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教授说,人的一生有很多关卡要过,其中金钱关是很重要的一关。
40岁之前,我与金钱之间的通道都是关闭的。
因为从小没有接受过财商教育,让我觉得“视金钱如粪土”是对金钱最端正的态度。
工作后,在社会上四处碰壁,又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
觉得只有有钱人才最厉害,最想成为一个有钱人,但金钱却始终离我很远。
以前从来没想过,修行三年、学习传统文化一年后,竟然打开了与金钱之间的通道。
1、在现实与理想之间选择理想
有不少人一入社会,就面临着选择现实还是理想的问题。
我前面的10多年选择了现实,为的只是有口饭吃,“读书只为稻梁谋”。
修行两年后终于开始明白,君子忧道不忧贫。
把自己擅长的事做好,找到自己的道,钱自然会来。而不是为了有口饭吃,去做不擅长的事。
当然,也不能在实现理想之前饿肚子。即使选择了理想,前期很长时间内也需要“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数次出入”。
比如杨宁老师曾经靠着半年开诊所的收入(现实),支持着闭关修行的另外半年(理想)。
2、财布施
以前看到朋友圈的各种筹,我都只捐一点点钱。
那时我的想法是:“等我有钱了就多捐点,现在我自己的钱都还不够用呢。”
和朋友一起吃饭、聚会,也唯恐自己会多花钱,会吃亏。
这背后的心理是什么?匮乏感——我穷,我没钱。而且自私。我更需要被帮助,而不是帮助别人。
所以,给自己乱买东西很舍得,为别人付出很抠门。
修行两年,对亲朋好友开始大方起来,感觉自己去哪里都会受到欢迎,因为无论对谁,抱的都是为对方付出的心。
比如这个春节,也给小区的保安、环卫阿姨包了红包,真诚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
为周围的人付出并没有让我变“穷”,反而让我变得富有——物质与精神统统富有!
我感觉到金钱开始亲近我、流向我。
“有舍才有得”是无比的大智慧,只有真正实践的人才懂。
3、我成为了自己曾经羡慕的人
打通与金钱之间的通道并不是说,我已富可敌国,或坐拥金山银山。而是说,我不再为缺乏金钱而烦恼,内心感觉像富豪。
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竟然还能吃得起饭,不仅自己有钱花,还可以利益众生。这不就是我曾经羡慕的人吗?
仅以此文,祝大家新年财源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