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经典诗词十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靖儿爱诗词 2024-06-06 03:04:01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友情深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一生仕途不畅,只做过副县级官员,但是在诗词创作方面,王昌龄成绩斐然,流传下来的诗歌有一百八十多首。在王昌龄之前,唐诗以五言居多,正是在王昌龄和李白的努力下,七言绝句才逐渐成为唐诗的流行体裁。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赏析】这首诗是《从军行七首》中第四首,为诗人采用乐府古题写的边塞诗。此诗通过对塞外辽阔的战场景象和激烈征战生活的描写,表现战士们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抒发了誓死报国的壮烈情怀。此诗以战场的苦寒、征战的艰险反衬豪壮的英雄本色,对比鲜明,形象生动;以塞外博大壮阔之景驱动昂扬豪迈之情。全诗珠联璧合,情景照人,为“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之一。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这首诗是《出塞二首》中第一首。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当时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此诗悲壮浑成,婉而多讽,明代诗人李攀龙称赞这首诗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早晨诗人在江边送别辛渐的情景。诗中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他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这种巧妙的构思和深邃的意蕴,完美地融入了一片清幽明净的意境之中,这使得全诗显得天然浑成,毫无斧凿之痕,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赏析】《闺怨》是一首七言绝句,其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的心理变化。诗的首句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其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抒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全诗并未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显露无余。此诗含蓄而曲折,通篇叙别情而不着别字,言离愁而无愁字,用笔极精炼,意韵极深婉。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赏析】《采莲曲》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写意法,表现采莲女子的整体印象;全诗描画了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诗人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其不仅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龙标野宴》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赏析】《龙标野宴》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因触犯权贵被贬为龙标尉,但他并未因此意志消沉,郁郁寡欢,而是照样悠然自得地过着生活。这种豁达乐观、傲然命运的态度,既表现了其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表示了他对当时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全诗手法精妙,于敷陈直赋间将诗人的胸襟表现得淋漓尽致,含蕴沉藉,韵味无穷。

《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赏析】《送柴侍御》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其蕴涵的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通常所流露出的缠绵悱恻的情绪,其构思新颖,别具一格,蕴含深刻,更见情深。

《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赏析】《春宫曲》是一首宫怨诗。此诗借汉武帝宠爱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卫子夫,以至废去原来的皇后陈阿娇,立她为皇后的历史事件,揭露出封建帝王喜新厌旧的荒淫腐朽生活,颇具讽喻意味。全诗写春宫之怨,却无怨语怨字,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诗人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言近意远。

《西宫春怨》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赏析】《西宫春怨》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一个“春色恼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为背景,描绘出美景无人欣赏的凄凉景色。它通过写西宫深夜的静、花香和被幽闭在深宫里少女的一连串动作和意态,体现出失宠妃子的怨与愁,隐含着诗人自己不受重用的伤感。全诗运思深婉,刻画入微,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代扶风主人答》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

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

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

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

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

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

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

禽兽悲不去,路旁谁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

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少年兴运会,何事发悲端。

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赏析】 “主人就我饮”四句为过渡句,引出了扶风客舍的主人——一位久经沙场的老战士。

  从“十五役边地”到“路旁谁忍看”是扶风主人自述其军旅生涯。这里明显化用了古诗《十五从军征》的句意:“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战地归来,家园零落,满目凄凉,虽然满心酸楚,但想到“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心里还是有几分庆幸。这在行文上为下文抒写珍惜太平盛世的生活感慨作了过渡,转承显得十分自然。

  “幸逢休明代”以下四句是扶风主人抒发欣逢盛世及年老体衰的感慨。

  收尾六句是扶风主人对诗人的劝慰勉励之词,语重心长,感情真挚。

  全诗写景叙事,有条不紊。其间颇多转折,如九九回廊,迂回曲致。老人之言语带沧桑,但终不流于伤感,感人至深。此诗从风格上看,虽有几分沉郁,但仍是盛唐气象的回响,内容和形式结合巧妙,谋篇布局颇见匠心,不失为一首优秀的边塞诗作。

综观诗人的生平与创作可知,他虽然终生沉沦下僚,又屡遭贬黜,也受到过佛、道思想的影响,但乐观进取、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在其世界观中仍占据主导地位。“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达则兼济天下”,是他恪遵不渝的信条,建功立业是他的人生理想。他一生系心国事,渴望为国输诚效力,虽经挫折,而壮志不衰。

描写边塞征戍生活,表现妇女的命运和心灵,是王昌龄的诗歌中比较集中的两类主题。王昌龄的边塞诗多采用乐府古题和易于入乐的七绝,着力揭示征戍者的内心世界,不同于一般边塞诗歌仅仅停留在边地景色的刻画上。

王昌龄的边塞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独特的意境营造:王昌龄善于通过对边塞风光、战争场景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苍凉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边塞生活的艰苦和战争的残酷。

- 深刻的思想内涵:他的边塞诗不仅仅是对边塞生活的简单描绘,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如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对战争的反思、对守边将士的赞美等。

- 鲜明的人物形象:王昌龄在边塞诗中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英勇善战的将士、思乡心切的戍边士兵等,这些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边塞生活的多彩。

- 丰富的情感表达:其边塞诗既有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有对友人的思念,还有对战争的悲愤等,情感丰富而真挚。

- 巧妙的艺术手法:他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夸张、比喻、对比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艺术感染力。

这些艺术魅力使得王昌龄的边塞诗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对后世的边塞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阅读:83

靖儿爱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