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把创新药纳入医保,支持其发展?

一起来养基 2024-12-19 04:43:34

昨天,国家医保局官网公布了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国采)的结果。

今天,有一篇写国采的文章火了,对XX发起了一连串的灵魂拷问,想必很多朋友已经看到了,现已下线,其文章的核心意思,其实就表达了一点。

药企为了拿到订单活下去,无底限的竞价,羊毛又出在羊身上,这势必会影响中国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最后的结论,集采省下的钱,都给了XXX瘟一类的药品,一年30亿、80亿,把文章带向高潮。

整篇文章1000多个字,感染力十足。我观察了下我朋友圈和微博,转发最多的,是金融从业者和基民,我高中和大学(制药工程)同学0转发,可见,还是二级狗最关心社会民生。

关于集采和仿制药发展,剁手此前已经聊过很多次了,《中国为何生产不出一流的仿制药》,集采,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一桌四个人打麻将,总得有人出钱。

卷,是刻在中国企业骨子里面的文化,你一旦让药品回到“市场报价”,价格杀到爹妈不认识是情理之中的事,其目的,就是熬死对方,胜者为王。这样的竞争方式,对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来讲,是好事。

1、省钱出来,支持创新药发展。自2019年启动国采以来,医保基金对创新药的支出,从19年的60亿提到至23年900亿,五年增长15倍。

2、市场利润向行业头部归集,做强仿制药。有媒体报道,对已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三年的上市公司代表性品种销售额进行统计发现,进入医保目录第一年,产品销售额增长通常超过300%,纳入目录三年以后,基本上销售额增长超过800%。

对企业来讲,规模做大的越大,生产成本越低,其产品质量也更靠谱,道理很简单,为了蝇头小利做些苟且偷生的事情实在划不来,犯罪成本太高,而不是某些人嘴里说的,毛利率太低导致药品效果下降。当然,不排除有拎不起的企业。

所以,展望未来,中国仿制药行业,一定至少会淘汰掉一半以上的制药企业和批文。

又有人跟我讲,把中成药给剔除出医保目录,不说你的建议是否合理、可行,就说一件事,剔除中成药就能解决「锅盖不够」的问题嘛,我不是为中成药站台,这与我没半毛钱利益往来,只是我看到这种不尊重事实的人就烦。

赛柏蓝,是医药圈最专业的账号之一,它披露过两组数据,我摘录出来给大家看下,大家也可以去搜。

1、中国整体药品市场规模

根据IQVIA艾昆纬《2023年中国医药市场全景解读》数据,2023年中国整体药品市场销售规模达16,333亿元人民币(按终端零售价计算),同比增长4.3%。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增速均较快,其中处方药市场占据了83.1%的市场份额,增速为4.3%。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的全国医药销售数据显示,全国院内销售市场规模近4821亿元,与2022年相比呈现出增长趋势,增长率达到7.1%,图三。做个线性外推,2023年全年,全国院内药品销售市场规模约9642亿元。药智网给的数据,2023年全国院内药品销售额为11346亿元。

2、中成药药品市场规模

数据显示,近年来,内服中成药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年销售额,差不多是1800亿元,受中成药集采政策影响,中成药在实现连续三年的正增长后,2024上半年出现略微下滑,其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同比下滑约1.4%。

因此,院内中成药销售规模,仅占到全国院内销售规模的20%不到,院外市场,那是患者自己的选择,没啥好说的。

但是,你知道仿制药集采降价比例是多大吗?你知道医保基金Q口有多大吗?

根据国家医保局披露的数据,2023年,协议期内谈判药品报销2.4亿人次,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当年累计为患者减负近2300亿元;在101个国家试点城市中,医疗服务行为更加规范,参保人个人负担较2021年减少约215亿元。

此处的报销,是指二次报销,就集采和医改两项动作,去年为患者减负2415亿元。

从今年起,覆盖人数最多的城乡居民医保基金账户,已经是支出大于收入了,所以,就是把中成药在院内全部取缔,仿制药不集采,医保基金也扛不住收支压力。

中成药,显然是不可能被取缔的,全国上下数百万相关就业、又牵扯无数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只能寄希望于中药集采和DRG付费,控制规模。

所以说,医药集采政策是否合理,这就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1、要不要把创新药纳入医保,支持其发展?

2、全国居民提高医保缴费比例,谁赞成谁反对?

3、财政提高居民医保补助标准,财政的钱从哪里来?

4、集采,让企业规模化生产,降本让利,谁赞成谁反对?

我想,大家应该都有自己的答案,《我不是药神》中有一句扎心的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因此,既然你、我都无法改变这种现状,那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保护自己的身体,保护好自己的钱包,远离XX,避免成为改革的代价!

0 阅读:0
一起来养基

一起来养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