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一则关于“北大毕业生转行做正骨,单次收费一万”的新闻登上热搜。
随之而来的是网友对于北大高材生,不务正业搞按摩的非议。

甚至连他昔日的同学,都觉得和他不再是一路人,而把他踢出了群聊。
这位曾经北大医学院的天之骄子,又是为什么会做起了正骨呢?

2012年,张乐超以高考600多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专业。
而在毕业后也是顺理成章的,进入了北京某三甲医院工作。

然而,命运却在他职业生涯的起点处按下暂停键,因为腰椎问题,他一度无法行动,更是先后经历了两次手术。
但是手术并没有缓解张乐超的病痛,在卧床半年后,他仍是连翻身都做不到。

长时间无法正常生活,使他一度崩溃。
在这段人生的“至暗时刻”,他在一个朋友推荐下,尝试了中医的正骨治疗。

而每一次医生对患病处的推拿,都使张乐超痛苦难捱。
但是在接连几次的正骨下,张乐超居然能再次站起来了!

逐渐康复的张乐超心想,自己是不是可以将现代医学理论与传统正骨技艺结合。
做到既能治病,又能减少病人治疗中的痛苦。

张乐超的想法并非一时兴起,北大医学部的教育背景,为他理解人体解剖学,和生物力学提供了科学基础。
而患病经历则让他对患者的需求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于是他开创出了“无暴力掰扯”的新型正骨手法。
他将正骨技术从依赖经验的“手感”升级为可量化的科学操作。

既提升了正骨的安全性,也打破了传统正骨“野蛮掰骨”的刻板印象。
然而,当张乐超在班级群中透露自己的转行意向时,他却被迅速的踢出了群聊。

对此,一位同学直言:“之后我们就没有什么交集了。”
这一举动背后的意思清晰可见,在大部分人眼中,正骨师是“低端职业”,与北大毕业生的“精英身份”格格不入。
但是张乐超并没有受到同学的影响,而是更加坚定地投身于正骨行业。

张乐超的正骨店也慢慢的步入正轨,每天都有很多病人排队找他治疗。
眼看着生意越做越大,排号的队伍也从单纯的门店里等待,发展到了线上预约。

生意最为火爆的时候,线上预约后甚至要等三个月,才能排到治疗位置。
而此时,有人在网上说,张乐超正骨费用堪比天价,五分钟就要一万块!
随着这个说法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络上抵制张乐超。

有人说,北大头衔是了不起啊,百十块的正骨都能要一万。
更有人嘲讽他“玷污了北大”。

还有人甚至怀疑张乐超是骗子,认为他用假学历敛财。
这导致很多人围在张乐超的正骨店里,要看他的毕业证。

张乐超无奈,只能拿出毕业证和大家解释,自己真的是北大毕业的,不是骗子。
而对于5分钟收费一万的谣言,张乐超也解释说并非真实。

张乐超说,店里收费不看时间,按的是次数,有的治疗可能10分钟就好了,有的可能要一个小时。
而自己目前是按次收费一万,定这个价格也是因为,自己职业规划发生的变化。

现在自己主要是培训学员,他希望能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缓解供需矛盾,让价格回归平民百姓。
所以目前他已经不接病患了,以前自己正常为客人治疗的时候收费是580元。

但是由于每天还是有很多客人点名找自己,自己完全忙不过来,所以才涨了价格。
先是从580涨到了880,再到三千多,结果找自己的病人还是能排好几个月,这才把价格调到了一万。

而店里的其他医生收费在800到2000不等,所有医生和自己的治疗都是一样的。
大家有骨骼上的疾病,都可以找店里的其他医生进行正骨治疗。

面对外界的非议,张乐超也只是笑盈盈的耐心解释。
他坦言,在创业的过程中,自己的心态其实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

他也说:“我这个人其实不太会因为别人怎么想,而去动摇或改变我的想法。”
或许就是这份坚定,成就了他事业上的成功。

如今的张乐超依靠着自身正骨的技术和口碑,年收入破百万。
而面对他越来越忙的工作,家里人也是一致持支持的态度,家里人坦言“怎么也比瘫痪好!”

虽然张乐超如今从事的,并不是他的本专业内容。
但是他在正骨界的仁心仁术,还是得到了母校的认可。

曾经被轻视,踢出班群的张乐超,也再一次收到了母校学院群的邀请。
但网络上针对张乐超的声音一直都在,其实在近些年来,类似的名校毕业生,转行的事情都会引发网友的热议。
比如之前就有一个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事情,网友纷纷热议人家没出息,浪费国家的培养。

但是后来当大家知道他收入不菲时,又纷纷转换了话头,开始去抨击其他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可见,人心中的成见的确是一座大山,在大家看来,名校毕业就应该西装革履,就应该光鲜亮丽。

但这个世界上本没有标准答案,是你的认知,决定了你的言行,张乐超对此也说。
“人生其实没有那么标准的答案,你怎么活都行,干一个能给人创造价值的事,你也能活下去。”
结语张乐超的故事像一记耳光,打醒了那些沉迷于“学历即特权”幻象的人。
对他个人而言,他的经历传递了一个信号,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但创造价

值的选择永远值得尊重。
而对社会大众,则需要一场“价值观的正骨”。
摒弃职业贵贱之分,让教育回归能力培养,让市场决定价值分配。

张乐超的逆袭,不仅是个体命运的转折,更是一面照见社会观念的镜子。
当“北大毕业生做正骨师”从猎奇新闻变为时代常态。

我们或许该自问,究竟是谁的价值观需要“复位”?
信息来源:光明网

海报新闻

潇湘晨报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