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3日-25日,第五届非遗相声大会在深圳召开,广大相声爱好者和网友又有了一次“欢聚一堂”讨论相声的机会。
不出意外的话,在各种讨论中必然存在“为什么不唱太平歌词”、“相声就是图一乐”等老生常谈的声音,而且还会有像评价春晚相声《导演的心事》那样只关注大褂颜色却忽略相声内涵的观点。
本文要说的是相声领域目前存在的评价标准问题。
一、三个片面标准
在评价一段相声或一位相声演员方面,近些年网络上存在着三个比较片面的标准。
1、片面强调相声技巧
侯宝林曾经总结过相声表演的十二大技艺:开场诗、开门柳、逗哏、捧哏、单口相声、群口相声、口技、双簧、数来宝、白沙撒字、太平歌词和杵门子,但这些技艺并不要求相声演员全都掌握,原则上讲相声演员只会其中一项逗哏或捧哏也可以。
相声演员最重要的基本功还是“说”,相声表演最重要的内容也不是死板展示技巧,而是把一段相声说好,深入人心。
举个例子,姜昆曾在相声《着急》里表演小贩讨价还价的顺口溜,在《电梯奇遇》里用不同口音和小动作演绎四位性格特点迥异的科长,这种将相声技巧融入作品的表演才是观众喜闻乐见的表演。
并没有多少观众听相声只是为了听一段贯口或听一段太平歌词,传统相声的表演在当今的相声行业当然可以有而且必须有,但这不应该成为评价相声的重要标准和唯一标准。
2、片面强调搞笑。
相声是可以让人发笑的语言艺术,但相声不是一个只是为了搞笑的娱乐项目。
近些年来“相声不搞笑就太搞笑了”以及“相声就是图一乐”对相声行业造成了很多误导,也是目前对相声界影响最大的片面观点,导致很多相声演员为了搞笑而搞笑,三俗相声屡屡出现甚至在舞台上满地爬,严重拉低了相声艺术的格调。
举个例子,电影是一门艺术,其中包括喜剧片、动作片、枪战片等多种娱乐电影,但如果过分强调电影的娱乐属性,电影艺术就会走入死胡同,也就不能诞生《封神》和《长安三万里》这样的优秀电影。
马季唐杰忠的《多层饭店》搞笑吗?用一个演员的出差故事反映了人浮于事的不良作风,不光不刻意搞笑还让你觉得非常讽刺,但这不妨碍这段相声成为经典之作。
姜昆唐杰忠的《着急》搞笑吗?用小人物的一天和一生反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没有刻意搞笑的包袱反而有些悲催,但三十年后再听依然非常深刻。
郭德纲张文顺的《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搞笑吗?这段被称为“骂街相声”的段子不仅不搞笑还带着很多情绪化语言,但依然被郭德纲的粉丝捧为经典。
相声需要搞笑,但相声绝不是单纯搞笑,片面强调相声的搞笑属性就会将相声带进三俗和浅薄的死胡同。
3、片面强调票房
还是以电影为例,有很多优秀的文艺电影并不一定卖座,但也有很多没有营养的爆米花电影却赚得盆满钵满,而电影行业早已实现共识,票房并不能代表影片艺术水准,但在相声界,票房为王的观点还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票房背后的因素并不光是作品质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炒作、网络营销和饭圈经济等因素在票房中的比重比作品质量还大。
相声演员当然应该重视票房,但不能片面追求票房,要用艺术征服市场而不是让艺术当市场的奴隶,票房可以是衡量相声演员的一个重要标准,但也绝不能是唯一标准。
二、内容为王
评价相声作品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相声前辈们早就告诉了我们答案。
早年的相声段子除了具备娱乐属性之外,很多作品都通过故事和人物告诉听众一些东西,有反映生活的,有科普小常识的,有讽刺丑恶的,有劝人向善的,总之就是八个字:惩恶扬善,弘扬正气。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声进入巅峰期,那时候没多少观众关心相声里是否有太平歌词,也没多少人要求相声只能图一乐,相反观众们更在乎的是相声里说了什么事儿。
姜昆李文华《祖爷爷的烦恼》《错走了这一步》和杨振华金炳昶《计划生育好》是宣传计划生育的。
牛群冯巩《小偷公司》和姜昆唐杰忠《电梯奇遇》是讽刺官僚作风的,牛群李立山《巧立名目》是讽刺公款吃喝的。
马季《一个推销员》反映当时社会上的有奖销售乱象,李金斗陈涌泉《武松打虎》讽刺了不良促销“搭菜”。
刘伟冯巩《巧对影联》融合了很多部热映电影的名字,刘伟赵伟洲《三顾茅庐》则集合了很多当时流行的电视广告。
姜昆唐杰忠《美丽进行曲》反映的“整容热”在三十年后仍未过时,魏文亮孟祥光的《要条件》则讽刺了如今依然存在的“高价姑娘”。
总之,你如果将八九十年代那些经典相声听一遍的话,几乎就等于了解了当年的社会变迁,这些与时俱进贴近生活的相声就像时代奏鸣曲,不仅娱乐了大众也得到了观众的共鸣。
除了相声之外,在近些年一度威胁到相声行业的脱口秀同样是以内容取胜,那些出身于大学生和白领的脱口秀演员并没有从小就练习贯口和太平歌词,他们也不会唱《探清水河》,他们甚至可能都不会三翻四抖这种基本技巧。
但是,这些脱口秀演员通过贴近生活走近观众的表演内容获得了观众共情,除了搞笑之外,他们在反映社会痛点和槽点方面比起相声行业毫不逊色,如果不是个别演员和团体自己作死,也许脱口秀行业就会给相声行业带来一次全面危机。
相声的历史经验和脱口秀的成功经验都告诉我们,语言节目真正吸引观众的还是内容,只有优秀且生动的内容才能真正带动观众打动观众,内容才是王道。
三、槽点、痛点和笑点
内容为王,相信不会有人反对这个方向,但什么样的内容能够真正吸引观众呢?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到人们在现代生活中的槽点和痛点,然后再融入笑点。
举个小品的例子,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上有一个《互联网体检》,关注的槽点和痛点就是互联网长视频平台影视剧“吃香难看”这个问题,不仅让观众为之爆笑,同时也讽刺了一些平台的营销策略。
相声行业也有类似的例子,第四届非遗相声大会上贾旭明和郑健有一段《当代大侠》,关注的槽点和痛点有两个,一个是围绕着电视机顶盒的各种使用不便和广告问题,另一个则是互联网“键盘侠”横行的现实。
更难能可贵的是,《当代大侠》能够将两个槽点融合在一个故事架构里,同时也没有一刀切否定机顶盒,真正做到了槽点、痛点和笑点的有机结合。
还有2024年央视春晚上的相声《导演的心事》,本来的名字叫《想多了吧》,故事背景是接到老板发的消息“在吗”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段相声在表现现代人的精神内耗方面非常深刻,槽点和痛点相当抓人,而且笑点同样非常突出。
提示:金霏陈曦在第五届非遗相声大会上会再现原版《想多了吧》。
最后总结,我瞎说啊,我们可以将智能手机和相声联系在一起,智能手机对于现代人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基本通话功能(贯口太平歌词等技巧),也不仅仅体现在游戏功能(娱乐搞笑),人们通过智能手机获得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内容)应用于学习、工作和生活,这才是王道。
不强调搞笑强调什么?哪个艺术不是弘扬正气?你说评价一首歌的最重要标准是弘扬正气还是旋律优美?两者缺一不可,只大谈一个,都是有私心,想要塞私货的主。
那以后就全改成双人评书吧。[抠鼻]
相声不好笑,不如去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