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漫长,我们都需要光
记得那天晚上刷剧时,一个叫"邱华"的小律师闯进我的视线。《无所畏惧》里,她穿着廉价西装,拎着掉皮的公文包,头发散乱地冲进法庭。那股子倔强劲儿,像极了我们每个人年轻时的模样。演这个角色的是啜妮,33岁,一个在演艺圈摸爬滚打多年的演员。我开始关注她,看她演过的戏。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2023年她连发四部作品,演技炸裂。可在这爆发的节点上,她说了句让人心头一震的话:"观众记不记得我的名字无所谓,能记住我演的角色就很开心了。"多少演员挤破头想红,她倒好,就爱演戏这件事。记得看过一段采访,说她选角色从不看演员阵容,就问导演:"这个人物有挑战性吗?"多纯粹啊。这让我想起前几天看过的一句话:人这一生,得有点执着的东西。要不然,怎么熬过漫长的人生?
啜妮的执着,来自她的根。1990年,北京,她生在一个艺术世家。父亲啜二勇是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母亲学戏曲出身。小时候别的孩子放学看动画片,她听的是爸妈讲述的舞台故事。耳濡目染间,戏剧的种子悄然扎根心底。高中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剧组客串"追星女孩"。第一次面对镜头,她像块干渴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镜头前的每一秒。从那以后,演戏成了她的执念。
北京电影学院的日子,她没学会明星的光环,倒把表演钻研得透彻。读完本科又读研究生,就为了多学点。真正让我心折的是2016年《我的前半生》。剧组第一天,她紧张得手心冒汗。陈道明看出她的窘态,主动握手打招呼。这一握,像是给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陈道明后来评价她:"这姑娘身上有很大的潜力,前途不可限量。"得到这样的认可,换作别人怕是要飘。啜妮却说:"演员这个职业不是成名的垫脚石,而是要用心对待的事业。"这话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现在的年轻人,太浮躁。总觉得成功像泡面,来得要快。可哪有这么容易?看看啜妮这些年:从艺术世家的熏陶,到北影的苦读;从配角到主角,从默默无闻到被认可。每一步都走得踏实。2015年电影《蚀》里,她要演一个从阳光少女到风尘女子的角色。这个转变稍有不慎就会翻车,她硬是演出了灵魂。圈内人都说她是个"较真"的演员,每个细节都要琢磨透。这份认真,让她的每个角色都有灵魂。33岁的啜妮依然坚持自己的节奏。有人说她错过了最好的上升期,我倒觉得她找到了最好的自己。
写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了什么。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都像迷路的孩子,焦虑地寻找方向。啜妮用她的坚持告诉我们:人生不是赛跑,而是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盏灯。她的灯,是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