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成功完成Starship第六次飞行

云海翻腾不息 2024-11-21 10:06:14

时隔37天之后,Starship第六次飞行启动

距离上一次星际飞船发射仅过去了37天,SpaceX就进行了第六次飞行。这次发射将是V1版星际飞船最后一次飞行,公司对飞行剖面图和飞行器本身做了一些最后的修改,以便在切换到 V2 之前收集尽可能多的数据。与之前五次的飞行测试不同,这次发射是在日落前几个小时进行的。一切准备就绪后水喷射系统启动,几秒钟后猛禽发动机点火。Starship随后升空,并很快飞离发射塔。从底部的状态图和随后的地面视角,都能看到助推器上的所有33个猛禽发动机都按预期点火。

成功通过Max Q和热分级

发射1分钟后不久,火箭已经通过了Max Q,这是火箭机械应力达到峰值的时刻。在2分30秒,助推器执行了MECO,大多数发动机关闭。此时,助推器上除中心的三个Raptor发动机外的所有发动机都关闭了。几秒钟后,飞船开始热分级,在仍与助推器相连的情况下,飞船点燃了六台猛禽发动机,然后两级分离,助推器返回发射场,飞船继续加速并上升。

此时,SpaceX仍在尝试机械臂回收

需要注意的事,就在发射后2分40秒左右,SpaceX 官方直播的评论员表示,发射塔准备接住助推器火箭,返回标志设置为True。这表明在此刻,助推器似乎准备再次尝试机械臂回收。

放弃机械臂回收,转为水面溅落

    热分级后,助推器调转方向,13台发动机按预期点火。在3分30秒时,助推器中间一圈发动机关闭,只剩下内侧三台发动机,大约15秒后,最后三台发动机关闭。一切仍按计划进行,与我们在第5次飞行中看到的完全一致,直到4分25秒,SpaceX 呼叫助推器离岸转移,这意味着助推器将前往发射场附近的水域,而不是发射台。

成功完成水面软着陆

    在6分钟时,助推器已经接近水面并迅速减速,从地面拍摄的角度展示了助推器底部在再入过程中受到加热。在6分35秒,助推器开始着陆燃烧,所有13台发动机都点亮,几秒钟后,中环的发动机关闭,只剩下中心的3台发动机支持助推器软着陆。由于助推器离岸边很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与水面接触的全过程。它几乎完全垂直进入水面,然后最终开始翻倒。

入水后助推器爆炸虽然此后SpaceX切换了镜头,但从其他角度的图像显示了助推器倾覆时发生了大规模爆炸,随后火势逐渐熄灭。SpaceX之前指出,在返回并接住超重型助推器之前,需要助推器和塔架上的系统都保持健康,并由任务飞行指挥员发出最后的手动指令。    如果在助推器回燃完成之前没有发出这个指令,或者自动健康检查显示超重型或塔架的情况不可接受,助推器将默认采用溅落墨西哥湾的轨迹。这意味着这一次助推器或塔架出现了问题。

飞船部分成功完成太空点火测试

与此同时,飞船的六台猛禽发动机持续点火直到7分57秒,三台真空猛禽发动机关闭,大约30秒后,中间的3台发动机也关闭,飞船开始了绕地球的长距离滑行阶段。在37分46秒,我们听到了猛禽发动机重新点火的呼叫。随后在天空中出现了一道明亮的光,几秒钟后他们关闭了发动机,完成了发动机太空点火的测试。这在于未来的星际飞船轨道任务中至关重要

Starship的第一个有效载荷:一根香蕉

在飞船滑行期间,Space X展示了Starship的第一个有效载荷,即悬挂在有效载荷舱内的一根香蕉。

大气层再入期间,飞船防护罩表现良好

飞船开始重返大气层后,Starship从几个不同的摄影角度拍摄了飞船襟翼侧的照片,甚至还有猛禽发动机旁边的内部摄像机。此次飞船上的隔热罩并没有像Space X在第五次飞行中看到的那么升级,SpaceX决定加强某些特定的隔热罩区域,他们想确定飞船承受的极限在哪里。在整个过程中,襟翼的位置似乎在前襟翼的尖端处有一点烧穿。但整体状态良好。

飞船以更大迎角减速,成功水面溅落    到1小时2分44秒,星舰的速度迅速减慢,低于每小时1000公里。此时,头部开始向下倾斜。通常到了这个时候,星舰就让机腹水平以减慢速度,但这次飞行,他们想要一个更激进的迎角减速,以便将来能够回收飞船部分。    到1小时5分钟,星舰已经平飞到接近海平面的位置。然后点燃了三个中心猛禽发动机,将飞船船底部摆向另一侧,垂直降落在水中。SpaceX从浮标和单独的角度提供了一些实时外部摄像机。

飞船部分成功溅落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发射前,SpaceX曾表示,一旦飞船的速度低于音速,将以一个激进的迎角飞行,这意味着在最后下降时,机头朝下飞行,而不是通常的腹部朝下飞行。这无疑会考验襟翼保持控制能力的极限,但这也是一次机会,让Space X能够获得真实的飞行数据,了解Starship的极限到底是什么。虽然没有再次看到机械臂回收助推器,但这次飞行Starship的表现绝对非常出色。这也是最后一艘V1版星舰,这意味着下次我们看到Starship飞行时,它将进行大量升级。我们将不得不拭目以待,看看它的进展以及它对航天工业的影响。

0 阅读: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