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 南京 还有个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李巷,七一前夕去看了看,受受教育。李巷村位于 溧水 东南部白马镇石头寨,这里以前是中共苏皖区委、苏南行政公署、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等苏南党政军首脑机关驻地,是苏南抗战指挥中心,被史学界称为“苏南小 延安 ”。红色李巷自2017年10月3日开村运营以来,累计获得 中国 美丽乡村百佳村、 南京 十大红色文化地标、 南京 市廉政教育示范基地、 南京 市青少年教育基地等20余项国家及省市区荣誉。党性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挂牌。
六月底的天气,已经很热了,村子里没有什么游人,只是看到了一群群的年轻人,大学生还是团建搞不清,好像有穿着像是军装的人带队,天气实在炎热,可是我看到的内容确实让我受益匪浅,印象里也了解一些 江南 有些当年新四军抗战的旧址,遗迹。前几年也曾在 高淳 的老街看到过新四军的一些抗战史料和旧址遗迹。这次在 溧水 李巷的参观游览了解了更多的更详细的红色文化,红色历史。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红色李巷的内容不少,我把看到的一些内容表述一下,其余就是拍到的片片和对片片的说明。喜欢的就看看,不喜欢的就滑过。
李巷村位于 南京 主城南部、 溧水 东南部白马镇石头寨村,距 溧水 城区26公里,距 南京 中心城区60公里。这里曾经是 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苏南人民抗战指挥中心,被史学界称为“苏南小 延安 ”。1938年,新四军从 皖南 东进苏南,到达 溧水 后,这里先后是新四军一支队1团和二支队4团团部驻地,也是后来的46团团部驻地。1941年11月塘马战斗后,新四军十六旅旅部和苏南党政领导机关转移来到李巷及周边地区, 溧水 成为 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苏南人民抗日斗争的中心区,李巷村成为苏南抗战的指挥中心。陈毅3次来到李巷,粟裕率领4个纵队,以 溧水 为起点,开辟苏浙皖根据地,江渭清、钟国楚等新四军将领曾在此战斗生活过。溧水 李巷在抗日战争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大的意义。红色李巷(地区)是中共中央华中局在 江南 唯一具有省级党委概念的中共苏皖区委机关的长期所在地,是苏南敌后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的最 高领 导机关——苏南区行政公署的诞生地。无数指令从李巷发向苏南各抗日根据地,因此被史学界称为“苏南小 延安 ”。走在李巷村的青石板路上,只见陈毅旧居等红色遗址就“藏”在一座座白墙乌瓦的民居之间。目前红色李巷有7处较高价值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其中有李氏宗祠为新四军六师十六旅旅部、中共苏皖区委、苏南行政公署驻地,地下交通总站是 溧水 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以及陈毅、江渭清、钟国楚、梅章、李坚真等5位新四军领导人旧居。下面也要说到这7处遗址遗迹。
走在小道上很多古色古香的老建筑看着也很有感觉。
上午是先到了 溧水 的周园,赶到这里时早已是饥肠辘辘,进了一家红色记忆餐厅,这时早已过了就餐的时间,没想到老板娘很是热情,土鸡,土菜,烧的菜口味很是不错。老板娘诉说着除了这家店还有很多经营,言语中流露出幸福和喜悦。
我走时看到了门头上挂着共产党员户和光荣之家的荣誉牌,旁边还有介绍餐饮民宿,农副产品。
旁边就是江渭清旧居, 江渭清旧居旧址位于李巷村芮学德家。建筑占地面积100 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240 平方米。旧居为砖木结构的两层老式楼房,有一小院,院西为一组群雕,是根据村民回忆江渭清等人开会的场景创作而成。整座雕像生动活泼,旁边一个小男孩和一只小狗的设计极富生活趣味。旧居内设有江渭清雕像,十分逼真,其子江旅安看后夸赞雕像很传神。内部还设置有5 块展板,记述了江渭清生平、在 溧水 的主要抗日活动及影像资料等内容。抗战时期,江渭清在 溧水 战斗时间较长。1938 年7 月,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在团长傅秋涛、副团长江渭清率领下进驻李巷地区,江渭清便长期住在芮学德家。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后,1942 年初,新四军第六师政治部主任兼十八旅旅长江渭清被任命为十六旅政委, 4 月21 日至5 月4 日在李巷地区召开中共苏皖区委扩大会议,为了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江渭清担任中共苏皖区委书记。1943 年3 月18 日,苏南区行政公署在李巷地区成立,江渭清任主任。江渭清与李巷村民结下了深厚的 友谊 ,住芮学德家期间,曾为房东和邻居的孩子取名,谐音“抗胜”“必赢”。1985 年10 月苏南反顽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落成典礼后,江渭清专程前往李巷看望村民。这是用塑像塑造的江渭清工作的场景
江渭清旧居
抗战时期,时任新四军十六旅政委、中共苏皖区委书记、苏南区行政公署主任的江渭清,长期战斗、生活在李巷,他曾住在芮学德家。2016年10月,芮学德的孙子芮炳云、芮小龙积极响应 南京 市 溧水 区委区政府关于修复李巷红色旧址旧居的号召,将该房屋交给相关单位复建为江渭清旧居。
序言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以茅山为中心,西起宁芜、 东至 淞沪、北濒长江、南抵天目湖的广大地区,创建了苏南抗日根据地,这是新四军在华中地区开辟最早、坚持最久的抗日根据地。其中苏南区行政公署的成立,标志着苏南抗日民主政权建设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贯彻实施党的各项抗日方针,推进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具有重要意义。
苏南区行政公署成立八十周年纪念展
老宅子
村里的老人
这有一家李巷抗日战争收藏馆,好像没开门。
我看着这些都挺有味道,不过这好像是配合这环境新修起来的。
梅章居住地旧址位于李巷村李敬国家。建筑占地面积50 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120 平方米,分东、西两间。旧居东间内设有梅章简历、梅章回忆在 溧水 的抗日活动、梅章影像资料等,西间主要还原了梅章当时的生活场景。1943 年,梅章先后担任新桥区委书记、韩胡区委书记等职,1944 年1 月再次接任新桥区委书记,直至1945 年随新四军北撤。其间,梅章在新桥中心区积极开展党建工作,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基层了解民情、解决民忧,深受李巷及 溧水 百姓尊敬。梅章与李广在李巷喜结连理的故事,被传为美谈,直至今日仍为李巷人所传诵。
1938年10月,1938年7月1938年8、9月成立大李巷党支部大李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从 溧水 西部的江当溧地区移驻 溧水 东南的新桥地区,团部驻扎在李巷。曹明梁在大李巷村发展李子元、李孝廉入党。李子元党任党支部书记(不久后李孝廉任党支部书记)1938年10月巷支部当月,一团在岗上村举办青曹明梁、李子元、李孝廉等先后发展了王金海、赵忠保、张孝南等5人入党。年抗日救国训练班。训练班上,首先发展了朱述华、张一平、孙飘萍3人入党,成立了抗战时期 溧水 地区最早的党支部。大李巷党支部是抗战时期 溧水 地区建立最早的农村基层党支部。到1940年训练班党支部建立后,又陆续发展了曹明梁、曹鸣飞、经雪友、张迅等人入党。大李巷党支部有22名党员、3个党小组。
新四军第二支队四团驻防 溧水 地区后,活动范围扩大,情报网络逐步形成。为了加强通讯联络、互通情报消息、传遇文件指示、护送干部来往,新四军在 溧水 相悠建立起递步哨、交通站等交通情报系统,到1939年春,建成了地方组织的情指网,南线起点为离淳漆桥的港口交通站,交通员李遵楷。中线有 溧水 李巷中心交通站,负责人李孝廉,交通员赵忠保;方家边交通站,负责人徐广道,交通员张家才。北线有后村交通站,负责人李孝柏,交通员张登寿; 句容 郭庄山头边交通站,负责人李孝根。
地下交通总站设在站长李孝廉家。2016年10月,李孝廉的孙子李康积极响应 南京 市 溧水 区委区政府关于修复李巷红色旧址旧居的号召,将该房屋交给相关单位恢复地下交通总站原貌
抗日战争期间, 溧水 地区的公安保卫工作,在新四军东进北上抗击 日本 侵略者,开辟以 溧水 为中心区的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发展起来。1943年3月,我党长江以南第一个行政公署级公安保卫机构—苏南区行政公署公安局在 溧水 成立。同年,江溧句,江当溧地区抗日民主政府公安局成立。1944年4月 溧水 县抗日民主政府增设公安局。抗战期间, 溧水 地区抗战形势异常复杂险恶, 溧水 抗日根据地各县公安保卫部门,紧紧依靠 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的支持,战日寇反蒋顽,抓特务锄汉奸,搜情报搞统战,惩土匪除恶霸。。。。。。那是一段烽火连天,枪林弹雨,浴血战斗的历史,也是人民公安史上光辉的篇章。
李坚真旧居位于李巷村李光保家。建筑占地面积25 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为30 平方米。1942年至1944 年1 月李坚真在此居住。旧居内设有李坚真生平、李坚真在 溧水 的主要抗日活动两块展板,并树有李坚真半身雕塑。李坚真旧居
李坚真是 溧水 第一位女县委书记,也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位女县委书记,早在1931 年她就担任了中共 长汀 县委书记。1942 年,她带领中共苏皖区委党校学员在李巷地区组织开展减租减息试点工作,使 溧水 县成为苏南减租减息工作的模 范县 。1943 年10 月,李坚真任中共 溧水 县委书记,1944年1月离开 溧水 。其间,李坚真以强大的人格魅力、严谨的工作态度、细腻的工作方式赢得了基层干部和 溧水 人民的爱戴。她即将调离 溧水 时,新桥区委书记徐若冰作诗留念:“大姐,她要南去了。心儿好像被什么东西塞住,说不出的难受,说不出的依恋……”
抗战时期,时任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曾三次来到李巷,均住在李光保家,2016年10月,李光保的孙子李孝秋积极响应 南京 市 溧水 区委区政府关于修复李巷红色旧址旧居的号召,将该房屋交给相关单位复建为陈毅旧居。
陈毅暂住地旧址位于李巷村李光保家。建筑占地面积110 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130 平方米。旧居由一进两厢组成,主屋三间,厢房各一间。当年陈毅居住在主屋西间。2017 年修缮,主屋现为陈毅生平事迹展区,东厢房展出了陈毅铜像和部分事迹。陈毅在1938 年6 月至1939 年10 月曾三次在此居住。1938 年6 月8 日,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率部与粟裕领导的先遣支队在 溧水 新桥会师后,陈毅到达李巷村,住在李光保家。1939 年4 月,为进一步了解苏南地区抗日斗争的形势,陈毅到李巷村视察第二支队四团防区,住在李光保家。1939 年10 月,陈毅再次来到李巷村视察工作,并参加了匪首徐大山的公审大会,在大会上作了讲话。其间,陈毅仍住在李光保家。
钟国楚居住地旧址位于李巷村李子发家。建筑占地面积100 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220 平方米。旧居内设有钟国楚雕像,雕像目光如炬、栩栩如生。旧居内设置了4 块展板,分别介绍了钟国楚的生平、在 溧水 的主要抗日活动及影像资料等。
钟国楚戎马一生,是抗战时期在 溧水 战斗时间最长的新四军将领。1938 年7 月,政治处主任钟国楚所在的第二支队三团进驻 溧水 西部的江当溧地区,开展抗日活动。1941年10 月,四十六团政委钟国楚奉命率部恢复 溧水 抗日根据地。1942 年初,谭震林不再兼任十六旅旅长,由钟国楚任旅长,江渭清任政委。1943 年2 月,原二旅和十六旅合编为十六旅,王必成任旅长,江渭清任政委,钟国楚任副旅长。钟国楚参与组织指挥了溧高战役、马占寺战斗等。因为在 溧水 战斗时间长,钟国楚对 溧水 人 民和 这片抗战热土怀有深厚的感情,1996 年逝世后,按照他的遗愿,将其安葬在 溧水 中山 烈士陵园。
下面是一些在李巷随意拍的一些照片
出了李巷过条马路,走过一条小路,对面就是李氏宗祠,号称苏南小 延安 ,
沿路上是各种塑像,造型,反映了当时的场景。各种情景我就不解释了,自己看吧。
这有一处 皖南 事变的造型。
李氏宗祠,当年的苏南区行政公署,中共苏皖区委员会,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旅部。号称“苏南小 延安 ”下面是李氏宗祠里陈列的一些东西。
村子里还看到了古迹。李巷村有“九井十三窑”之说,这是说李巷村的水井和土窑很多。《天井流香》就是描写荆敦头村水井的,诗人通过写井水的甘甜赞美了生活的美好。这两首诗的大意是:从石崖中流出那像甘蔗的汁液般甜蜜的井水,井水散入千家万户变成了道道炊烟。自古以来都说耕地的生活很美好,如今从井里汲水更加方便随意。我们自己寻找泉水,不再羡慕那汉将军霍去病的 酒泉 。井水像那玉液琼浆,那味道和别处的迥然不同。听说仙人吃的是石钟乳,可是仙人哪里知道这里会涌出清澈芬芳的井水呢?这两首诗采用了夸张和用典的艺术手法,极言井水的清澈与甘甜。诗人把井水比作甘蔗的汁液,说从井 水里 汲上来的水散发着芬芳,诗人对井水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诗人运用了 酒泉 的典故,既突出了井水的甜美,又丰富了诗句的文化内涵。
在村子里转了有三个钟头,感觉不错,就是太热,想看红色传统的有红色记忆,想看古色古香的有老街老宅,想吃美食的有土鸡土菜,想买点什么特色的,哎,那边有西瓜,杨梅,蓝莓。。。回家。看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