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92岁大爷因烧秸秆被罚款、写检讨,之后被拍照发到网上,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
照片中的老人,住在汉中市南郑区的一个偏远村子里,尽管年纪老迈,但大家也知道,农村的老人大多是”活到老,干到老“,为了多一点收入,他仍然坚持到田间劳作。
虽然年事已高,但为了生计仍然坚持每天去地里辛苦劳作。
老人种的地不多,收成也很少,前些日子,为图省事,为了节约时间和精力,他将收割下来秸秆当场烧了。
当然,老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如此操作了。
这次,老人在地头又如法炮制时,被区里巡查的领导当场发现。经过一番教育,最终给老人这样一个处理,我感受的到,是从轻处理的,让老人写了一番检讨书,并罚款100元。
于是,在9月5日,一张老人手持检讨书的照片,在网上被众多网友热传。
这份检讨书写道:我是XX村二组村民刘某某,现年92岁,没按上级严禁秸秆焚烧的要求,在地里焚烧秸秆,被区领导发现,经村干部批评教育,我知道自己的错误,愿意接受处罚,永不再烧秸秆。
很多人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非常震惊,表示难以接受政府这样的做法。毕竟老人都92岁了,理应得到大家的尊重,如今却成了反面教材,拿着手写的书面检查,被人拍照,以儆效尤,实为不妥。
大家不忍看到如此高龄的老人被羞辱。尽管人们都懂农村禁止焚烧秸秆的道理,但是照片里的老人还是激起了网友广泛的同情心。
我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人,想对老人被罚事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从前,秸秆都会被农民用于烧火煮饭,用于喂养牲口,谁舍得把它们烧掉?
时过境迁,最近这些年,由于秸秆焚烧对大气污染带来的严重影响,越来越被政府部门重视,随着雾霾等环境问题成为举国上下瞩目的焦点,于是,焚烧秸秆的做法,成了明令禁止的行为。
如何看待焚烧秸秆的利弊,不止学界存在争议,政策层面和农村现实也一直存在某种割裂。
首先,众所周知,目前在家劳作的农民,基本是年龄60岁以上的老人,运输秸秆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于是,一些农户不惜铤而走险,趁政府监管不备时,偷偷将秸秆一烧了事。
据我所知,每年的忙季时,不少村里的人,恐惧于禁烧的“高压”,他们也仅仅是把秸秆拉到距离田间地头就近的沟渠或池塘里。
像我们邻村的一个大池塘,过去水质清澈,满了鱼虾,但自从禁烧政策实施之后,村民的秸秆想堆放在自家房前屋后,但因为有碍村容,最后,只能堆积在池塘里。
池塘的四周都是秸秆
但殊不知,这样造成的水体污染,犹空气污染而过之不及。据说,那里鱼虾绝迹已经很多年了,天气炎热的时候,从那里经过,就闻到一股难以承受的气味。
因此,我个人认为,政府部门仅仅对秸秆焚烧的行为,严管重罚绝非是一个良策,还要“堵、疏”有益结合,给老百姓的秸秆找到“娘家”与出处。
试想,如果秸秆能换成人民币,或者有其它切实可行的利民利国的处理方法,谁又会愿意冒着写检讨罚款的风险,将它们白白烧掉?没有人那么傻吧。
换而言之,农民如果不烧掉这些秸秆,该如何处置它们?禁烧工作要从根本上入手,帮助农民解决秸秆的去向。否则,这样的工作肯定是不得人心的。
有专家提出,秸秆还田是最好的解决之道,但是还田面临着增加农民的投入成本,也面临着秸秆无法快速腐化分解,对禾苗的生长造成影响的问题。
另外,像把秸秆加工成燃料、饲料、建材等都也是可行之路。
既然要求农民不能一烧了之,那就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否则只会让农民无路可走。村里的池塘被严重污染,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极端案例。
王大爷的事件虽然看似小事,但其背后涉及的问题却是深远的。从环保、传统观念、政府责任到社会公众的反应,这一事件成为了一个让人深思的社会镜像。
希望未来,我们可以更好地平衡传统与现代,人与环境的关系,让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和谐而美好的世界中。
如今,看到一位92岁的老人,因此焚烧秸秆被”示众“,这究竟尴尬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