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毁屡建,福建这座千年古陂造福一方,改变了一座城!

驴游记 2024-03-02 22:03:53

古代的中国,绝大部分地方以农业为主,修筑水利工程的历史也贯穿于整个农业史,中国古代一共修筑了多少水利工程,可能谁也不知道,但绝大多数已经湮没在历史的尘烟中,只有极少数延续数百甚至上千年,至今仍在造福一方。

中国最有名的古代水利工程当属都江堰,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其实除了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传统的农业和水利大国,截至目前,中国还有34项古代水利工程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而福建莆田的木兰陂就是第一批名列其中的。

木兰溪横贯莆田市中、南部,自西北向东流入兴化湾,干流全长105公里,是福建省“五江一溪”之一,可以说是莆田的母亲河。

自古以来,治理木兰溪,改造兴化平原便是先民们的梦想,一处处水利工程改变自然,而其中最值得称颂的还是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的木兰陂。

古代修建水利工程,大多由本地官员或者乡贤领头,而木兰陂的修建,却始自一名普通女子钱四娘,这也是木兰陂的传奇所在。

据记载,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年仅16岁的福州长乐女子钱四娘,有感莆田人民遭受水患痛苦,倾其家资在木兰溪上围堰筑陂。

工程历经三年完工,由于陂址选在河道狭窄的地方,虽然节省了成本,但抗水流冲击能力不足,刚筑成即被洪水冲垮,经受打击的钱四娘投水自尽。

钱四娘筑陂虽然失败了,但她的尝试意义深远,不仅开创了在治理木兰溪的想法,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治水和选址经验,所以莆田百姓至今纪念钱四娘。

一年后的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又一位长乐人林从世发愿要继续钱四娘的未竟之志,携家产10万缗来莆田筑陂。他吸取钱四娘失败的教训,将大坝基址选在水流缓慢的下游温泉口。然而,此处虽溪流缓慢,但太靠近兴化湾,海潮汹涌。工程即将完成时,被大潮冲毁,筑陂第二次失败。

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变法,政府下诏有识之士兴建水利,轰轰烈烈的农田水利建设在全国展开。熙宁八年(1075年),闽侯人李宏携7万缗钱开始了第三次尝试。

李宏在长乐籍高僧冯智日的协助下,总结钱、林二次筑陂的失败原因,细心勘定沿溪的地质和水情,最后选择木兰山麓为陂址。这里两山夹峙,溪面宽阔,上游的洪水暴发时,至此水势明显转缓,下游海潮涌来时,力量也大为削弱,是比较理想的陂址。

李宏和冯智日精心设计、缜密施工,还号召莆田当地三余七朱、陈林吴顾十四大户捐钱70万缗,终于在民众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历经8年终于完成木兰陂的建造。

当然,估计李、冯二人也不会想到,他们建造的这项水利工程,不仅没被冲毁,而且居然造福一方近千年,到了公元2014年,还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木兰陂工程分为陂首枢纽工程和渠系工程两大部分。陂首枢纽工程由拦河坝、进水闸和导流堤组成。拦河坝全长219.13米,全部采用大块体花岗岩条石砌筑。其靠北岸为滚水重力坝,南岸段为溢流堰闸,设有堰闸28孔,冲砂闸1孔;进水闸分南北两座,导流堤分南北导流堤。

浑浊的海水和绿色的溪水在此泾渭分明,海水在此被防止倒灌,溪水在此被分成南北两路,灌溉着兴化平原的沃土。

木兰陂的闸墩借鉴了泉州洛阳桥首创的“筏形基础”,主体工程基座由数万块成吨重的花岗石钩锁叠砌,契合了水力学和土力学原理。

木兰陂建成之后,海水被阻止于陂下,溪水灌溉南北洋平原16多万亩农田,从此这里成为了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

在木兰陂的庇护下,莆田地区逐渐物阜民丰,奠定了“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物质基础,考取功名的人数也迅速激增,历史上,莆田出了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名宰辅,这放在全国,也是顶尖级的存在。

都江堰造就了天府之国,木兰陂改造了兴化平原,两座伟大的古代水利工程,各自造福了一方水土。

木兰陂是中国古代拒咸蓄淡水利工程的典型代表,木兰陂建成前,木兰溪水泛滥成灾,海水因涨潮溯溪而上,潮去洪退后盐碱遍地,木兰溪两岸的南北洋只生蒲草,不长禾苗,因此得名“蒲田”,故民间有“蒲田莆田,只见蒲草不见田”的说法。木兰陂建成后,使咸淡水分开,一边为淡水一边为滩涂,上引溪水灌溉,下阻海潮侵蚀,真正的变沧海为桑田,使“蒲田”也变为“莆田”,一座陂成就了一座城,你说伟大不伟大?

1 阅读:61

驴游记

简介:自驾旅行、人文历史、古镇古村、美景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