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食品不含添加剂?国内还在扒“科技”,美国瘦肉精已广泛上桌

张张健看论 2024-12-06 15:51:45

前言

相信不少国人都有这样一种刻板印象,认为欧美国家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抓得比我们严、要求比我们高。

以至于有网友表示:“现在市面上的食品都添加了不少科技与狠活,不像人家欧美有着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配料表特别干净,没有添加剂,吃的放心。”

但其实,这种刻板印象只是受到宣传影响。

欧美很多国家食品添加剂一点都不少,美国的瘦肉精都还是合法的!

一、欧美从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日常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错觉,在我国经常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但在欧美国家就没有。

事实只是因为我们不生活在欧美国家,我们对人家的新闻不够关注罢了。

比如2017年,荷兰发生的震惊整个欧洲的“毒鸡蛋”事件。

当年8月3日,荷兰的食品安全部门针对荷兰180家养殖场的鸡蛋检测公布了结果,爆雷的就有147家,大量的鸡蛋中含有杀虫剂氟虫腈成分。

氟虫腈经常被应用于杀虫剂中,可以有效杀灭家里的各种小虫子,比如跳蚤、螨和虱。

但强大的杀虫效果自然也是它毒性强烈的标志,如果人类误食了含有氟虫腈的食物过量的话,肝脏、甲状腺以及肾脏都会受到不同程度损害。

所以这则消息一出震动全国,要知道荷兰还是世界排名前列的农产品出口国。

当时荷兰总共有大约1000家蛋鸡养殖场,年产量大约在110亿枚,有超过一半是出口到国外。

其中出口到国外的鸡蛋里,又有一大部分是卖给德国人的。

德国人听到这个消息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事后据初步估算,大约有290万枚毒鸡蛋被卖给德国人,德国国内经过自查发现有12个州进口了荷兰的毒鸡蛋。

事件爆出之后记者对民众进行采访,一位比利时民众表示:“我原来以为欧洲的食品安全非常值得信赖,但现在先是马肉丑闻,又是毒鸡蛋,我已经无法对这些食品安全抱有完全的信心了。”

这位比利时民众所说的马肉事件,则是2013年发生在欧洲多国的食品安全事故。

当时被波及的国家有英、法、德、爱尔兰等,是许多商人用成本只有牛肉1/4的马肉来代替牛肉销售。

在许多汉堡的牛肉馅饼中,马肉含量能高到60%,甚至全部都是马肉,和马肉事件差不多,同期的也有用较差鱼肉冒充较好鱼肉的安全事故。

从2013年1月到2016年12月,仅仅三年多的时间里欧洲就曾经发生过数百起食物中毒事件。

只不过日常我们又不关注欧洲国家的这些新闻,所以这些消息我们看不见。

既然欧洲也会发生这些食品安全事故,为什么会有人相信他们能在食品添加剂这方面就格外严格呢?这其实也是一种理解错误。

二、欧美国家不允许添加食品添加剂?

现在很多人都对食品添加剂有一个误区,认为食品添加剂就是化学成分,就是不好的。

事实上,食品添加剂是我们日常制作食品中必不可少的。

其实食品添加剂就相当于我们厨房里日常所需要的调料,比如食盐,但食盐里的主要成分用化学名称来表述就是氯化钠。

各位是不是觉得用氯化钠表述起来听着就不怎么健康了?但本质上和盐是一回事。

在古代,人们冬季为了也能吃到蔬菜,就经常用盐腌制蔬菜,这其实也是一种用食品添加剂保鲜的方式。

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那么现代食品工业就发展不到如今这个地步,先不讨论食品安全与否的问题,肯定会有大部分人饿死。

所以添加食品添加剂无可厚非,我们需要禁止的是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的行为,比如食品添加剂过量,添加一些禁止添加的成分等等。

不同的国家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添加标准也是不一样的,有不少人认为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宽松。

其实更多的时候只是被一些片面化的信息误导了,不同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我们国家人人谈之色变的瘦肉精,在美国是被允许添加的。

2021年1月,台湾省的一档节目中提到,美国的莱猪出口到台湾之后根本没人愿意吃,这里提到的莱猪就是吃了瘦肉精的猪。

瘦肉精本身就是美国的制药公司搞出来的,全世界160多个国家都是禁止使用瘦肉精的,包括我国,然而美国就允许添加。

还有曾经让我国无数消费者心惊胆战的苏丹红,欧洲就爆出过不少案例。

比如2005年2月份,英国突然让亨氏以及联合利华等30多家企业召回了全球约400多种食品,就是因为这些食品中含有苏丹红。

等到当年3月份召回的食物种类就达到618种,召回的食物中包含辣椒粉、调味酱、馅饼、泡面等等多种人们日常经常购买的食物。

所以不要对某一国家或者地区的食品安全现状抱有特别的滤镜,能出口国外的产品自然都是经过本国检测以及进口国检测的。

我们日常看见的欧美产品已经是筛选过的,就想当然的认为只要是外国的就全是好的。

这其实是非常片面的,不光欧美,也包括我们的老邻居日本,有太多的人对日本制造生产的物品有滤镜。

一些人总认为他们有工匠精神,但日本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不管频率还是规模一点都不输给其他国家。

比如日本森永奶粉因为混合了大量的砷最终导致1.3万幼儿中毒,死亡更是多达130人。

雪印奶粉由于受到污染导致1.5万人中毒,2021年日本光是因为食物中毒送医的患者就多达11080人。

那既然看起来全世界食品安全问题都差不多,为什么有不少人唯独认为自家的产品特别差呢?

除了只关注国内消息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三、为什么会有刻板印象?

每当国内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都会在国内掀起一阵轰动,会有很长时间的影响力,因此给大家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

时间久了之后就有一些人会形成刻板印象,认为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非常严峻。

除了这些新闻之外,还有不少的媒体也会为了博人眼球,故意在这类事件发生的时候添油加醋,不停的渲染强调事情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为了流量煽动人们的焦虑。

也有网友总结过,一些国外品牌为了打入我国市场,在竞争的时候有意无意的做出一些抬高自己,贬低我国食品安全的宣传。

比如非常典型的莲花味精,莲花味精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河南周口项城市的一家企业,在当时风靡全国,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但不知从何时起,新闻媒体突然开始针对味精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造谣污蔑。

说味精全是化学成分,吃味精多了有害身体健康,还有味精加热致癌等毫无科学依据的谣言。

还有媒体污蔑味精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在经过加热后会产生有害物质。

如此一系列谣言散播下来,让大众都形成了一种“吃味精就等于吃毒素”的心理。

很快味精便在货架上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宣传更加健康天然的鸡精,然而如果仔细查看配料表,就会发现鸡精的主要成分就是味精。

谷氨酸钠完全是从谷物中提炼出来的纯天然鲜味剂,对人体完全没有任何副作用。

但正是这种一波又一波的抹黑打击,让大家对味精避如蛇蝎,也形成了一种对国货食品健康安全堪忧的印象。

味精失宠之后,我们在市面上最常见的一些鸡精都分别来自哪儿呢?

太太乐鸡精来自雀巢中国,而雀巢中国则是瑞士品牌雀巢在中国的子公司。

家乐鸡精则是属于联合利华旗下,当然此后也有许多国货品牌的鸡精慢慢打开市场,但是莲花味精的落寞还是让人万分痛惜。

这种有意无意对国产的打压在其他地方也有体现,人们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也会开始认为国内食品安全问题比国外严重。

这样一来,在选择食品的时候会更倾向于进口货,说到底都是生意。

我们经常看见一些国内的食品标注了一大串的食品添加剂,这其实恰恰就是我们严格要求和管理的表现:不管你添加了什么都要给我标出来,消费者要知道。

在国家安全标准之下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对于人体来说是没有那么大的危害的,完全不用过度排斥食品添加剂,这只是听起来不太健康而已。

当然,我们国内如此之大,即便在加强监管也总有疏漏的地方,所以食品安全问题会有漏洞。

这需要我们不断改进,但不能因此就完全否认国内做出的努力。

希望大家在面对类似传言的时候能够更加理智,以免让国内许多良心从业者伤心,让我们优质的国货发展遇阻,对国外也不必再有那么厚的滤镜。

参考资料:

毒鸡蛋”风波敲响欧洲食品安全警钟,界面新闻,2017-08-05

“马肉风波”呼唤食品安全监管全球治理,2013年02月28日15:44 来源:中国财经报

欧洲食品就安全? 轻信你就错了,2017年08月10日08:46 来源:长江日报

有福利 | 被160多个国家禁止的“瘦肉精”,为什么美国偏偏要用?成都科协,2021-02-01

国内外苏丹红事件,食育网,2021.8.16

日本2021年发生717起食物中毒事件 为近20年来最少,2022年04月07日09:41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0 阅读:0
张张健看论

张张健看论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