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些惊奇的际遇,比方说当我爱上你”这是张震岳演唱的歌曲《小宇》里耳熟能详的唱词。
对于老艺术家于淑珍来说,这两句唱词正是巧妙地应和了,她当年那一场充满梦幻的“奇遇”。
正是那次际遇,她遇到了未来执手相伴一生的丈夫,从此她的人生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
01
学徒时的一次“奇遇”
1936年,河北东光县的村子里,有一对平凡的夫妻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他们给她取名于淑珍,在那个强调女子贤淑的年代,这个名字无疑是最好的寄愿。
也正是因为是家里长女的缘故,经常带着家里8个弟弟妹妹的于淑珍就是“孩子王”。
农村出生,每年家里的经济来源只有家里那片一亩三分地。
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作为大姐,于淑珍从小就十分乖巧懂事儿。
家里日常的洗衣,做饭,甚至管教弟弟妹妹的职责就完全落在了她的身上。
有一年,家里庄稼受到了极大的干旱,地里的粮食很少能有足够拿出去卖的。
父母看着一大家子等着张嘴吃饭的孩子,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一家人迁居天津。
他们想在城市里谋求一份工资稍微稳定的工作。
可惜农村出身,只会种地的夫妻二人只能干一些繁重的工作。
8岁时,于淑珍接到了父亲的消息,母亲在厂里病倒了。
虽然全家尽力医治,但是长期的积劳,加上家里经济条件的限制,母亲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
面对母亲的骤然离世,年幼的于淑珍悲痛万分,看到同样呜咽无措的弟弟妹妹。
在这样困顿的家庭情况下,父亲决定再婚。
随后在继母温暖而又仔细的照料之中,家里的弟弟妹妹都养得白白胖胖。
家里没了后顾之忧,父亲的工作也是越干越有劲。
有一次,从外面回来的于淑珍看到继母,在教弟弟妹妹读书习字。
虽然只是简单的字词,但在于淑珍心里还是暗暗感激,“这个继母对我们一家真是上心”。
于是,在于淑珍的感激,继母的温和照料中,母女俩相处十分融洽。
1954年,在继母缓解了家庭后顾之忧的情况下,16岁的于淑珍决定去工厂做学徒。
她想早点出去工作,来减轻家里的负担。
但是过于缺乏知识,成为了于淑珍不可忽视的短板。
继母看到于淑珍艰难地拿着工厂的图册却看不明白时,她觉得于淑珍还是得去上学。
她毕竟比于淑珍年纪大,在她见过的人和事中,她知道“只有好好读书,日子才能有出路”。
在继母的劝告中,于淑珍下定决心报了夜校。这样既不耽误工作,还能补充知识。
这样的日子让于淑珍觉得踏实又温馨。
有一次她路过歌唱班的时候,听到里面传来好听的音乐,于是便不由得心动。
没过多久,于淑珍便决定业余时间学唱歌。
就是在这样一个歌唱班里,于淑珍慢慢接触到了表演和唱歌。
1955年,于淑珍接到消息说要天津职工要举办一个文艺汇演。
听说可以上台表演节目,还有评选。
对唱歌怀揣着热情的于淑珍,想也没想,就报名参加了。
于淑珍永远都记得那天,她穿着好看的演出服,画上精致的妆容,心里紧张却满怀期待。
站在舞台上的时候,突然一束灯光照在自己的身上,她缓缓开嗓,一曲唱罢,掌声不断。
那时的于淑珍仿佛被当时唱歌的感觉深深吸引,结果出来,她获得了第一名。
激动,喜悦好像一下有了出口,于淑珍知道,如果可以“我想一直唱下去”。
那时的于淑珍不知道,有一场“奇遇”正要改变她的人生...
在演出之后,其实她的日子并没有多大的变动,照常白天在工厂当学徒,晚上努力补充知识。
唯一有些不同的是,于淑珍在同事和老师的心中又多了一项标签“于淑珍唱歌很厉害”。
于是一旦有什么演出,或者活动,于淑珍总是会被叫去帮忙演唱,她自己对此也很是愿意。
在她心里,有机会能唱歌,并且得到他人的认可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
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终于有这样一个机会,于淑珍这样一块金子,被天津歌剧院的领导发现了...
02
得遇“良人”共执手
1956年,像很多次被安排唱歌的活动一样,于淑珍没觉得有任何的不同,一样努力准备。
其实机会已经悄悄降临在她的身边。
那时天津艺术馆又有一场活动,因为是面对农民群众,所以需要一个唱民歌的来活跃氛围。
在大家眼中,唱歌优秀的于淑珍,自然是不二人选。
这次演出,于淑珍准备了一首哈萨克的民歌《美丽的姑娘》。
她唱“美丽的姑娘见过万千,唯有你呀,最可爱”,曲调欢快又明亮。
仿佛一幅阳光少女的画面已然出现在大家的眼前。
听到这首歌曲的观众不由得沉醉其中,纷纷热情欢呼。
在台下观看此次演出,被深深吸引的却不止广大农民群众,还有一个天津歌舞剧院的领导。
以及跟着领导一起看表演的闫小伙儿。
正是这两个人的出现,直接改变了于淑珍接下来的人生。
沉醉在于淑珍歌声里的领导当机立断,想要将她调去歌舞剧院。
领导觉得这个孩子唱歌是很有天赋的,好好培养一定可以成为很优秀的歌唱家。
于是当天他便写下了于淑珍的调令,交给院里当时跟他一起看演出的那个闫姓小伙子。
“你快去把这个调令送给唱歌的那个于淑珍,让她来歌舞剧院上班”
得知这个消息的闫姓小伙子欣喜若狂,连连保证一定会送到。
其实闫姓小伙,是有私心的。
那时台上笑容明朗唱着《美丽的姑娘》的女歌手,一出场就吸引了他的注意。
温婉的面容,一开口犹如甜甜的小女孩儿在面前呢喃。
从外貌到歌声,她站在舞台上就好像是在闪闪发光,闫姓小伙一下就心动了。
手里拿着给于淑珍的调令,闫姓小伙十分激动,不由得加快了步伐。
他很想快点见到那个女孩,亲自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她。
没过多久,他就见到了那个在仪器厂忙碌的身影。
他连忙上前认真地介绍了自己,并且说明了来意。
听到自己要被调去歌舞剧院的消息,于淑珍震愣在原地,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她反复向闫姓小伙儿确认,激动不已。
见到于淑珍本身也是欢喜的小伙子,耐心地解释并且告诉她“歌舞剧院欢迎你”。
在小伙儿的陪同下,于淑珍赶忙去收拾东西,就跟着去报道了。
刚进团的于淑珍是懵懵懂懂的,她很惊喜自己会被选中,但内心也十分忐忑不安。
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够做好。
为了保留她独特纯粹的音乐感,剧院领导并没有特意给于淑珍安排固定专业的唱法学习。
这让于淑珍时常非常苦恼,因为是中途来学唱歌,并没有系统学过相关知识。
新来一个地方难免会受到质疑,为了唱得更好,她时常询问教师,观摩学习,自己暗自努力。
有时候团里演出没有选上她,于淑珍也会跟着团里的演员去现场,积累经验。
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她的一些舞台的唱法与技巧知识,渐渐也得到了充实。
有时候歌剧院有大合唱或者一些活动,于淑珍也能控住全场。
在领导的赏识下,于淑珍从一名合唱队员,走向了小合唱,独唱,甚至歌剧演唱。
才二十几岁,她就成了团里专业的文艺工作者,经验和唱歌的能力得到很大增加。
1958年,于淑珍更是向剧团前辈虚心请教,在9天时间内,排练出了歌剧《向秀丽》。
优秀而灵动的表演,更是一时间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而默默关注他的闫姓小伙,看到了于淑珍在剧团的努力与人气,更是坚定了自己对她的心意。
他明白先下手为强的道理,下定决心就向于淑珍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可是当时刚入剧团的于淑珍一心扑在事业上,对待剧团的师兄,她很尊敬。
面对师兄的告白和心意,她只是说“我们可以成为朋友”。
后续对闫师兄的追求,也是能避就避。
面对于淑珍的态度,闫小伙并没有轻易放弃,于是想到了一个办法,“搬救兵”。
有一天,于淑珍听说剧团有几位老前辈有事儿找她。
她觉得很奇怪,但是带着学习的心态,于淑珍还是赶忙过去了。
这一去不打紧,原来是几位老前辈关心于淑珍的婚姻大事。
当时的于淑珍也正是到了适婚的年纪,其实几位前辈的关心,她心里也有了一些想法。
最后老前辈们同时提起剧团里有个闫师兄,不论是性格还是样貌都是很好的。
听到各位前辈的极力撮合,于淑珍心里也有了一丝心动。
这个事情没过多久,看到闫小伙对她温和的态度,于淑珍就答应了闫姓小伙的追求。
恋爱不久,闫小伙就向于淑珍求婚了。
可是对于家里艰难的条件,成为了于淑珍的顾虑,于是想也没想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听到于淑珍家庭情况的闫姓小伙非但没有嫌弃,反而十分心疼,并且给于淑珍郑重承诺。
“你的弟弟妹妹就是我的弟弟妹妹,我一定会好好对他们的”
听到保证的于淑珍十分感动,当下就答应了闫姓小伙的求婚,俩人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03
养老院的“幸福”夫妻
婚后生活也是十分甜蜜,于淑珍很快生下了一儿一女,儿女双全的闫姓小伙十分满意。
1963年,于淑珍制作了第一张唱片,她的歌曲因为欢快的声音马上席卷各个地区。
农村大队只要一放广播,里面必然会有于淑珍的歌声。
1976年,于淑珍接到了当时很有名气的吕远的赏识,并且表达有机会想与她合作。
1979年,《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便找到了于淑珍,而这个曲子正是出自吕远。
自此,于淑珍更是一炮而红,有时候外出演出,就得很久不能回家。
看到妻子在剧团的工作一点点增加,闫姓小伙儿担心妻子不好平衡。
于是决定辞职,全心照料家庭。
当时的那个年代,一般都是男主外,女主内,得知这个消息的于淑珍很是感动。
她很庆幸有这样支持自己的丈夫,解决了后顾之忧,于淑珍便放手去做。
可是流言却传了出来,有一天,于淑珍在剧团听到有人议论于淑珍不管孩子。
于淑珍愧疚不已,回家便主动包揽家务,对丈夫更加关怀。
感受到于淑珍不对劲儿的丈夫便连忙询问,得知事情的真相。
他不气反笑,温声安慰妻子,“说明我妻子能干,你挣钱,我护家,没什么不好的”
在丈夫与自己,各司其职下,孩子逐渐长大,小两口日子也过的和和美美。
1998年,于淑珍到了退休的年纪,院里在退休前跟于淑珍提了带徒弟的事情。
当时的于淑珍一口便回绝了。
她觉得自己会唱歌,却并不一定教的好学生。
半路出家的她学习歌唱的知识,从来都不是多么的系统,靠的都是自己的琢磨。
对于晚年生活,于淑珍早已有了打算,她做出了当时很多人不能理解的一个决定。
她要跟丈夫搬到养老院去住。
得知消息的于淑珍儿女,觉得非常不解,一直询问母亲是不是自己照顾的不周到。
他们都表明态度,称父母可以接过去跟他们一起住。
自己被父母养育这么久,他们觉得自己当然应该回报,好好孝顺父母。
并且养老院的情况他们并不了解,总觉得没有自己照顾的充足。
他们可以照顾好老人的晚年,父母完全没必要出去住。
可是面对儿女的提议,于淑珍欣然拒绝,并且与儿女好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她不想自己的晚年成为子女的拖累。
看着儿子女儿都已经成家立业,为自己的小家庭都有处理不完的琐碎,她也想为子女做些事情。
养老院丰富的设施以及完备的医疗设备也确实更有利于老人生活。
子女表明一定会经常看望父母,于淑珍终于在子女的理解下搬去了养老院。
前半生对于唱歌事业的忙碌奔波,于淑珍对全心为家庭付出的丈夫也深感愧疚。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她想和丈夫好好过一过二人的世界。
在一次采访中,她面对记者搬去养老院的询问,坦率回答“不是子女不要我,是我不要他们了”
她突破了年老人要子女赡养的大众看法,心疼子女,也心疼丈夫。
面对大众质疑,她也是坦率回道,“年纪大了就是要相互搀扶,彼此照顾,我就是要跟丈夫携手,走好人生的最后一段路”
而身为丈夫的闫老当然支持于淑珍的一切决定。
不久后有记者拍到于淑珍不仅住进养老院,甚至上了老年大学。
于淑珍称,“上大学一直是我小时候的梦想,现在退休了,我可以安心实现我的梦想了”
在采访中于淑珍也是表示“学习花鸟国画,沉浸在大学氛围,感觉自己也好像年轻了一样”
有一次下课甚至有许多人认出了于淑珍,甚至热情的要签名,与她拍合照。
面对这样的热情,于淑珍表示当然要好好配合,因为这都是大家的心意。
如今,于淑珍已经86岁了,在养老院以及老年大学的日子,让她觉得十分充实。
她为我们留下的经久传唱的歌曲也广泛的在民间传播。
希望这灵动的“人间百灵鸟”大师,可以继续开心地开启人生新的阶段,度过快乐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