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纸旧影话九江》系列采撷报刊书籍、档案文件、照片地图等,立足当代视角,通过解读原始史料,多维度地向读者展示九江近代的历史风貌。
本篇资料:
民国二十五年(1936)八月二十日《大公报(上海版)》第十版,《内地城市剪影》专栏,作者不详。背景介绍同前篇。
主标题:控九江门户扼江西咽喉——湖口的杂写(下)
副标题:人民习尚迷信牢不可破 街道年久失修亟应
正文:
【教育】本县教育水准,低落极了,其原因厥为过去政府对之太为疏忽,以致教育经费,异常拮拙,师资深感乏人,全县中学毕业生,男女不上一百人,多入政界。全年县教育经费,有一万一千七百三十四元,区教育经费(由地方自筹)有七千九百二十元,除县教经费有着外,区教育经费,就难以筹措了。
全县共有高级中心小学四所,分设三区和实验区。初级保学将近一百所,中山民众学校三所,也是分设三区。私立初级小学五所,中心小学和民众学校教师最多二人,保学和私立小学一人或二人,惟湖南小学和实验区教师则有五人。教师月薪,中心小学二十五元,保学八到十四元,私立小学二十元,只有中山民校的待遇比较好,月薪有三十馀元,还有不必报销的公费。
城内的中山民校,从今年四月间开办,分成人,儿童,妇女三班,在初开学的时候,学生有一百多人,由每甲派送,到放学的时候,只有少数学生,不但成绩毫无,而且闹得乌烟瘴气。本县的私娼扬妓,皆挂着民众学校的校徽,在街上炫耀着,以“我是X女学生”来号召顾客。
论理讲,民众教育,是普及中国教育的基本,铲除文盲的原动力,若不积极整理,殊与教育前途有碍。闻新任县长王运琴,对下期教育,将力谋改革。
城区现有图书舘一所,规模很小,有《大公报》《申报》及本省各报,共计七份。图书也有几部,在架子上帮场面。儿童图书,可以说是简直没有,每天看书的人,不大拥挤,平均起来,不上二十位。
解读:
教育情况的介绍是《湖口的杂写》下篇中最长的,作者对湖口的教育现状很不满意,并列举了较为详细的统计数据,包括教育经费、学校与教师数量、教师薪金等,故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然而作者声称湖口的教育水准低下,并无说服力。高和低是比较出来的,湖口教育水准低,难道周边的都昌、彭泽水平就高很多吗?仅罗列数据,而无横向、纵向对比,实则毫无意义。
文中提到的“保学”,与1932年起民国政府实施的保甲制度有关,九江是保甲制最早的试点行政区之一,成功后向全国推广。保甲组织的基本工作是实施“管、教、养、卫”,其中“教”包括办理保学,训练壮丁等。简单的理解,保学的规模相当于以前村子里的私塾,负责完成启蒙教育,实施保甲制后由公费承担,所以保学的数量最多,但老师只有一两个,工资待遇最低。
本节中的某一段令人展颜。无论湖口的教育如何低落,起码受教育的女学生很受欢迎。开个玩笑。
正文:
【交通】本县的交通,近来总算发达,陆有景湖、湖马(当)、九湖三大干线,水路有安庆、饶州两汽轮班。安庆班每天一上一下,风雨无阻。饶州班则无一定,每天数次或没有。还有一种独轮车,在乡间很合用,可是城里就不常见。帆船在这里生意很茂盛,因为价廉而又便于载货,轿子已算是落伍了。
解读:
在所谓的民国黄金十年间(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至1937年抗战爆发),中国的改变是很明显的,尤其是在现代化基础建设方面,如交通、通讯等。文中提到是水路汽轮,安庆班的另一个起终点是九江,在湖口停靠。笔者记得有史料记载,当时湖口因风浪较大,并没有码头趸船,安庆班停在石钟山下游的江面上,用小船摆渡。饶州班不清楚。
正文:
【出产】本县农业产品,以棉花、黄豆、稻谷为大宗,其次是油菜籽、芝麻、大小麦、芋头等。棉花每年约值四十万元,菜籽约值十二万元,黄豆约值二十万元。自耕农约占百分之三十,半自耕农约占百分之五十,佃农约占百分之二十。
过去很能自给,若是遇到丰年,还有盈馀,衣服布料,由妇女自纺自织,近年迭受大灾人祸的袭击,衣均惑困难。去年的年成,只有七收,今年的年成,约有十收的希望。尤其是黄豆,可以收到十五成了。
此外湖口豆豉是很驰名的食品,同时也是很漂亮的礼物,过去有许多人特意到湖口来买豆豉赠人。做豆豉的皆是瑞州人,据他们说:“在瑞州做的,不及此地的口味好,这大约与湖水有密切的关系。”鲜鱼也是湖口出产最有名的一种,每年约值万元。
解读:
编者在两年多前查到这篇文章,才搞清楚湖口豆豉的由来,并就此写出《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3月12日 · 湖口豆豉》。湖口豆豉是九江的名优特产,被列入江西省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石钟山”牌湖口豆豉是九江仅有的几个中华老字号之一。
然而现如今关于湖口豆豉的诞生历史,显然是胡编乱造。本篇明确地告诉读者,湖口豆豉在清末民国就已远近闻名,但做豆豉的并不是湖口人,而是瑞州(高安)人。高安人擅做大豆制品,高安腐竹名扬天下,高安的豆豉号称有千年历史。擅做豆豉高安人到了湖口,用当地的湖水做出比高安口味更好的豆豉,编者估猜与本地的富产的黄豆也有关。湖口的黄豆+湖口的湖水+高安人的技术,这才是湖口豆豉的由来。
正文:
【风俗】谈到本县的风俗,可算坏极了,这不能不怪教育低落、文盲太多的原故。人民习尚迷信,有病祷神,不求医药,而乡间蓄辫缠脚的恶习,更牢不可破。早婚尤为盛行,婚丧礼节,概遵古制,而“不重生男重生女”的风气,尤为可恶。
城里的中产阶级,和贫穷人家的女子,往往嫁给语言不通的福建人做太太。一般青年,多不欲向外发展,困守在家,坐吃遗产,而好逸恶劳,爱嫖喜赌的习惯,成为大家的通病。
解读:
全篇对湖口有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只有本乡本土的作者才会这样。副标题为“人民习尚迷信牢不可破”,但全文中提到的迷信也就这么几句。都已是民国二十五年了,乡下还在蓄辫缠脚,这也是教育文化落后之地的必然。
湖口地域狭窄,人口少,但又“控九江门户扼江西咽喉”,有贸易转运的天然优势,其结果就是外地商帮把持本地商业。文中说到湖口“不重生男重生女”,为的就是把女儿嫁给外地商人(福建商帮),或者么,别上校徽在街头揽客……当地男子于是就躺平了,过着好逸恶劳地的日子。
正文:
【街市】城里只有一条两里长的大街,两个热闹的巷子。北门和南门是偏僻而冷清的地方,东门到天后宫,是下街最繁荣的地段。丁公馆到西门,是上街最热闹的地方。回澜门和城隍庙一段,是娼妓活动地点。
街上没有电灯,只有灰白色的汽油灯,使活跃着寻开心的人们,三三五五,像潮水般地推去涌来。街路为两块直麻石所填,其馀都是用乱石砌成的小道,年久失修,零乱不堪,偶一不慎,便有蹩足之苦。前县长王序灏,召集全县团体,发起整理街道,不久即意懒心灰,无形销减,闻新县长拟于农闲之时,征工整理,或者可以成功。
乡间有两大镇,一为第一区的走马乡,那里是改进农村的实验区,为农业中心地点。一为第二区之流澌桥,为商业集中地点,此外都是一些小市镇,不值得介绍。
解读:
编者未曾研究过湖口老地图,对文中提到的街巷情况并不了解。
据湖口县志记载,明嘉靖三十四年冬,湖口新城建成。城自下石钟山至上石钟山的虹桥沿湖垒石厚基,护以外岸,后山随形而筑。新置五门,西南称寅宾门,南称振武门,西北称观澜门,北称通济门,东北称迎春门。嘉靖三十七年,又新增仰宸门和利涉门。咸丰九年(1859)重修新城,改寅宾门为澄清门,改利涉门为回澜门,改观澜门为成德门。
文中提到的回澜门今已不存,或无遗址存留。
乡间的两大镇,走马乡或为今马影镇走马村,流澌桥显然就是流泗镇,湖口第二大镇。流泗古称流澌桥,后名流泗桥。现在看来,民国中期它依然被称为流澌。
湖口县流泗镇流泗桥全景图 摄影:殷美生
正文:
【建设】除了下石山伟大的建设外,在四式方面,要算海军联谊社、天主堂,在中式方面要算圣庙丁公馆、老当铺。公馆与老当铺,均为益阳丁军门义方遗产,仿大观园样式所筑,现在他的孙子,吃食鸦片,把当铺整个卖掉,丁公馆也折得五分六裂,砖售瓦卖。家中古董玩物,全体动员,典尽卖竭,不得不令人想到歌谣中所谓“财主无三代”的话。
【警卫】最近海军陆战队,筹股民众体育场一处,现已勘定地点,定期测量兴工。现在城里的驻兵,有北方炮兵一连、海军陆战队一连、保安团一大队(分二小队驻乡间)三十六旅一连、水陆警察二队,共四十四人。区丁政警共六十八人,海军有楚谦,江犀,江鲲,义胜,仁胜五舰。全县治安,可保无虞。
【运动】运动为一般民众所极不注意,同时也被一般人们所瞧不起,他们以为这是带有危险性的事情,过去政府又不加提倡,以致广袤场址,变为养牛豢马的牧地。
海军联欢社有篮球、排球、网球等场,铁杠、木马、天桥等设备,陆战队有篮球和排球场,中心小学有篮球场,炮兵连有足球场,以上都是民众不能自由进去的,只有湖南小学之小足球场,可以进去玩玩。球队除一班中学生所组织之公馀篮足排网队外,简直找不到第二队。将来体育场工竣以后,民众运动,或者在新县长指导之下,会发达起来。(完)(十三日)
解读:
最后三段不必多解说。文中说到公馆与老当铺,为益阳丁军门义方遗产。益阳丁军门义方即丁义方,湖南益阳人。湘军水师将领,长期与太平军战于长江沿线,攻克九江、建德(今安徽东至县),解都昌、青阳之围。赐号“壮勇巴图鲁”。历官都司、副将至湖口镇总兵。光绪十九年(1893)卒于任上。
丁义方在湖口当了十三年最高军事长官,民脂民膏刮得不少,开当铺,仿大观园建了湖口最豪华的宅院,他死后子孙把家产败个精光,也是活该。
《故纸旧影话九江》系列采撷报刊书籍、档案文件、照片地图等,立足当代视角,通过解读原始史料,多维度地向读者展示九江近代的历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