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66女篮名将丛学娣:曾获古巴总统盛赞,儿子身高超过1米9

肖肖呀 2024-12-24 14:09:42

“我是很矮的,但球场上我就是不服输,你越说我不行,我就是要证明我行的!”

都说篮球是巨人的游戏,但身高只有1米66的丛学娣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在巨人丛林里,杀出了一条血路,三次参加奥运会,以绝对主力的身份拿到了一银一铜,此外还拿下了多个亚洲冠军、最佳球员称号,就连古巴的第一任最高领导人卡斯特罗也这样曾称赞她:我希望我们的队员,都能像中国队的12号(丛学娣)那样!

大家好,我是不爱偷书的孔乙己,欢迎阅读勤奋“小个”丛学娣谱写传奇的篮球故事!

01 你见过上海凌晨五点钟的太阳吗?

1980年10月,凌晨五点的上海,天已微凉。

在偌大的上海市青年体校里,一个身形瘦小、胳膊和膝盖上贴满了狗皮膏药的矮个子女孩独自在迷雾中一次又一次地把球投进篮筐。

这个女孩叫做丛学娣,当时只有17岁。

1米62的身高,一头齐耳的短发,无论在什么时候,你都很难把她和篮球联系起来。

但实际上,就在不久前的全国少体校篮球赛上,宛如精灵一般的丛学娣,凭借着敏捷的身手在人群中穿梭,用神准的中远投以及华丽的助攻赢得了无数喝彩,其中在上海与广东的比赛中,全场海拔最低的从学娣,拿下了全场最高的36分。

为此,《青岛日报》特地刊登了一篇名为《又一个“女篮5号”》的文章,毫不吝啬的把当时身披5号球衣的丛学娣,比作曾经红极一时的《女篮五号》电影的主人公,在报道中有这样的一句话:

“动作迅速,反应灵敏,头脑冷静,在顺利与困难的情况下,都很少失常,撑得起全队的灵魂......”

然而,这两位“女篮5号”并不相同,电影里是天赋出众的潜力锋线,只需要摆正心态就能成为国家队的主力,而丛学娣,只是一个年年最佳却只能年年留级的小个子后卫。

从1977年进入体校开始,丛学娣的队友换了一茬又一茬,她却始终无法摆脱世俗的偏见,一次又一次倒在了身高面前,其实丛学娣在接触篮球之前,已经在乒乓球和羽毛球上展现了不错的天赋,如果能够选择这些对矮个子比较友好的运动,以丛学娣的刻苦,未必不能成为邓亚萍那样的人物。

但没有办法,谁让丛学娣爱上了那个28米*15米的场地呢,丛学娣不信命,更不惧怕世俗的标准束缚,她要向所有人证明——小个子也能在篮球场上闯出一番名堂。

但现实是残酷的,尽管丛学娣已经对上海凌晨五点钟的太阳司空见惯,人人都夸赞他的勤奋和聪明,但是一到选人的时候,所有的教练又都以“身高太矮”为由把她拒之门外。

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有几支部队球队独具慧眼,想要把丛学娣纳入麾下,但是却遭到了上海方面的阻挡,他们一边不予放行,一边又对丛学娣的才能置之不理,这也是中国篮球一贯的风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但即便如此,她依旧日复一日的训练着,手上长满了冻疮,左臂总是习惯性脱臼、大腿的淋巴发炎……仍旧没能阻挡住丛学娣那颗不服输的那颗心。

有人劝丛学娣“你还年轻,别练坏了身体”,但丛学娣总是自信地说:“正因年轻,才该拼力一搏!”

尽人事,听天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这就是丛学娣的人生信条。

正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丛学娣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她终于在进入上海体校的第五个年头,凭借着自己的实力,打破了教练对身高的偏见,如愿进入上海女篮青年队,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梦想成真,丛学娣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加倍的努力,因为她的目标从来不只是进入青年女篮,“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才是丛学娣的终极目标。

带着这个目标,丛学娣加大了自己的训练强度,把自己的射程开发到了6-7米开外(那时候还没有三分球),她要求自己每天必须命中三百个投篮,刚开始时命中率不高,她经常要投上千次才能完成目标,哪怕胳膊脱臼,也要找队医接上,擦干泪水接着投,把自己的潜能开发到了极限……

天道酬勤,在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面对拥有陈月芳和郑海霞两位2米巨人的围堵、以及邱晨这位天赋怪的四处追杀,丛学娣就像是一个精灵一样,穿梭于巨人之间,外可突发冷箭,内可穿针引线,带领上海女篮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解放军女篮,实现了中国女篮全运会上最大的爆冷。

在那场比赛,丛学娣独得22分,1米66的个子,打出了这样的比赛,刷新了全国球迷的认知,真可谓是人不可貌相,身高不可斗量。

命运终于开始眷顾丛学娣,国家女篮主帅杨伯镛恰好目睹了这一切,于是就在丛学娣获得第五届全运会“最佳远投手”的称号的同时,也收到了国家女篮集训队的邀请函!

02 小个子的征服之路

如愿入选国家队的丛学娣还来不及欣喜,就陷入了忧愁之中,因为当时的国家女篮实在是太强大了,世界级中锋陈月芳,横空出世的郑海霞,闻名海外的宋学波,跳起来能拉框的柳青,进攻万花筒邱晨……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就在丛学娣进入国家队之后不久,女篮主控就因伤退出了国家队,而当时的中国女篮虽然内线优势明显,锋线能力出众,但唯独串联能力不行,而且没有充分的外线火力支援……

等等,以上缺的这些,不就是丛学娣所擅长的吗?于是,初来乍到,很不显眼的丛学娣,恰好弥补了女篮最大的短板。

因为进入职业联赛晚,初担重任的丛学娣大赛经验匮乏,经常出现操之过急、无法控制犯规等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丛学娣在每场比赛之后,都会进行复盘,三省吾身,以免重蹈覆辙。

1984年,丛学娣随队参加奥运落选赛,在出征之前,她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为了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名誉,卧薪尝胆,完成奥运会预选赛!”

杀出重围,扬我国威,这是时隔21年再次回到世界体育大家庭的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艰巨任务,也是中国女篮的历史使命。

然而,时不予我,落选赛还没开始,中国女篮就噩耗频传,先是女篮队长兼队内首席得分手宋晓波遭遇骨折,然后又有其他主力球员遭遇伤病,让中国女篮的历史使命变得扑簌迷离。

但放弃,从来都不是中国民族的选择,为了打进奥运会,作为队长的宋晓波没有选择休战,而是每天让队医进行推拿强行疏通淤血,每场比赛前先把自己的腿给跑麻,然后继续上场比赛……

这种“战神”般的精神,鼓舞了整支中国女篮的士气,在大多数球员有伤的情况下,接连战胜了捷克斯洛伐克队、匈牙利队、澳大利亚队以及上届奥运铜牌获得者南斯拉夫队等劲旅,以9胜1负的战绩成功挺进奥运会,完成了这个光荣的历史使命。

在丛学娣21岁生日的那天,也就是对阵南斯拉夫的比赛中,丛学娣彻底打脸了那群嘲笑她 的欧洲女巨人,开局就4投4中,给了对方一个下马威,全场比赛更是拿下20分,成为球队获胜的首功之臣,还获得了最佳后卫的称号。

丛学娣的精彩表现,打动了现场的球迷,就连前国际篮联主席斯坦科维奇同志也走下看台,亲自和丛学娣同志握手,而这,这不过是丛学娣征服的开始。

丛学娣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中国女篮的战术,不再像过去一样完全依靠内线进攻和锋线球员的单打,而是有了“小快灵”战术的选择,让欧美的高大内线防不胜防。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21岁的丛学娣锋芒毕露,以场均48.4%投篮命中,拿下了全队第二高的场均得分,帮助女篮在重回奥运的第一年,就拿下了一枚铜牌,让整个中国篮坛乃至世界篮坛为之一振。

中国女篮刻苦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就像是复刻了当年《女篮五号》的精神,曾经那个不被看好、无人问津的小个子丛学娣,突然成为了俾倪天下的女篮霸王花。

丛学娣,不相信命运的安排,在燃烧升腾的空气中,激荡的青春,让生命沸腾,有志不在身高矮,欲与天公试比高!

03 中国的骄傲

1984年奥运会之后,宋晓波、陈月芳等球员逐渐退出国家队的舞台,而丛学娣则是联手郑海霞,开始撑起中国女篮的内外线大旗,一高一矮,一内一外,成为了中国女篮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随着连续拿下亚锦赛、亚运会冠军以及1986年世锦赛第五名等成绩,作为绝对核心的郑海霞和丛学娣开始闻名海外,不少国外俱乐部纷纷向二人发出了邀请,不过由于时代的特殊性,两人并没有选择出国打球。

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丛学娣和郑海霞内外线交相辉映,丛学娣场均12.8分,三分球命中率达到了可怕的51.6%,但是由于当时中国女篮锋线上的好手老的老、伤的伤,最终女篮的成绩不如人意。

1989年,丛学娣的家庭连续遭遇了厄难,母亲疾病缠身,父亲半身瘫痪,为了照顾家庭,丛学娣选择放弃如日中天的篮球生涯,主动退出了国家队。

也正是那一年,丛学娣和青梅竹马的陈岩泉举行了拖延多年的婚礼,两人相恋于上海市青年体校时期,正是陈岩泉陪丛学娣度过了无人问津、怀才不遇的艰难时刻,并因此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丛学娣深知自己多年以来对家庭的亏欠,选择了用陪伴来弥补,全身心地投入了家庭,负责照顾双方父母,一代霸王花,心甘情愿地当起了家庭主妇。

但是属于丛学娣的历史使命并未结束,因为一些老队员的退出,中国女篮的战绩急速滑坡,世界排名竟掉到了第九名,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时任国家体委球类司的副司长杨伯镛亲自出马,找到了丛学娣说:国家女篮有难,速归!

当时丛学娣已经离开球场近三年,父亲仍旧处于半瘫状态,母亲则是刚刚做了胃癌切除手术,婆婆又遭遇了骨折,而她自己也在备孕……但听到国家的召唤,丛学娣义无反顾地披上了球衣。

可重新复出谈何容易,在第一节体能课上,丛学娣就落到了最后一名,在训练结束之后,她瘫倒在地,踝关节疼痛难忍,当队医检查过后,才发现丛学娣的踝关节上长了足足21根骨刺!

可困难没有击倒丛学娣,她心想:8年之前的队长宋晓波骨折之后可以接着上场,难道我丛学娣就不可以吗?

在笔记本上,丛学娣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只要我们以百分之百的拼搏,去争取百分之一的希望,人们是能理解我们的。”

忍住疼痛、拼命训练,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强度训练之后,丛学娣各项测试都名列前茅,像七年前的宋晓波一样,丛学娣成为了女篮新的图腾。

在丛学娣积极备战的时候,她的母亲病情急转直下,为此她总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奔波,病榻上的母亲却告诉她:“你快回北京好好练球,我还要看你参加奥运会呢。”

可是丛学娣的母亲没有等到那一天,在不久后就驾鹤西去,丛学娣满怀热泪,赶回上海,见了母亲最后一面,但是却来不及参加母亲的追悼会,立刻赶回北京集训。

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时丛学娣在奥运会上的谢幕演出,已经29岁的她是队内最老的球员,但却也是场上拼得最猛地球员,在和强队捷克地比赛中,丛学娣最后时刻凭借着弹无虚发地罚球,一次又一次击退了捷克发起地攻势,帮助球队从死亡之组成功出线。

在对阵古巴的半决赛中,丛学娣发挥出色,全场三分球8投5中砍下全队最高的20分,是球队晋决赛的首功之臣,中国球迷在现场打出了“丛学娣,中国的骄傲!”,就连古巴最高领导人也不禁盛赞丛学娣。

在整个奥运会的比赛中,丛学娣场均贡献12分,队内仅次于彭萍的12.2分,更恐怖的是,丛学娣的三分球命中率是恐怖的57.7%,遥遥领先第二名的46.7%,可以说,丛学娣的投篮,在整个世界女篮都是独一档的存在,无人能够与之接近,更别谈超越!

在站上奥运领奖台的那一刻,身高只有1米66的丛学娣,成为了让许多人仰望的高峰,在以往的篮球界,人长得矮,就是罪过,但自丛学娣之后,人们开始相信奇迹!

丛学娣的成功历程,又一次印证了一句话: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04 再续辉煌,丛学娣从未离开

奥运会夺银之后,丛学娣本可以功成身退,面试面对国家的召唤,丛学娣选择再战一年,在1993年的东亚运动会上,丛学娣代表全体运动员进行了光荣的宣誓,这是国家对这位老将的肯定,也是奖励!

在东亚运动会之后,终于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的职业生涯。

然而,结束并不意味着离开,在退役之后,丛学娣并没有远离篮坛,而是挺着大肚子,搞起了篮球培训班,起名“丛学娣篮球培训班”,她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传播自己多年积累的篮球经验以及技术,就像是一部行走的传奇。

到了1995年,曾经煊赫一时的上海女篮陷入了挣扎之中,丛学娣又抛下刚刚出生没多久的日子,依然走上了上海女篮教练的岗位上,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把掉级的上海女篮带回了甲A联赛,并且在1997年带队取得了全运会第三名的好成绩。

从1995年-2002年这七年间,丛学娣一直担任上海女篮的主教练,而这也是丛学娣儿子从出生到上小学的七年,是一个母亲理论上陪孩子最长的时间,但是丛学娣几乎全部错过了。

在这七年里,她一个礼拜这回一次家,而且经常是深夜回家,那时,儿子早已经睡着了,所以儿子更多地时候,只能在电视或者是球场上看到母亲,但即便如此,丛学娣依旧是儿子的骄傲。

丛学娣的儿子曾经给她留下了一张字条:“妈妈!你也多回来陪陪爸爸!陪陪我呀!”,然后丈夫告诉她:儿子想你想哭了。

这让丛学娣不禁潸然泪下,对儿子充满了愧疚,于是在2002年辞职回归家庭!

然而,仅仅一年之后,国家又传来了调令,征调丛学娣进入女篮教练组,在两年之后又再次出任上海女篮教练,一直干到了2011年。

在这十几年间,丛学娣几乎从来没有陪儿子出去玩过,每一次约好出去,都被突如其来的比赛安排给搅乱。

丛学娣的儿子从小身体不好,而且丛学娣也不觉得儿子能长多高,所以一直没有让他练球,毕竟小个子球员的苦,丛学娣深有体会,但是出乎丛学娣意外的是,儿子在高中时期突然长到了1米9以上,虽然没有打篮球,但也是让丛学娣非常自豪。

等到儿子上高中的时候,丛学娣为了能够让儿子安心上学,辞去了上海女篮主教练一职,转入上海体育局下属的备战部工作,她倒是乐此不疲,她说:“以前亏欠家里的太多,现在有机会要好好弥补,每天能接送儿子上学放学,已经让我很满足了。”

有一次,丛学娣破天荒地带着儿子去了球场,当儿子说起要在她面前投三分时,丛学娣不禁笑出了声,她自豪地说:你确定要在我面前投三分?

等到儿子考上心仪的大学之后,丛学娣再次选择出山执教,在2014-2019年间,丛学娣担任中国青年女篮的主教练,带领女篮在2014、2016、2018连续三年获得了女篮亚青赛的冠军!实现女篮亚青赛五连冠,个人三连冠。

原本以丛学娣的带队成绩,完全可以成为中国女篮的主教练,但是丛学娣选择了激流勇退,因为相比于带成年队,她更喜欢在青训领域挖掘人才,传道授业!

2020年,丛学娣进入上海交大执教,继续挖掘人才,2021年,以上海交大女篮为主要班底的球队,代表上海在全运会中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

流金岁月、辉煌人生!

丛学娣的篮球生涯里,荣誉等身,最佳投手、最佳后卫、国际级运动健将,全国三八旗手、奥运银牌核心成员、冠军教头、励志典范……足以让她被称作中国女篮永远的骄傲,也让她毫无争议地入选了中国篮球名人堂!

人生道路,擦肩之人可赶上,错过之事不可追,但唯有一点,不管遇到什么,都不要对这个世界失去希望。

1米66 的丛学娣,值得所有人学习!

0 阅读:0
肖肖呀

肖肖呀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肖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