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大食、黑衣大食、绿衣大食之间有什么渊源?

汉唐归来兮 2025-02-20 22:16:50

大食原为波斯人对阿拉伯部落的称呼,后来被唐人用以称呼阿拉伯帝国。从7世纪末伊斯兰大征服运动到1258年被蒙古西征所灭,阿拉伯帝国先后兴起了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和法蒂玛王朝。因三个王朝的旗色不同,唐人分别称之为白衣大食、黑衣大食与绿衣大食。三个王朝既相互对立,又都与先知穆罕默德及其家族存在紧密联系,共同组成了一部阿拉伯帝国的兴衰史。

倭马亚王朝由倭马亚家族的穆阿维叶建立,倭马亚家族与先知穆罕默德所在的哈希姆家族同属古莱什族部落。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之时,倭马亚家族是麦加城中最强大的家族,哈希姆家族则已败落。

由于担心伊斯兰教会威胁自身的统治地位,倭马亚家族的族长阿布•苏福扬联合其他氏族迫害穆斯林,在穆罕默德带领穆斯林迁往麦地那后,阿布•苏福扬又派兵前去攻打。但并非所有的倭马亚家族成员都排斥伊斯兰教,其族人奥斯曼就成了穆罕默德的忠实追随者,并娶了穆罕默德的女儿为妻。这为之后倭马亚王朝的崛起奠定了前提。

倭马亚王朝

630年,穆罕默德率领军队光复麦加,阿布•苏福扬见大势已去,就皈依了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去世后,伊斯兰教开始了大征服运动,阿布•苏福扬的次子穆阿维叶随军参加了征服叙利亚的战斗,因功被任命为大马士革省总督。在奥斯曼继任哈里发之后,穆阿维叶又升任叙利亚总督。

在叙利亚总督任上,穆阿维叶野心勃勃地向拜占庭帝国扩张,率先建立阿拉伯海军,为伊斯兰教夺取了第一个海岛塞浦路斯。但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原先由阿拉伯穆斯林选举的哈里发也难以掌控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土地。叙利亚的大马士革、伊拉克的库法、埃及的亚历山大无论是繁华程度还是地理位置都比位于沙漠中的麦地那更适合作为帝国的统治中心。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656年,由于不满哈里发奥斯曼任人唯亲,以及对权力和战利品的分配不均,库法的穆斯林率先举起反对奥斯曼的大旗。随后其他地区也爆发了骚乱,来自埃及的500名叛军直接到麦地那将奥斯曼包围起来。奥斯曼一面假意许诺答应叛军的要求,一面秘密送信给自己的兄弟、埃及总督阿卜杜拉要求处决叛乱份子。结果密信被叛军截获,奥斯曼被愤怒的士兵杀死。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被选为哈里发。

奥斯曼被杀时正拿着一本《古兰经》,鲜血浸透了书页。他的妻子纳伊莱为了保护奥斯曼,几只手指被切断。在安葬完奥斯曼后,纳伊莱将溅血的《古兰经》和断指送到了大马士革。穆阿维叶将其公开展示,控诉是阿里指使人谋杀了奥斯曼。倭马亚家族与哈希姆家族战端再起,只不过这一次是倭马亚家族取得了胜利。在穆罕默德光复麦加50年后,倭马亚家族的军队在卡尔巴拉将前往库法寻求支持的阿里之子侯赛因斩杀。哈里发选举制也被世袭制所取代。

倭马亚王朝建立后,鉴于穆罕默德的影响力,哈希姆家族并未被斩草除根,其族人世代居住在麦加,管理着圣地克尔白,直到近代沙特家族将哈希姆家族赶走。其地位就如同孔子的后人在中华历代王朝中的地位。只不过孔府后人只在学术界继承发扬孔子的学说,而哈希姆家族则深度参与政治,最终反杀倭马亚王朝,开创了阿拔斯王朝。

阿拔斯王朝

在穆阿维叶与阿里争锋之时,伊拉克的库法就是哈希姆家族的坚实的根据地。侯赛因惨死于卡尔巴拉后,倭马亚家族虽然暂时镇压了伊拉克的反对势力,但仇恨的种子却也就此生根发芽,伊斯兰教的逊尼派与什叶派因此分道扬镳。

什叶派认为哈里发之位应当由阿里及其后裔担任,阿里之前的三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的哈里发之位都是不合法的。而逊尼派认同四位选举出来的哈里发都是合法的,并提出“继承圣位的期限是30年,在30年后的,是帝国和王国”。从穆罕默德离世到阿里去世,四大正统哈里发在位时间刚好是三十年,这为之后的倭马亚家族建立世袭王朝提供了理论基础。因而倭马亚王朝支持逊尼派,镇压什叶派。然而什叶派也不是散兵游勇,背后有波斯的支持。

波斯的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大帝就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东征灭掉了波斯,希腊化的塞琉古王朝和中亚的帕提亚王朝相继统治波斯。公元224年,波斯人复国,建立了萨珊波斯(又称波斯第二帝国)。到651年被阿拉伯帝国灭掉时,波斯文明已经存续了一千二百多年,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阿拉伯帝国先进得多。阿拉伯帝国对波斯的征服只是军事上的征服,宗教上的半征服和文化上的被反向征服。

萨珊波斯

萨珊波斯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阿拉伯人到来后刚开始还允许波斯人在纳税后保留原有宗教信仰,但之后又强推伊斯兰教,引起了波斯人的反抗。再加上波斯文化在阿拉伯文化面前具有绝对优势,骄傲的波斯人不愿意接受阿拉伯人强推的伊斯兰教。恰在此时赶上了伊斯兰教大分裂,波斯人选择了联合什叶派推翻信奉逊尼派的倭马亚王朝,为波斯帝国的复兴创造契机。

746年,哈希姆家族首领阿布·阿拔斯·萨法赫在波斯人和伊拉克什叶派的支持下反抗倭马亚王朝。750年阿布•阿拔斯推翻了倭马亚王朝,在库法即位哈里发,建立了阿拔斯王朝。倭马亚家族成员除了逃到西班牙的阿卜杜·拉赫曼,其余全被屠戮。阿卜杜·拉赫曼借助倭马亚王朝的残余势力在西班牙自立为埃米尔,定都科尔多瓦,建立了后倭马亚王朝。

阿拔斯王朝建立后,波斯帝国虽然仍由阿拉伯人统治,但波斯人已经融入帝国高层,阿拔斯王朝的各项制度皆承袭萨珊波斯旧制。就如中国南北朝时期实行汉化改革的北魏、北周一样,虽然皇帝还是胡人,但其政权体系已经与中原王朝无异。阿拔斯王朝时期的阿拉伯帝国就是披着伊斯兰教外衣的波斯第三帝国。

同样作为帝国的创业伙伴,什叶派的境遇就比波斯人差得多了。首先什叶派在当时是绝对的少数派,作为一个大帝国的统治者,只能改信为大部分民众信奉的逊尼派。另一方面是什叶派只认同阿里及其后裔有资格继承哈里发之位,而阿布•阿拔斯是先知穆罕默德叔叔阿拔斯的玄孙,不具备成为哈里发的条件。

当什叶派发现与阿拔斯王朝的盟友关系破裂后,就推举阿里的玄孙穆罕默德和易卜拉欣分别在麦地那和伊拉克的巴士拉反叛,彻底撕破了脸。阿拔斯王朝迅速镇压了叛乱,对残余的什叶派穷追猛打,并把国都从什叶派盘踞的库法迁到了巴格达。为了躲避迫害,大批什叶派穆斯林迁移到了阿拔斯王朝统治力薄弱的北非地区,最终促成了信奉什叶派的法蒂玛王朝建立。

893年,什叶派的分支伊斯玛仪派的传教师艾布·阿卜杜拉·侯赛因来到北非传教,在柏柏尔人部落中颇有影响力,并组织起一支武装力量。当时阿拔斯王朝已经失去了对北非地区的控制,统治当地的艾格莱卜王朝的埃米尔只在名义上是巴格达哈里发的臣属,实则完全独立。分裂的局势给了什叶派翻身的机会,已经存续百年的艾格莱卜王朝也已走向了衰落。

眼见形势一片大好,伊斯玛仪派首领赛义德·伊本·侯赛因也从叙利亚总部乔装打扮前往北非举事。不料途中赛义德暴露,被艾格莱卜王朝投进了监狱。经过一番准备,908年,艾布·阿卜杜拉·侯赛因在突尼斯发动起义,第二年就将赛义德救出,拥立为哈里发,建都拉卡达。赛义德自称是先知穆罕默德女儿、阿里的妻子法蒂玛的子孙,法蒂玛王朝的名号由此而来。929年,后倭马亚王朝的阿卜杜·拉赫曼三世也宣布称哈里发,伊斯兰世界进入了三个哈里发并立的局面。

三哈里发并立

法蒂玛王朝创立之时,阿拔斯王朝与后倭马亚王朝都已开始没落,赛义德及其之后的哈里发大肆开疆拓土,向西扫除了后倭马亚王朝在马格里布(非洲西北部)的势力,向东夺取了埃及、叙利亚。然而什叶派终究是少数,在占领埃及后法蒂玛王朝又离开了什叶派占优势的马格里布柏柏尔人部落,迁都开罗,统治基础更为薄弱。到了11世纪后期,继任的哈里发要么年幼,要么懦弱无能,朝政混乱,民不聊生。

法蒂玛王朝疆域

1171年,名将萨拉丁自立为苏丹,废黜了法蒂玛王朝哈里发,建立了阿尤布王朝,以逊尼派为国教,宣布向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效忠。在此之前,后倭马亚王朝在1031年亦走向终结,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再度成为整个伊斯兰世界的领袖,但也只是名义上的领袖罢了。早在法蒂玛王朝崛起之前,巴格达的哈里发就已经沦为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傀儡。1258年,旭烈兀率领蒙古西征兵临巴格达城下,给了摇摇欲坠的阿拔斯王朝最后一击,从此阿拉伯帝国走进了历史。

2 阅读:368
汉唐归来兮

汉唐归来兮

历史就是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不同人身上相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