯,有的只是到处晃动的马灯,在这样的夜晚,更显得令人恐怖。随便的放下行李,来不及洗漱便匆匆倒下坠入梦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晨起来,外面薄雾弥漫,似一片望不到头的轻纱,漂浮在田头、树林和营房之间,恰似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山水,令人痴迷、陶醉,美不胜收。一眼望去,连接天边的荒原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草丛中,各种各样的小鸟争相啼鸣,此起彼伏,仿佛演奏着一曲动人的交响曲。太阳慢慢地从地平线上升起,给寒凉的清晨带来些许的暖意,一天不知不觉地开始了;艰苦繁重的农田劳作也从这充满诗意的虚幻美景中悄悄靠近,而我们这批刚从秀美的江南杭州到来的年轻人却浑然不知。列队出工下工,数年艰苦的边疆生活,就此拉开了序幕。

我们连是个知青聚集的连队。在我们到达之前,连里已先后有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齐齐哈尔五个城市的知青了,我们只是最后的一批而已。

由于来自全国各地,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习惯和方言,知青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生活和日常相处之间难免有些分歧;但因为都是上山下乡的知青,有着相同的命运和遭遇,总的来讲还是相处得不错。到了夜晚,油灯下,叙说着各自的成长经历、所见所闻和趣事。漫长的集体劳作,知青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碰到困难相互帮助、支持,有的还因此产生了感情,成为相伴一生的伴侣,有的成为了一生相思相念的朋友和兄弟。

知青之间感情和友谊,是其他任何情感所不能比拟的,共同的生活经历在知青相互之间留下深刻的印象。历经40多年时空流逝,却没有丝毫的减弱和淡忘。我常常想:优越富足的生活,只能留下短暂的享受,而艰苦的生活和经历,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留下的却是终身享受不尽的精神财富,成为我们这一代人一生之中面对各种磨难和挑战时,从容面对的力量和动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云山的那几年中,春耕、夏锄、麦收和冬季的排水大战,哪一次不是浸泡着我们的血和汗。双手磨起了血泡,腰背弯成了一张拉满的弓。抬眼望去,虽劳作大半天,全身几乎散了架,精疲力竭,然而依然望不到地头这个终点。那长长的几条垄啊! 就像那漫长的马拉松,挑战着年青人身体的极限。像这种马拉松式的农田劳作,不像马拉松那样几年一届,而是我们每天必须面对的。

除了艰苦的劳作之外,生活上的艰苦也是现在人无法想象的。一年四季几乎没有什么吃的,食堂里每天都是充满碱味的花卷和馒头。萝卜、土豆、大白菜周而复始出现在餐桌上。到了开春之际,新菜还没有上来,菜窖里的萝卜白菜早已吃完,只能喝些酱油汤和白开水就馒头了。

终于盼来了知青返城的喜讯。随着一批有门路和符合条件的知青先后返回各自所在的城市,剩下的归心似箭,盼望着能早些返回家乡。我是通过曲线返城的。当初由萧山县公安局开具准迁证把户口迁回浙江萧山义盛公社,卖掉了家中的自行车,勉强凑齐了来回的路费,返回云山。由陈字盛指导员帮助在团部办好了手续。由于连里留下的知青已经不多了,指导员问我:“小陈,能否留下干完中耕再走?”我立刻答应了。大约干了两个月左右,怀着复杂的心情,告别3连。

图片来源于网络

黑龙江建设兵团的生活经历转瞬过去50多年了,我也从年轻力壮的少年步入老年。回首在云山的那段充满艰辛的生活,感慨颇多。3连的生活,给我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记。我怀念那段生活,怀念那山,那水,怀念连里的那些老职工,怀念那些同甘共苦的知青们。无论他们今天生活在哪里,生活的怎么样。我更怀念那些早逝的年青生命,他们是:上海知青陈宗存,杭州知青李德贵、谢杏妹。愿他们在天堂一切安好!

0 阅读:23
晓峰爱思考

晓峰爱思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