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车企销量点评:比亚迪领跑,传统合资承压,新能源分化加剧

汽車之訊 2025-02-18 21:04:42

  2025年1月,中国汽车市场迎来新年首月销量数据的发布。从盖世汽车整理的数据来看,市场整体呈现“两极分化”特征:头部自主品牌凭借新能源优势实现同比高增长,而部分传统合资品牌则陷入销量下滑困境。与此同时,季节性因素和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多数车企环比表现疲软。

  整体市场:自主品牌强势崛起,合资品牌份额收缩

  从销量绝对值看,比亚迪以30.05万辆的销量蝉联冠军,同比增长49.16%,环比虽因年末冲量后回落41.62%,但仍显著高于第二名的吉利(26.67万辆)和第三名长安(27.57万辆)。比亚迪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其新能源产品矩阵覆盖全价格带,叠加技术迭代和海外市场拓展,成为其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相比之下,合资品牌普遍承压。上汽大众、广汽本田、东风日产等主流合资品牌同比跌幅均超20%。其中,广汽本田销量仅1.51万辆,同比下滑57.14%,创历史新低;东风本田更是暴跌69.3%,反映出日系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中的被动局面。合资品牌市场份额的持续萎缩,与其新能源产品竞争力不足、品牌溢价能力下降密切相关。

  自主阵营:新能源赛道强者恒强,内部竞争加剧

  自主品牌中,比亚迪、吉利、长安形成“三强鼎立”格局,但增长路径各异。其中比亚迪1月销量同比大增49.16%,其主力车型如秦PLUS、海豚系列持续热销,高端品牌腾势、仰望的交付量也稳步攀升。不过,其环比下滑41.62%,主要因2024年12月冲量透支需求,属正常回调。

  而吉利汽车则以26.67万辆的销量实现25%的同比增长,领克品牌同比微增7%,极氪销量虽环比下滑56.08%,但同比降幅仅5%,表现优于多数新势力。吉利在混动和纯电领域的双线布局逐步显效。

  长安汽车整体销量微降1.66%,但自主板块(长安自主)表现稳健,同比增长21.16%,CS系列和深蓝新能源车型贡献显著。然而,合资板块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分别下滑16.44%、28.28%,拖累整体表现。

  同样相比之下,新势力阵营分化明显,广汽埃安1月销量仅7965辆,同比下滑27.62%,环比暴跌88.23%,与其产品更新节奏缓慢有关;智己汽车销量2800辆,同比腰斩;岚图汽车则逆势增长13.7%,成为少数亮点。

  合资品牌:日系“失速”,美系艰难求生

  日系品牌在1月遭遇“滑铁卢”,“两田”销量崩盘: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合计销量不足3.5万辆,同比跌幅均超50%。广汽丰田虽同比增长11.7%,但环比下滑26.09%,增长势头未能延续。日产颓势难挽,东风日产销量4.74万辆,同比下滑37.3%,轩逸、天籁等燃油车销量萎缩,而纯电车型Ariya市场反响平平。

  美系品牌同样艰难:上汽通用销量3.36万辆,同比下滑6.55%;长安福特销量1.75万辆,同比降16.44%。通用汽车近期宣布加快电动化步伐,但其奥特能平台车型在华落地缓慢,短期内难以扭转颓势。德系品牌相对稳健:上汽大众销量7.52万辆,虽同比降20.94%,但ID.系列电动车占比提升至30%,转型效果初显。

  二线品牌:新能源与燃油车冰火两重天

  奇瑞集团销量22.43万辆,同比增长10.3%,捷途品牌贡献突出(同比增35.4%)。但其新能源品牌ICAR销量仅7853辆,环比下滑24.05%,显示其电动化进程仍需加速。长城汽车销量8.09万辆,同比降22.2%。哈弗、坦克等燃油车型需求疲软,欧拉品牌同比暴跌63.46%,仅WEY品牌因混动车型增长49.42%。上汽通用五菱凭借低价电动车策略,销量同比暴涨120%至7.7万辆,但环比下降57.12%,反映其依赖短期促销的局限性。

  点评:2025年首月车市开局,印证了中国汽车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不可逆趋势。自主品牌的崛起与合资品牌的式微,本质是技术路线与市场响应能力的较量。未来,唯有持续创新、精准把握用户需求的车企,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0 阅读:26
汽車之訊

汽車之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